数千亿医疗设备以旧换新,谁买单?谁获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新一轮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医疗设备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自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6月12日,已有北京、辽宁、江苏、重庆、湖北、福州等23个省市发布卫生健康领域设备迭代更新的具体方案。除国家文件中明确的医学影像类、放射治疗类、远程医疗类、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更新外,部分地区还将检验检查设备、重症监护设备等加入到了落实方案中。

《方案》还强调,要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

机构数据显示,医疗设备是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最大的领域,2022年市场规模为5737亿元,约占整体医疗器械的59%,预计2023年仍将保持10%的同比增长。随着各地医疗设备更新方案的实施,以CT、MR、XR、超声、内镜、血液透析机等主流医疗设备的更换需求将大幅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各省医疗设备更新方案的陆续出台,相关投资规模与费用分配愈发清晰,也预示着医疗设备领域的千亿市场争夺战已然打响,必将对未来医疗设备的采购策略与趋势产生深远影响。

谁来买单?

在《方案》发布两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将设立高达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以支持医疗设备等相关行业的更新与升级。贷款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此外,为了加速政策的落地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还鼓励各地政府抓紧采取行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贷款贴息、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以广东省为代表的省份就率先公布了医疗设备投资规模,对设备更新落地有了较为明确的量化指引。

6月12日,广东发改委官网发布《广东省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根据《公示》,设备更新项目拟购置设备共2171台(套),涉及资金约53.93亿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投资约24.21亿元,其余资金由使用单位自筹,省、市、县(市、区)财政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解决。

按照此前广东卫健委印发《广东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设备设施迭代升级工作方案》,到2024年底,更新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以及手术机器人等设备0.6万台的目标,其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的投资数额还会继续增长。

由此可见,设备更新资金来源由中央投资、单位自筹、地方财政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组成。有业内人士分析,各省份的医疗设备更新方案也可以称为国债计划,此前,设备购买项目多是地方政府出资。而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作为国债的一部分,相当于向中央申请获取资金,因此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会小很多。

今年,我国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6大领域,并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目前,地方政府及机构正在积极筹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用于包括医疗在内的17个细分领域中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等。

国内外厂商瞄准换新机遇

国家发改委指出,此次推动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需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作为引导力量,同时鼓励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踊跃参与。这也预示着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竞争将会加剧。

跨国企业中,以“GPS”三大巨头为代表的企业,也瞄准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各自推出了“以旧换新”方案。

今年3月,GE率先推出了涵盖16款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焕新升级,着重强调设备的国产化、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化属性。紧接着,飞利浦也推出了名为“以心焕欣”的计划,该计划覆盖了磁共振、CT、血管机、超声、院内监护、睡眠呼吸及企业信息化等多个领域。同样,西门子医疗也不甘示弱,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了14款多元化的焕新方案,这些方案涵盖了影像诊断、临床医疗、超声诊断、数字化和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据资料显示,目前西门子医疗的影像设备全产品线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其供应链的本土化率也已经超过了80%。

从这些企业推出的方案来看,其力度之大非同一般。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浦峥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直言不讳,称“‘以旧换新’政策的提出对整个医疗市场来讲是一个利好消息,尤其是对像我们这样在中国扎根多年的企业。”

近年来,跨国企业纷纷加大“本地化”改革力度,然而却未能完全扭转其在中国区的业绩下滑趋势。从“GPS”的一季度财报来看,中国区的业绩出现了集体下滑。

GE医疗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市场营收5.97亿美元,同比下滑11%;飞利浦医疗同期来自中国的订单数量减少3.8%;而西门子医疗自然年份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全球业务营收约58.5亿美元,同比增长3%,但中国区业务营收6.40亿美元,同比下滑14%,成为西门子全球唯一业绩下滑的市场。

此外,此次医疗设备以旧换新的政策普遍被业内人士视为推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升级的重要契机。在这个过程中,国产医疗设备的崛起,将在这一轮更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受益明显,这也将进一步影响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产品销售。

然而,尽管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在高端产品线上开始参与全球竞争,且在价格上具备优势,但为了确保在这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中抓住机遇,推进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与此同时,国内医疗设备厂商也在期待这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的新机遇,并希望相关政策能够进一步细化,明确折价标准等具体操作细则。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在“新一轮‘以旧换新’”系列专题报道中强调,高端装备核心技术不仅要实现自主可控,对标国际标准,而且力求产品全线覆盖,以临床应用为导向,有序推进设备、应用、工作流等方面的源头创新。去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影医疗等多家单位共同研发,中国首台国产核磁共振仪器成功实现量产。

此外,迈瑞医疗也在近期的机构调研中表达了对以旧换新政策的积极看法。迈瑞表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医疗设备的采购需求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迈瑞也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推出“设备+IT+AI”解决方案,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位抓手,为医院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全面支撑。

开立医疗6月份推出了覆盖超声医学影像、内镜诊疗、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及数字医疗领域推出“以旧换新”方案。开立医疗表示,中国医疗设备需求市场已蓄势待发,新的需求体量将为国产医疗设备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实现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可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率持续增长。

可以看出,在行业竞争的当下,“以旧换新”政策被市场和企业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并将为整个医疗设备行业创新技术的加速应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推动。

未来设备采购之路怎么走?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医疗卫生领域2024年设备更新工作的预通知》,其中的核心要点之一是提出了市级及以下医疗设备更新原则上将采用省级集中采购的方式,由省级相关部门立项审批、组织采购。

当前,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一些省市和集团也已经开始尝试医疗设备的集中采购。然而,关于设备集采是否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以及结合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政策,未来设备采购是更倾向于集中采购还是以旧换新?这些问题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从设备采购需求来看,以旧换新政策确实满足了对于医疗设备质量的要求。从各大企业推出的以旧换新方案来看,高端、智能、绿色成为“焕新方案”的关键词。此外,医院在进行设备采购时也会进行相应的可行性研究,确保新设备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性价比。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也满足了市场对“量”的需求,满足“带量采购”要求。

但无论如何,医疗机构期待以更合理的价格配置到更好的医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动辄要使用10年以上,因此,在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强化设备采购监管更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或将破解医疗设备更新换代过程中的资金、机制等根本问题。对于医疗设备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机遇。至于设备采购的未来方向,无论是集采还是以旧换新,都将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政策的引导而逐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