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一扣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喜欢:8
万科上一轮眼红恒大融创碧桂园加杠杆风生水起,但又要维持表面的财务纪律节操,搞了一堆骚操作,最终在行业超预期超长期下滑后把自己玩到苟延残喘。所有人有可以引以为戒。
1、在危机之前,万科报表内有1000亿左右的保理融资,目前的体量起码也是几百亿,这部分放在报表应付账款里,实际上属于对金融机构刚性负债,这部分金融杠杆是没披露的。
2、万科合作项目多,这可以通过少数股东权益占比看出来。通过合作,万科投入50%的资本,却能统筹项目100%的资金,这算是合作方杠杠;万科一直有一个供应链支付率考核,项目名义有钱(实际上资金被万科统筹了),但对外付款还是用保理,在合作杠杆基础上又加了一层保理杠杆。小股东如果没有自己该出的50%,可以通过万科体外公司出(实际上是各个高管的钱包),行业下行万科整体资金紧张,项目本来就亏损给小股东分钱还磨磨唧唧扣扣搜搜,小股东拿不到项目分配资金同时还要负担高利贷,掀桌子不玩了,这是烟台事件本质。至于小股东说的偷漏税,行业基本都这么做、这么做的原因除了避税也与不合理的税务规定有关,细节上有瑕疵、但大面上是规范的,要上纲上线所有人都是问题,小股东无非是把潜规则捅出来了,注定只能不了了之;小股东又攀咬高管,但缺乏实锤证据,是在税务举报受挫后制造舆论。
3、表外融资。万科和招行合作的基金持有印力接近100%的股权,这是明股实债,印力本身金融负债也很高;万科当年花551亿在广州拍下广信资产包,后来转出了50%的权益,也有引入明股实债金额不祥;万科在广州的沙布项目,有上百亿的旧改借款。这几笔大的金融负债都没有进报表。
4、最后才是表内有息负债。万科厉害在,能够获取总对总无抵押负债,这是只有中海华润才享有的,连保利都没有;如祝九胜所说,这一模式现在走不通了。
我的判断:
1、万科死不了。万科项目层面几乎没有金融负债,金融机构再怎么逼母公司,项目层面都能从容运转,有钱就给母公司周转,在万科表态未来2年还1000亿后也能减缓债主顾虑;把母公司逼爆了,对金融机构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万科总对总无抵押融资给万科的遗产。
2、现在市场都在宣泄情绪,骂管理层(也该骂),但是本身行业也都还在普跌,所以不完全是万科的问题。没有人认真算过,由于披露质量可能也达不到这个精度,就是在手项目开发了、资产处置了,清盘以后万科到底能剩下什么,这是万科未来2年实质停止拿地后,万科股权价值的锚,这个工作新人做不了、老人不愿意做。我的主观判断(我也没有去算过,涉及海量项目和数据,信息不完整,估计也算不出来),清算后万科剩个壳,目前的市值还是太高了,按现在的市场跌到一两百亿有博弈价值、算是对万科能力的定价,当然如果下跌途中地产销售有改善另说。

热门回复

04-12 21:20

人性角度 99%的管理层不会缩表 除非实在被逼的没办法 反正最后哪怕万科破产了管理层也没啥损失 至于股东 who care?高杠杆企业的管理层本质上是使用无风险杆杠加期权,试问谁能拒绝?万科管理层喊所谓的口号其实是做做样子 至于万科会不会死也不重要了 如果国家没有资源调拨 万科的股东就别想有啥回报了 关键是债权人能不能喝杯羹。不分红其实就是告诉你们本质上已经破产了 破产不意味着公司经营层面的死亡,但意味着股东经济权益层面的归零 我曾投资万科很长时间 成本不高 运气好大头卖掉了 剩下的一小部分年报后剁完 我早就知道万科管理层不可信 但对万科实际资产的价值还有一丁点期待 毕竟不是恒大碧桂园这种纯垃圾 现在看来 万科的资产价值也不高

报表负债不完整,不把报表资产逐项打开讨论这个也没有意义,但可以明确的说,上行期报表就就有不少不能去化的商住办公和车位,下行期自不必说,房地产行业没有任何一家减值计提是充分完整的。至于具体多少,我不知道也没兴趣计算。传统上,地产行业虽然报表极端复杂,但是预期上行或平稳的话,有分红可以提供估值锚;下行期根本不知道怎么估值,公司也没有打开报表,只能一直跌到有变化发生。再说,一个债务危机的公司股权值大几百亿,世界上从来没有这种事

2500亿的净资产亏到只值100-200亿?还是能力定价?关键亏哪里?住开亏多少,经营性资产亏多少,能把2500亿亏完?

我现在明白一个道理,活下来这个口号本身也有问题。业务和人一样有生老病死,住开业务没空间了把账还了把股权回购了,公司该死就死;为了活下来,拼命做大经营业务,问题还做的不好,万科商业和印力商业一直没有整合,品牌上也远落后华润龙湖。股东要的不是活下来,而是发展,发展不了该退出退出

万科真的死掉的概率很小,不过投地产反转完全没必要选他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