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6回复:241喜欢:52

我发现很多人脑子被美国宣传逻辑洗坏了,美国最希望中国不要发展高科技产业、不要搞产业升级、不要挤垮它的高利润产业,所以,反复给中国脑子不好的人灌输要发钱才能救中国经济,发了钱会怎么样?钱花光了就没有了,这种消费能力是可持续的吗?

对于一部分最贫困的底层,看不起病、吃不起饭、上不起学了,国家应该发钱救助,这点我完全认同,实际上最近十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总体上都是超过城镇居民的,原来农村居民医保社保都没有或标准很低,现在从无到有了,还有以工代赈,还有消除绝对贫困,还有公共服务全覆盖——村村通公路、4g、5g、广电信号等,这都是变相发钱。发钱也主要不是发给有闲工夫能够上雪球来扯淡的你我。

发钱带来的消费能力,是不可持续的,每个人发1000、全民发1.4万亿能怎么样?1000块钱吃吃喝喝转眼就花完了,给中国经济能够带来什么实质性改变吗?

真正可持续的消费能力,来自一个人可持续的工作收入、投资收入,只有中国产业升级成功了,把欧美日韩的高利润产业挤垮了,能够出海赚全世界的钱,企业利润和ROE暴增,企业有了护城河,股价才会长期不断上涨,给全国社保和各类公募私募基金、散户带来投资收益,才能够提供大量高薪工作岗位,这些在腾讯宁德时代、华为、拼多多、字节跳动、名创优品比亚迪理想汽车拿高薪的人,到处购物、吃饭、旅游、各种消费,带动全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到更高层级,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富裕,一个社会可贸易部门的工资上涨,带动不可贸易的服务行业工资上涨,这种工资上涨、投资收益上涨带来的消费能力,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消费潜力,这与简单直升机撒钱带来的非常短暂的消费能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全民发钱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已经给美国带来了恶性通胀,美国有能力通过美元霸权的铸币税,向全球转移其国内滥印钞票带来的通胀,美国迟早要承受后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在抛弃美元。中国没有美元霸权可以向全球征收铸币税,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已经290%多,要将钱用在刀刃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升级,培育各行各业的护城河,培养出一大批高ROE的中国跨国巨头,衍生出大量高收入工作岗位,才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全民发钱就是中了美国的全套。

精彩讨论

PoloYu04-07 13:11

省流:吃得苦中苦 伺候人上人

狸哥很懒04-07 13:04

确实,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要用到刀刃上。白花花的银子分出去是造孽啊……

forcode04-07 11:26

中美贸易平衡这是鬼话,当中国高科技企业挤垮了欧美日韩企业,中国高薪工作岗位多了,内需循环自然就起来了,国内低技能人口的工资自然水涨船高,产品就越来越多卖给自己。第三世界在中国三化融合(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高科技产品的辅助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市场规模自然就大幅度增长,欧美日韩的全球GDP占比从60%下降到40%再降到20%,它萎缩的市场就不再那么重要,一带一路的市场就更加重要,这就是外循环。内循环+外循环,这就是双循环……

forcode04-07 12:57

欧美白人可以来我们宁德时代的电池厂、比亚迪汽车厂来打工啊。

一点十分04-07 10:48

有一点我想不清楚,请教一下。我的理解是,发了钱,我买你的服务,你买我的食物,我的消费是你的收入,反过来我的收入也是你的消费,钱循环起来了,我们的享受也多了,幸福感就来了!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是循环出了问题呀,发钱应该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我们缺的资源和高科技技术,资源没办法只能换,高科技发展呗,急什么?干嘛要把别人都干死?让别人没活路,我们的产品卖给谁?他们拿什么买我们的产品?不是还是最好贸易平衡么? 求教

全部讨论

04-07 13:47

我们的钱基本都是补贴在“生产制造端”,间接增加就业,几十年没变过。所以,从来都是生产强于消费。马大爷的生产过剩危机在这里循环得特别快。要不是2000年后启动了地产和wto外贸,这种模式早就已经崩在刘欢的“大不了从头再来”的豪迈歌声中。十几年后,因内外种种,消费又再一次反噬制造,这次还加成“房 地 产”的消费反噬。如果还要攒着钱去补贴制造端,不管是不是升级,等于是继续强化现有矛*盾。发钱并没有那么不堪,只要数字不足以让人生出安逸或者存起来的欲望,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进入消费循环,最终缓解全社会的库存,等于央妈下场消化库存。也许不是长远手段,但治急病时不也会用各种副作用大的激素类药物治疗么?手段没有好坏,只看用的度和时机的把握。把手段上纲上线,这就是自己堵自己的路了。

04-07 13:57

非常不认同你的说法,“全民发钱”的陷阱论在国内盛行,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于国家整体资产负债表缺乏认知,“全民发钱”真正的作用在于调整需求结构,你可以假定每年财政的赤字率上限是固定的,那么赤字的部分我们姑且简单认为就是在发钱,那么在经济下行时赤字部分通常都得用足,那么用在哪?用于补贴企业是发钱,用于补贴公众也是发钱,我们过去政策主要倾向就是将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补贴,针对居民部门的补贴相比起来基本没有。那么这些年都问题就出来了,长期的基建投入产出在一直下滑,砸基建已经远没有过去的效果,补贴企业现在也没法有效缓解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企业方面主要问题不是缺产能,而是缺订单。现在的情况是补贴最终消费端是有最好的效果。宏观刺激政策,如果不看结构,那就是个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问题,但是事实上结构影响至关重要,在过去整体供应不充足的情况下,基建和产业扶持政策效果是高效的,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能力的提升,同时推升的还有城镇化需求,也是为何我们过去大规模的货币发行没有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整体供需是匹配的。现在的问题是生产端供应能力并不弱,但是整体需求受居民部门消费能力的透支压制。这时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补贴居民部门,加快居民部门的债务重整。将需求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个体,促进市场的库存周期轮动。我们还是停留在选择性的产业补贴为主,问题是效果很差,补得了这个行业,别的行业怎么办?比如说之前刺激地产刺激不起来,现在开始刺激汽车,那么服装,家具,消费电子呢?给居民发钱本质上是讲应有的刺激分配权从ZF部门交给居民部门,本质上就是交给市场,市场一定是拥有最高分配效率的途径。

04-07 13:16

每人发一千,你可能去吃吃喝喝,但是低收入群体可能会拿来买药,修补房子,还债,给孩子订校服订牛奶,交书费,改善伙食等等。发钱对富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穷人却是雪中送炭,之所以建议全民发是因为维持公平性,划线的话这条线划到哪里都是不合适的。 而且为了避免权利的寻租,建议减少各行业的补贴,把行业发展交给市场来决定,把省下来的钱给全民发下去!

其实你要发展,没人限制的了!美国当然要限制高科技出口,是你也一样,因为大家不在一条路上

04-07 11:36

给居民发点钱促消费就与发展科技企业是互相矛盾的吗?你这是什么理论逻辑啊?美国两方面都在做,并没有互相冲突啊

04-07 20:43

关于为什么不应该发钱,林毅夫已经说的很好了。
关于为什么不能听美日那套理论,毛主席已经说的很好了。

的确不能理解为什么雪球上这么多鼓吹全民发钱的。。。

04-07 10:39

可惜很多国人依然有殖民地情结

04-07 13:16

人家不是洗脑,人家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而且是大力在做,这是财富的重新分配给平民

04-07 12:03

辩证的思考 ,每一次美西方势力的使坏,都能直接促进中国的改革进步,国家的发展。
我很高兴中国有美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当年八国联军要不使劲折腾,我们现在还留着辫子给县太爷磕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