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像可口可乐或贵州茅台一样的好公司,然后一生一世,就是价值投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4

有人说,价值投资很简单,就是找到像可口可乐贵州茅台一样的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一生一世。

真有这么简单吗?

股神巴菲特是如何看待股票卖出问题的呢?

像行侠仗义的梁山好汉一样,巴菲特也很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很多巴粉会说你搞错了吧,巴菲特不是经常说“如果你不想持有这只股票10年,那么连1秒钟都不要持有”,“选股如选妻”,“对于优秀企业,我的持有期是永远”吗?

不错,对于核心股票投资,如可口可乐宝洁富国银行美国运通等少数极优秀的公司,巴菲特是一个长期持有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卖出,但前提是这家公司必须始终保持清晰而良好的经济前景、不断加宽加深的“护城河”、德才兼备的管理层。换句话说,把企业比作女人的话,要想跟巴菲特长相厮守过日子,这个女人必须始终美丽、贤惠,若娶进门之后,没过几年就发现枕边人已人老珠黄又好吃懒做,既不美丽又不贤惠(股神偶尔也会犯浑,当初娶进门的时候可能看走眼了),那么对不起,老巴多半会一封休书解除这桩婚姻。例如,1989年巴菲特以3.58亿美元巨额投资了美国航空公司,事后很快就发现航空业的产能过剩比想象的还要严重,价格竞争非常惨烈,航空公司没有什么护城河也很难产生可观的自由现金流,几年之后巴菲特便忍痛全部卖出了在美航的投资,损失惨重,以至于后来巴菲特多次略带自嘲的告诉别人说:“不要投资任何带翅膀的东西”。

如果说投资航空公司是股神偶尔犯下的一个错误,股神投入巨资后没过几年就选择了卖出,这种卖出是为了及时纠正错误,多少有点迫不得已的味道的话。那么让我们再来看看属于巴菲特对外宣称的“永恒的持股”类别的可口可乐股票,可口可乐股票在1988年巴菲特买入之后一直是伯克希尔股票投资中的第一重仓股,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是股神的“最爱”也不为过,对这个“最爱”的“永恒持股”,巴菲特也“卖过”,而且还“卖”了两次,不过“卖”的很巧妙。

第一次是在1995年8月,巴菲特以23亿美元收购了GEICO保险公司余下52%的股权,使GEICO保险公司成为伯克希尔的全资子公司(之前巴菲特已拥有48%的股权),收购资金以伯克希尔股票支付。那一年可口可乐公司利润增长了17%而股价却增长了46%,而市盈率从26倍增长到31倍,巴菲特认为大家对可口可乐未来太乐观了,市场先生对可口可乐估值过高了,由于1995年可口可乐股票价值占伯克希尔净资产的比例为37%,这时伯克希尔用发行新股的方式支付23亿美元的收购款,相当于变相卖出了一小部分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如果说第一次“卖出”可口可乐是小打小闹的话,没过几年,巴菲特对可口可乐股票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卖出”操作。1998年,为了继续拥有更多的源源不断的保险浮存金,巴菲特故伎重施,以220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收购资金以新发行20%的伯克希尔股票来支付。199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是其当年每股收益的62倍(即市盈率为62倍),这无论在哪个市场来看都属于过高的价格,巴菲特若能在这个价格“卖出”可口可乐股票,则是个非常划算的好买卖,而股神的实际卖价比这个还高,按照当时双方谈判商定的交易价格,伯克希尔的股权价值相当于每股净资产的2.7倍(即市净率为2.7倍),这就相当于巴菲特交换出去的可口可乐股票价值不是62倍的市盈率,而是62乘以2.7即167倍的市盈率,能以167倍的天价市盈率卖出一家成熟公司的股票,以巴菲特之精明,当然不会错过。

以上这两次对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变相卖出,足以体现了巴菲特在把握卖出艺术上的鬼斧神工,可谓是“一石三鸟”,一方面股神一分现金也没有花就买进了价值连城的两大保险公司,即GEICO保险和通用再保险;一方面乐观过头的“市场先生”慷慨的送给了股神两份大礼,使股神能以天价变相“减持”可口可乐,套现了大量投资收益;最后就是这两次变相“卖出”都不用向税务部门缴纳巨额的资本利得税款。正应了那句话:“会买的不如会卖的。”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绝世美女是很稀少的。伟大的公司如可口可乐之类的也毕竟是少数,现实世界中的相当一部分公司既谈不上“伟大”和“永恒”,也不是特别“丑陋”,它们处于60分到80分之间,起起落落,对于这些公司,股神往往把它们比作可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的“情人”,这些一段情的投资,巴菲特不仅是买入的高手更是卖出的高手,例如巴菲特对中石油的投资。

2003年初国内SARS爆发期间,国人人心惶惶,香港作为SARS重灾区,股票市场一片低迷。在一片恐慌之时,巴菲特以每股约1.65港元的价格买入了23.38亿中石油H股,买入时美国几家大的石油公司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而中石油的静态市盈率仅为6倍多,市净率为1倍,当时国际油价在30美元一桶,当时中石油总市值约为370亿美元,巴菲特对中石油的内在估值为1000亿美元。

四年后的2007年,在中石油登陆A股之前的一个月前,中石油股票市值达到2700亿美元,仅次于美孚公司,此时油价大概在75美元一桶,巴菲特以每股约13港元的均价全部卖出了中石油H股,获利近7倍,获利额高达35亿美元,卖出时中石油动态市盈率在13倍左右,市净率为4倍。

巴菲特为何会卖出中石油

按理说13倍的市盈率似乎算不上太高的价格,要知道巴菲特在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时的价格为17倍市盈率。

关于卖出中石油的原因,当时国外很多媒体猜测是因为中石油牵涉苏丹达尔富尔危机,巴菲特受到了股东和国会的压力。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巴菲特本人的说法吧,在2007年底回答为什么要卖出中石油时,巴菲特说:“石油企业利润主要是依赖于油价,如果石油在30美元一桶时,我们很乐观;如果到了75美元,我不是说它就会下跌,但我不像以前那么自信。中石油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未来十年石油的价格走势,我对此并不消极,不过30美元一桶时我非常肯定(它是低估的),而到75美元一桶时我就持比较中性的态度,现在石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75美元一桶。”可见,石油价格已涨至高位,中石油价值已得到足够体现是巴菲特抛售中石油的核心原因。

这里额外提一下的是,在巴菲特卖出中石油的一个多月后,我们很多股民在48元的价格以60倍的市盈率信心满满的买进中石油,为买进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而感到欢呼雀跃,当时,全国不少大大小小的报纸和电视都一个劲的嘲笑巴菲特卖早了,嘲笑声还未散去,中石油A股价格自上市第一天后便跌跌不休,6年过去了,到现在的2013年的3月5日,中石油A股报收8.8元,H股报收10.5港元,同期恒生指数从32000点跌到22000点,而上证综指则从6000点跌倒现在的2200点左右。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1999年科技股席卷华尔街时,在美国人大肆嘲笑巴菲特OUT了之后不久,纳斯达克指数便从2000年3月最高的5048点一路下跌到2002年8月份的1108点,到前不久才刚刚回到3000点左右。嘲笑股神是容易的,但后果是严重的。你要是个聪明人的话,今后若大家再次等着看巴菲特笑话的时候,你该长个心眼了。

关于股票卖出的问题,巴菲特是这样总结的:“当然有时市场也会高估一家企业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考虑将股份出售。另外,虽然有些时候公司的股价合理或者略微低估,但如果我们发现了低估程度更深的投资标的或是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的公司时,我们也会考虑出售股份。然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不会因为被投资公司的股价上涨或是仅仅因为我们已经持有了一段时间,从而把它们给处理掉。”

不过,大家不要走极端,就此认为股神是靠频繁买卖投机赚钱的人。会“卖”不等于频繁买卖。

事实上,巴菲特是不会轻易言买也不会轻易言卖的人。对巴菲特的核心持股来说,这些股票数量很少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但往往占整个股票投资组合价值的大部分,像2012年底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富国银行IBM这四大持股占巴菲特总持股的60%。对于这些核心持股,对巴菲特来说通常没有卖出的时候,当然在少数时候会变相“卖出”,这通常是在“市场先生”对这些核心股票过度高估的时候,今后市场若再次癫狂,巴菲特还有可能故伎重施,在高位“变相卖出”。

对于非核心投资部位,一方面巴菲特要考察这些非核心部位是否能变成核心投资,如果不能,就做一段情式的套利投资,巴菲特曾说他一生大概做过300个左右的套利,但这些套利也是遵循价格低于价值后的价值套利,其持有期也很少低于1年,绝非今天买明天卖式的“火中取栗”。

以上面的事实来看,在投资的江湖上行走,巴菲特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绝非我们所理解的那个只知买入而不懂得“卖出”的僵化之人。

(本文节选于鄙人写于2013年的一篇长文中的一节,此节是关于价值投资者怎么卖出的)

#2024年巴菲特股东大会#

$可口可乐(KO)$ $洽洽食品(SZ002557)$

$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

06-16 20:24

关于好公司的卖出时机问题,这篇文章我觉得说的很清楚了。
#刷屏!当下的贵州茅台值得投资吗#

05-23 11:28

@刘晖自媒体 ,拙文供参考。

05-05 11:30

2024年一季度,巴菲特减持苹果400亿美元,持股从约1700亿美元减为1300亿美元。
苹果目前市盈率接近30倍。
该卖就卖,巴菲特似乎从不手软。
股神认为目前美股尤其是苹果这样的大型成熟公众司价值被高估了。
$苹果(AAPL)$

05-04 23:06

老巴的股东大会,每年正式开会只有十几分钟,用于表决各项提案。
后面的几小时,就都是问答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