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腰包7亿入主和仁科技,“牙茅”这波操作却被嘈“看不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掏空腰包斥资7.69亿收购和仁科技后,“牙茅”通策医疗史无前例地跌上了热搜。

5月16日,通策医疗跳空低开,早盘一度大跌9.29%,之后有所回升,最终报收于125.88元/股,收跌7.67%,创出两年新低。直至今日开盘,公司股价略有回升,目前股价126.5元,市值405.6亿元。

事件的起因在于两天前,通策医疗晚间发布公告称,其与和仁科技控股股东磐源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作价7.69亿元,受让和仁科技29.75%的股份。在本次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

一家口腔医疗机构跑去收购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被很多投资者认为难以理解,且7.69亿元现金对通策医疗绝非小数目。根据一季报,截至2022年3月末,通策医疗账面货币资金目前仅剩7.34亿元,较收购总价还差3500万元。

对此,有投资者直言:“现在用账上所有的现金去收购一个软件公司,软件领域那是巨头林立,现在对通策医疗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通策医疗的考虑到底是什么?这波被投资者直称“看不懂”的操作真的值吗?

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收购公告公布的当日晚间,包括海通证券国金证券天风证券、东北医药、中金医药在内的859位分析师及投资者,参与了通策医疗的投资者交流会,在这场交流会中,通策医疗直言“和仁科技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和仁科技成立于2010年,主要负责为医院、政府提供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医院临床信息化、医院临床数据场景化、城市智慧医疗云平台、医共体等。

虽然和仁科技的客户中不乏301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浙医二院等国内一流知名医院,但是从实际业绩表现来看,和仁科技实在难言出色。

2019年-2021年,和仁科技营收基本原地踏步,2019年自4.41亿元提升至2021年4.64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4123.48万元、4314.28万元、3480.73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6%、4.63%和-19.32%。

长周期来看,和仁科技盈利能力也一直处于下降周期当中,在2016年上市之处,曾达到过55.63%的毛利率高点,此后一路下行,至2021年仅为34.72%;净利率也随之下降,2016年达到21.95 %的净利率高点,此后随毛利率下滑而随之下降,至2021年仅为7.46 %。

或是正是由于身处这般境况,和仁科技早有了“易主”的打算。

去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控股股东磐源投资及和仁科技实际控制人杨一兵、杨波即与科学城信科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将持有的合计794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29.96%)股份协议转让给科学城信科集团。

但这一交易却迟迟没有新的进展披露,最终在合同生效期限即将到期的4月14日,和仁科技通过一纸《股份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将合同生效期限及最晚交割完成日分别延迟一个月。

现在看来,这一延迟恰恰为转投通策医疗门下争取了时间,最终拯救和仁科技的“白衣骑士”不是科学城信科集团,而是通策医疗。

就在5月15日收购公告出炉之际,和仁科技也一并公告称,磐源投资此前与科学城信科集团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终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收购协议中,通策医疗要求和仁科技作业绩承诺——2022年至2024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00万元、4000万元、4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2亿元;还约定了业绩未达标的现金补偿条款,并且由磐源投资另质押5%的股份给通策医疗作为履约担保。

钱哪里来?业务如何协同?

除了标的质量本身,从收购方出发,投资者更关注的问题还在于:并购资金如何筹措?资金的筹措和对公司的经营会不会有影响?

对此,通策医疗在前述交流会上表示,现有业务无现金需求,通策所有医院都在贡献现金流,只有蒲公英医院需要投入资金,但需求量非常少,医院会贡献持续且稳定增加的现金流,公司不需要额外增发来筹措资金。

且协议内容也显示,本次交易的股份转让价款将分三期支付:第一期股份转让价款为3亿元;第二期股份转让价款付至股份转让价款总额的90%,即约6.92亿元;第三期股份转让价款为股份转让价款总额的10%,即7690.42万元。

“目前公司有息负债不到一个亿,从06年注入1.5亿资产开始,公司大量物业购买、医院建设、扩张支出都是用自身现金流实现,本次收购也是用公司自有现金流解决,如果有需要后续也不排除增加一些间接融资。”通策医疗在交流会上具体说道。

不过,仍有投资者担心在收购和仁科技之后,通策医疗此前公布的各种建设项目可能不得不缩减一些((包括总部项目建设需要花2亿元、浙中总院建设需要花1亿元、蒲公英计划需要花2亿元、滨江紫金港建设需要花3亿元、杭口未来科技城总院需要花1亿元,总计9亿元)。

除了对资金分配的担忧,另一个普遍的担忧在于:两家公司业务该如何协同起来?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家口腔连锁机构,通策医疗此前就有过数字化的尝试,早在2010年左右,其就建立了比较大的数字化团队,目前保持在300人,且在去年12月底,其还与东软控股签署过战略合作协议。

同时在其2021年报中,也特别提到了“未来医院”项目,按照设想,该医院治疗方案的制作、呈现、沟通到治疗计划以及客户关怀,从客户的预约、复诊、就诊路线等就诊的各个环节都将实现数字信息化,驱动全程诊疗的进行——该院建成后将在杭州新增牙椅 43 台, 更重要的是 成为未来各个医院升级的看板。

而对于此次收购,通策医疗认为,和仁科技将从三个层次帮助实现数字化:

1)电子病例动态化,云端化。电子病历只是一个载体,静态的电子病历实际上是病历的电子化,和仁的电子病历有别于传统电子病例。如和仁在杭州市的医疗健康云项目建立了杭州1000多万人口的云病例。云病历4个最基本的特征,①全杭州所有人。②终身病历。③杭州全域,目前在杭州连接300多家医院,系统所有信息实时动态共享,非静态。④云健康档案包含所有的检查信息、检验信息、药品信息、支付信息、保险信息等。突破了一般电子病历的概念,在区域范围、深度、广度上都有较大区别。

2)生态构建。以杭州或湖州为例,①完成个人云健康档案建设。记录某人在某城市内发生的所有诊疗行为,数据还在各个医疗机构,诊疗 记录已在系统上面实现归类,助力之后医疗机构围绕着患者提供实时服务。如药品配送,保险的实时赔付等都可以基于数据云实现在线服务。实时在线是健康云的核心。此实时系统是以城市为单位,其使用者包括政府各个部委办局、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大健康生态里的增值服务商们。

3)助力通策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场景壁垒。将医院的服务延伸到家庭,为患者建立一个涵盖线上线下的终身的、跨区域的服务。对提升通车的整体服务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同时,通策医疗还指出,"医疗服务是公司主业,医疗信息化是对医疗服务业务的支撑。通策所有信息部门会剥离给和仁,医疗信息化业务是和仁的业务。"

不过高禾投资研究中心认为,本次收购,短期之内,和仁科技受益更大一些,毕竟已经有了新的实控人,且也有新订单的可能,而中长期,通策医疗是否能受益,就要看本次收购是否能真正帮助其实现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和未来全国化布局做更扎实的数字化内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