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十分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9喜欢:59
有一点我想不清楚,请教一下。我的理解是,发了钱,我买你的服务,你买我的食物,我的消费是你的收入,反过来我的收入也是你的消费,钱循环起来了,我们的享受也多了,幸福感就来了!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是循环出了问题呀,发钱应该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我们缺的资源和高科技技术,资源没办法只能换,高科技发展呗,急什么?干嘛要把别人都干死?让别人没活路,我们的产品卖给谁?他们拿什么买我们的产品?不是还是最好贸易平衡么? 求教

热门回复

中美贸易平衡这是鬼话,当中国高科技企业挤垮了欧美日韩企业,中国高薪工作岗位多了,内需循环自然就起来了,国内低技能人口的工资自然水涨船高,产品就越来越多卖给自己。第三世界在中国三化融合(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高科技产品的辅助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市场规模自然就大幅度增长,欧美日韩的全球GDP占比从60%下降到40%再降到20%,它萎缩的市场就不再那么重要,一带一路的市场就更加重要,这就是外循环。内循环+外循环,这就是双循环……

我回答你几句,但是你得懂基本经济学,市场是一直有钱的,只是穷人钱少,富人钱多,富人没什么花费,穷人没钱花,穷人和富人是比较出来的,这时候都发1000元,富人还是没多消费1000元,穷人的1000元进一步购买服务,到了富人手中,也进一步加大了,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你的这个观点有点类似于董明珠不信邪,我砸500亿还研究不出芯片?![狗头]

我不是那个意思,高科技要发展,也很重要。但是不能14亿人都去搞高科技,只需要很少一点人。我做芯片的,现在已经过剩了

其实吧。对美贸易均衡和一带一路并没有多少冲突。。一带一路等于拉着第三世界的兄弟搞循环,某种程度上看做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很多国家的市场美企都不乐意去的。跟美方没有多少冲突,不要刻意制造对立。
另外一方面,中国的科技制造卖向欧美市场最终要看对方要不要,如果对方的国民也呼吁爱国买国产(欧美好像现在都出现了百分多少国产的商品标识了),那么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也会下滑的。。张忠谋都说了芯片行业的全球化结束了,其实意味着各国都开始搞高科技保护主义做法了。
而对于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技术难度,欧美会全球分散供应链,其实意味着中国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会变得难做起来,只能更多转向第三世界国家了。
从贸易数据来看,看过浙江广东江苏的贸易数据,其实对美出口只占全部出口的20%左右,对欧盟出口占比大概20-30%这样子。。中国对亚洲出口占总出口比重才是最大的。当然这中间到底有多少贸易中转最终流向欧美市场是不清楚具体数字的。反正跟中国关系不太大。反而对于新加坡这种两边游走的国家很有利(它可以从中国进口再生产再出口给美方)。
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工业制造实力,它只能采购外国商品,这时候中国制造就有机会。成本方面欧美又竞争不过中国企业,所以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欧美也没什么好办法限制。(顶多欧美企业会呼吁发展中国家分点蛋糕给他们来分散单一供应商风险)。
贸易均衡(不是说贸易顺差为0,而是比较小的规模)才更有利于深化扩展两国经贸关系。增加对美进口就行了,应该让民企增加,而不是国企增加。。上海的进博会本身也有这个意思,只不过增加对美进口额这个过程很缓慢的,全球化来讲对于中小企业风险极高,一般只有大企业才有足够财力去做。
搞中美对立本身是个糟糕的思路。

企业竞争要么是基于低成本的优势参与竞争,要么是基于产品差异化参与竞争。全球贸易的竞争主要还是成本的竞争,品牌差异化的竞争比例比较小。

美商贸会长说要贸易平衡,问题是怎么平衡。NV的高端卡、KLA、应用材料,各个高端点的都封锁不给出口。想买的买不了,那怎么平衡贸易。

世界大国博弈,本来就是零和博弈,哪有这么多共赢[大笑][大笑]

过剩的是低端

芯片过剩指的是低端芯片过剩吧?刚看了蔡崇信的专访,目前高端芯片短缺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