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7回复:15喜欢:11
$远大医药(00512)$ $东诚药业(SZ002675)$
$中国同辐(01763)$
转载于:动点科技
由于上游原材料核素和中游生产设备回旋加速器高度依赖进口和海外厂商,且生产技术壁垒较高,中国的核药产业发展一度受限。
2021年至今,从创新核药临床前研究、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核药生产经营企业审批权限、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核医学科建设规范……多项政策、文件的密集发布推动了国内核药产业链的发展。
暖风吹拂和资本助推下,核药领域重新受到国内企业的关注。头部企业和佼佼者或背靠大型集团获取发展资源,或以投资并购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共同壮大着核药这一稀缺的国产医疗赛道。

市场规模已超百亿美元

核药,也被称为核素药物,是由放射性同位素搭配专门定位特定器官及组织的分子试剂组成的医药制剂。核素用于治疗疾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13年。如今,核素药物根据用途可分为影像诊断用核药和临床治疗用核药。
放射性药物行业的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核反应堆制备、加速器生产、核燃料废液分离提取;中游是放射性药物生产技术的所有者以及核药房/药物中心,主要负责药品的研发、生产、经营和销售;下游是药品的销售渠道以及相关医疗单位的核医学科室。
其中,上游放射性同位素原材料市场集中度高、供应紧张,大批反应堆将于2030年前关停;核药产业链中游的技术壁垒较高,国内放射性药物大部分为国外上市多年的仿制药品种,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有竞争力的创新药。
近年来全球核药市场飞速发展,2021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达102亿美元,同比增长9.68%。其中,诊断类核药占比83.4%,治疗类核药占比16.6%。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预计2026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75亿美元。
当前,国内的核素药物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欧美发达国家核素药物领域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相对成熟。全球市场中,中国市场占比仅为6%,北美市场达到40%。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放射性药物使用率较低,市场还有超10倍空间,未来或迎来一片蓝海。根据Frost & Sullivan,我国放射性药物年复合增速仅次于生物药,增长态势领先于中成药和化学药。国内核药市场规模将于2023年达到78.1亿元,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将提高,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4%。

新参者挑战双寡头格局

通过大手笔的并购交易,诺华国际企业为自身构建了全球核药龙头坚实的护城墙,其获批不到一年的靶向放射性配体疗法Pluvicto销售峰值有望超20亿美元。另外,德国生命科学企业拜耳、放射性药物公司POINT Biopharma、生物技术公司Telix、全球最大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企业之一ITM均在积极布局核药赛道。
国内核药领域则形成了以东诚药业、中国同辐为核心的双龙头垄断格局,二者合计占据中国核药市场六成以上份额。其中,中国同辐为40.4%,东诚药业为21.6%。
中国同辐是中核集团子公司,在原中国同位素有限公司基础上重组设立。中国同辐是我国最大、品种最全的放射性药物供应商,世界第三大钴源供应商,以及中国最大的辐照装置设计、制造、安装EPC服务提供商。中国同辐研发管线有7款产品,主要针对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核药优势领域,其中碘[131I]MIBG注射液和氟[18F]化钠注射液已进入临床Ⅲ期,放射性药品钯[103Pd]密封籽源目前待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另有四种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影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2022年上半年,中国同辐放射源产品、辐照业务、放射治疗设备及相关服务收入均有显著增长。
东诚药业成立于1998年,于2012年登陆深交所。2015年后,东诚药业先后收购云克药业、益泰医药、东诚欣科、安迪科,实现了从诊断用核药到治疗用核药的全产业链布局。如今,核医药已经和原料药、制剂一起成为东诚药业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东诚药业的核药包括诊断类正电子药物18F-FDG、单光子药物锝[99mTc]标记药物和其他药物尿素[14C]胶囊,治疗类药物云克注射液、碘[125I]密封籽源、碘[131I]化钠口服液等。2022年前三季度,东诚药业核药业务重点产品收入超5亿元。
除了以上两大寡头以外,恒瑞医药远大医药云南白药等老牌药企也在积极入局核药领域。
云南白药斥资2000万元买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核药相关专利,跨界进军核药赛道。恒瑞医药的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既填补了恒瑞肿瘤管线核素精准治疗的空白,也丰富了其产品管线。
远大医药堪称搅局者中的领跑者。通过收购Sirtex、参股Telix、与ITM达成合作,远大医药收获了10款核药相关产品,建立了包含研发、生产、销售、监管资质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远大医药核心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在国内获批上市。截至目前,远大医药储备了13款创新产品,涵盖68Ga、177Lu、131I、90Y、89Zr、99mTc在内的6种放射性核素,覆盖了肝癌、前列腺癌、脑癌等在内的8个癌种。预计未来三年内实现10款核素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实现25个以上核药抗肿瘤诊疗产品的管线布局。
另外,更有先通医药、智核生物、新旭医药、纽瑞特、法伯新天、艾博兹医药等创新核药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凭借资本的支持快速崛起,部分企业已有相关创新核药进入临床申请阶段。

四大靶点推进肿瘤诊疗一体化

过去的二十年里,几种新的放射性核素被成功地引入到临床实践中,用于诊断成像和治疗,并且诞生了一个新的方向——诊疗一体化(也称放射配体疗法)。由于作用机制的独特性,与传统抗癌疗法相比,放射配体疗法的显著优势在于几乎所有肿瘤的常规耐药机制对其不产生影响。2018年,国际龙头药企诺华的68Ga/177Lu多肽偶联药物被FDA批准诊断和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正式开启了诊疗一体化的新时代。
诊疗一体化一般会使用一对同位素,连接相似的分子靶向配体,对同一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随着具有靶向定位作用的配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RDC(核素偶连药物)也形成了一个新赛道。RDC的设计结构理念是通过与特定靶点结合的靶向结构,利用靶点在体内组织的选择性达到药物在身体特定部位的富集,达到减少放射性元素摄入,同时加大放射效果的目的。
从中美两国近年来RDC药物审批注册的情况来看,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SSTR(生长抑素受体)是热门靶点,以CXCR4(趋化因子受体4)、FAP(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等为靶点的创新核药也在推进研发中,适应症包括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白血病、浆细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创新药企在相关靶点方面已有突破:先通医药研发的国内首个SSTR靶点核药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正积极推进国内Ⅲ期临床;东诚药业的全球首款FAP新靶点核药177Lu-LNC1004注射液获FDA批准临床;核欣医药研发的全球首创的以68Ga标记的双靶点诊断分子通过国内临床许可。
长期来看,PET-CT等相关设备的普及、资金的充分涌入乃至政策规范的逐渐完备都驱动着以RDC为代表的我国核药领域的发展。但若想追赶全球龙头核药企业,还需要在上游国产化能力、核医学专业人才等方面久久为功。

全部讨论

2023-05-06 00:00

我持有远大医药一年了,应该是我炒股以来持股时间最长的了。

2023-05-05 17:48

其中远大钇90今个年度开始应该收获有不错的成绩,抖音里各大医院的核药专科医生都对钇90疗效评价比较正面

05-30 13:35

总结的很全面,👍

2023-05-24 15:47

东 诚 药业

2023-05-05 20:06

因为核药持有几年了,失望透顶

2023-05-16 13:15

这个有点意思$东诚药业(SZ002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