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变中资,完成身份转换的固安捷中国将发力何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9月9日,全球最大工业品分销商W.W.Grainger的中国运营子公司——固安捷中国,宣布完成对原固安捷中国区总经理周艳华领导的管理层收购,获数亿元人民币首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创新工场领投,招商局创投、歌斐资产跟投,多维海拓担任管理层收购及首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作为全球工业品分销领域的翘楚,固安捷成立于1927年,发展历程近百年。2006年,固安捷进入中国市场,其核心管理团队具备累计50年以上供应链管理、销售管理、战略发展与公司治理经验。

此次,重组后的固安捷中国将以全新的“固安捷”品牌继续运营,开启其在中国市场独立发展的新篇章。据了解,固安捷中国CEO周艳华在公司任职13年,此前曾任职英格索兰机械、VTS Clima等,历任销售与采购部门负责人。

在本次发布上,固安捷中国CEO周艳华表示,在新一轮资金的帮助下,公司将加速先进技术的探索落地,推动中国MRO(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行业的大数据建设,为万物互联提供标准的产品和落脚点,进一步推动中国MRO市场的数字化进程。

对此次固安捷中国的“角色”转变,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兼华南区总经理熊昊认为,此举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空间,不再是美国公司在中国独立业务部门的“身份”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立足中国,为客户提供更为本土化、更接地气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熊昊还表示,固安捷已拥有近百年历史,它成长的速度高速时期是在几十年前,但当时中国还是非常零散的市场。来自美国的成熟经验,在互联网和资本的推动下,中国电商采购的转变将会比美国快很多。相信,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国工业品电商的格局会进一步明晰。

目前,中国工业品市场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规模达到万亿人民币量级,相当于日本、德国、韩国的市场总和。但由于起步较晚,中国工业品市场还处于集中度极低的阶段,没有一家企业能占据超过1%的市场份额。

据悉,由于MRO的服务涉及各行各业,及时性、专业性、多样性已成为行业重要的需求特点。在此方面,固安捷中国不仅可以凭借早期搭建的自营平台,赢得客户信赖,还通过大中台系统的建设,打造出300万SKU的标准数据库,帮客户降本提效。

对于拥有数千万SKU的工业品分销行业来说,数字化、系统化能力至关重要,其直接决定了公司的管理边界和供应链深度。固安捷中国表示,预计在三年内,自营产品SKU将新增至1000万。

随着电商化采购趋势的兴起,一站式工业品采购平台凭借品类丰富、服务完善的优势,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客户的首选,而针对行业的信息化改造、供应链整合也将迎来行业发展契机。

“自2015年开始,中国央国企便开始推动工业品的电商化、数字化采购。如今,在国家大力提倡新基建和数字化的建设,以及政策和产业化升级的需求下,工业品市场将迈入市场爆发的关键时期。”周艳华如是说。

当下,固安捷中国已凭借系统完善、精益化管理能力强等优势,赢得中国市场上诸多大型央国企、民企和外企客户的认可。当问及对于将来央国企和民企的发展策略时,周艳华表示,对于央企国企,公司主要致力推动其数字化、智能化落实;对于民企,公司主要助力其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

据介绍,过去的几年间,固安捷中国已成功完成从“解决方案提供商”到“大数据架构建设者”的跨越。此次重组加融资后,团队的经营发展策略也将迈向下一个发展台阶。

周艳华称,未来公司会持续强化现有的中后台体系,前台将汲取中后台能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客户。在销售环节,公司将加强销售团队的建设,实现客户的全方位触达;在产品环节,公司将以中台为基础,打造千万级标准产品库。布局全国供应体系,提供优质客户体验,成为一站式工业品智能采购专家。

“全行业数字化只是我们现阶段努力的方向,但我们不会止步于此,”周艳华说,对于下一阶段的发展,固安捷中国将持续探索前沿科技的落地应用,在现有数字化系统的基础上叠加AI、BI等前沿科技,致力成为行业中智能化标准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