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持续抢筹,平安重返万亿,大反转已经开始?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6喜欢:2

作者:内斯特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春节之后,资本市场的变化,真的是让很多人猝不及防,去年涨得嚣张的赛道股,比如新能源半导体,统统跌得稀里哗啦,就连不可一世的宁王——宁德时代,也跌破了500元关口。

与冷凄凄的赛道股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对比,则是前期备受冷落的低估价值股,以银行保险基建为代表,仿佛集体吹响了反攻集结号,招商银行、中国建筑等都有不俗表现,而保险板块的龙头中国平安,股价创下半年来新高,今天收盘价55.59元,市值重返万亿。

价值回归,只会缺席,不会迟到。时隔半年,中国平安再度回归万亿市值俱乐部,这很可能是一个意味重大的信号:熬过了漫长的寒冬,中国价值股的春天正在到来。

1、中国平安,王者归来

开年之后,中国平安连续拉涨5天,资金鱼贯而入,2月7日—2月10日,北向资金分别增持平安2005.99万股,1034.84万股,910.96万股,1742.15万股,速度快、力度大,持续时间长,说明就连这波聪明的资金,正在形成逐步强化的共识:抢筹保险龙头,正当其时。

开年以来,外围形势发生变化,其中科技概念、医疗概念、电车概念都有所回调,市场在寻找相对安全的投资标的。平安在对标股票中,市值表现一直是第一,A\H股赢指数15个百分点,大幅超越同业。目前来看,平安股价的安全边际EV、PV都到了最低值,也是长周期的低点。

平安的这波放量进击,不只是单兵突击,而是裹挟着整个低估价值股的强大势能。给大家看看开年后前四个交易日,各个板块的表现:银行ETF上涨5.16%,基建工程指数LOF上涨7.42%,房地产ETF上涨3.91%,海外互联 ETF上涨6.02%。耐人寻味的是,光伏产业ETF则下跌4.12%,新能源汽车产业ETF下跌4.23%。

往昔风光的,现在被揍得鼻青脸肿;以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现在接着奏乐接着舞。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跷跷板效应?

表现上看,是受到稳增长的政策利好。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得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经济研判,紧接着,国务院表态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年后,又传出1月信贷和社融数据均创下历史单月新高的消息,巨量资金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都顺着政策利好的板块流走。

但事情并没那么简单。基建、房地产、甚至数字经济,近期确实都有政策利好,但在重大政策利好的辐射范围外,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照样跟着飞起。

所以说,政策利好只是催化剂,根本原因在于,相比起被吹上天的新能源板块,保险银行板块,盈利能力在,成长逻辑在,因为市场的偏见处于极度低估的位置,年后的这波反转,不过是价值回归的必然。

当赛道股暴跌之后,市场在寻找相对安全的投资标的,而平安目前的估值水平,无论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看,处于历史最低区间,向下空间有限,向上空间巨大,受到资金追捧,并不让人意外。

就在年前,银保监会召开"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指出,中国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但是,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不高。

有数据指出,美国人均年保费支出在4300—4500美元,而中国人均保费支出不到300美元,相差不止10倍。而这个巨大的鸿沟,必然是会随着社会发展而缩小的,新冠疫情的爆发,经济周期的波动,都不足以保险行业走向星辰大海。以长期主义的视角看,中国保险板块经历回撤之后,已经准备好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寿险改革,先行者先走出困境

现在的中国平安,已经完成了对华夏幸福的计提,一颗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的雷,基本上算是拆解了。而备受瞩目、甚至饱受争议的寿险改革,也开始让人看到胜利的曙光。

平安的寿险业务,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怎么改的问题。为什么必须改?年底银保监会也说了:"2018年以来,保险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海战术行不通了,减员,增效,成为保险界的最大挑战。这是壮士断腕似的变革,不痛,那是不可能的,关键看痛多久,断腕之后,是否能长出新臂出来。

平安年后的这波进击,体现了市场对平安作为寿险改革先行者的期待:先走一步,先出困境。虽然中国平安去年的保费收入,同比微降4.64%,为7603.33亿元,但是,12月份平安保费收入终于止跌回升,同比增长1.63%,环比更是大涨38.28%。寿险改革,道阻且长,12月份的数据好转,让市场对平安的寿险改革前景信心重现。

虽然2021年平安的代理人数量比2020年少了近30%,但总保费下降幅度控制在4.6%,新业务下降4.8%,这说明,代理人改革后,寿险新业务人均产能有了较大提升。提高人均产能,正是平安意欲重塑的这支"三高代理人"(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指向。

平安代理人数量变化

一个值得留意的数据是,目前平安人寿超50%的营业部达成"三好五星"潜力及以上标准,营业部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明显。2021年前三季度,星级部课月均NBEV(新业务内含价值)是其它部课的3到5倍。

2021年是平安寿险改革的试点之年,2022年则是全面落地之年。此外,已经有投资者观察到市场的投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市场对保险等相对安全的理财需求趋势有提升,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稳定,是一个相对银行存款而言,更稳健的投资选择。终身寿险、康养产品也在成为市场新的需求热点。

3、康养医疗,下了一盘大棋

寿险改革前线传来好消息,而平安的医疗康养大布局,也有重大实质进展。

就在近日,中国平安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获批,设立的SPV持股约66.5%,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珠海国资)设立的SPV持股约28.5%、债权人组成的持股平台(合伙企业)持股约5%。因此,平安人寿设立的SPV拟成为新方正集团的控股股东。

这笔交易完成后,平安的医疗康养板块,将大为充实。要知道,新方正集团拥有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旗舰医院及十余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国内首家从事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重点骨干企业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占地220余亩、孵化100余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北大医疗产业园。

以后,平安给客户提供的,将不仅仅是一张保单,而是以健康服务为核心的金融产品。有温度的金融,有了更为强大的抓手。

东方证券的研究员指出,平安将打通健康管理体系,将慢病管理、重病监护与养老产业相结合,开发组合型产品。

打造线下自有的高端医疗平台,是平安一直想做,而迟迟没有做成的事情,这次借着控股新方正集团,平安终于完成了这一夙愿。去年2月,平安重点打造的"平安臻享RUN",年内历经两次迭代升级,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覆盖重疾险新老客户超2000万人,该服务以专业家庭医生和专业健康档案为基础,提供覆盖健康、亚健康、慢病和疾病四大健康服务场景的管理方案。以后,新方正集团的医疗资源,将有望与平安的"保险+健康"、以及"保险+养老"服务无缝衔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平安控股新方正,占据线下医疗资源制高点,这张牌打得漂亮。

在国内的金融保险企业,很少有人能像平安这样,拥有如此优质的线下医疗资源,构建独一无二的"医疗健康+保险"新生态圈,指日可待。东方证券就指出:"本次交易将在较大程度上弥补平安在自有医疗网络建设上进展缓慢的短板,探索将医疗健康和保险场景相结合,通过线下助力医疗及保险业务获客、带动负债端销售提升来打造‘医疗健康+保险’新生态体系。"

中国的老龄化人口,正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医疗健康+保险"的闭环大棋局,无疑为后续的业绩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4、春暖花会开

还记得,2019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明哲在会上说:"建议大家长期持有,平安会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

一只牛股上涨的过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特斯拉,也会经历40%以上的调整。但是,强大的基本面和业绩成长,最终会让股价持续新高。这也是投资中的第一性原理:专注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成长,忽略短期波动,拥抱真正的核心价值。

对于平安的投资者来说,2022年春天的这个开门红,来之不易。做时间的朋友,就注定要忍得住寂寞,守得了繁华。只要中国经济的成长性不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变,那么,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就是海阔天空,龙头平安的成长逻辑就坚如磐石。

滑雪天才少女谷爱凌曾对媒体说:"最大的对手永远是我自己,能把自己做到最好,能跨过自己的界限,做一些自己没想到可以做到的事情。"

对平安来说,最大的对手,永远是他自己。只要把自己做到最好,市值重返万亿,只不过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全部讨论

2022-02-11 23:45

理赔一次就各种缘由不能续保了

2022-02-11 23:34

嗯,平安算是家好公司

2022-02-11 22:32

中国平安房产投资公司

2022-02-11 20:27

为啥这么多吹中国平安的,中国平安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但是王者归来未免有些夸大了。而且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和收入挂钩的。现在国内一套房就要掏空6个钱包,哪来的密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