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深度和宽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深度的有限及不可知

很长时间我都是通过深度研究来达到领先于市场的认知,然后通过重仓持有来获取回报的。

这个模式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深度的有限性,也就是哪怕穷尽各种能力,收集能掌握到的所有信息,也无法对一个行业或公司有完全准确的认知,总有你不知道的未知。比如我对地产开发行业的理解是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也通过这个认知转到了第一桶金(华发股份从5到十多块),包括目前港股重仓持有的绿城中国,也是地产开发。对地产行业,我投入极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波地产的调整还是超出我的预期,后续复盘我认知到需求端因素如年轻一代的去责任及个人收入预期降低,宏观因素如美元加息周期导致港股承压。

深度理解一个行业是投资的基础功。但是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再深的深度也没法预计到各种层出不穷的扰动因素,就算是行业顶级专家也不行。虽然可以通过抓住核心矛盾,比如中国人最底层的好住房需求,来剥离扰动因素,但动辄腰斩的跌幅确实对心态是极大的考验。第一桶金通过深度认知和重仓持有可以这么搞,但是后续总要有这么大波动么?能睡得安稳么?我总被某人满仓一只股经历波折最终成功的故事感动,但是投资稳稳的幸福不是更好么。何必为了追求极致收益率,让自己的波动那么大?

没有宽度的深度是不靠谱

很多公司,并不是被同行打败的,而是被其他更新的科技替代,所以提升宽度,理解公司相关的其他行业有利于对这个公司更好的认知。

不要光追求深度,没有宽度的深度是不靠谱的。

深度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完全专注某个领域,也是有问题的。商业成功的一大秘诀是运气。很多创新都来自于边缘,或者跨界。如果过于专注,会让自己的视野过于狭窄。

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拥抱随机性信息。研究范围扩大的好处是可以选择其中选好的商业模式去深度研究。深度宽度本质上相辅相成,没有宽度的深度是无源之水,根本不可能达到。只有宽度,没有深度也没有力透纸背的认知。

$巨化股份(SH600160)$ $华阳股份(SH600348)$ $绿城中国(03900)$

全部讨论

06-20 17:08

散户做到深度+广度,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