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63喜欢:43

一个想法:外企将供应链迁移到越南、印度、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试图部分取代中国供应链,结果就是全球制造业供给突然暴增,全球供需失衡。

但首先就引发了中国生产过剩,导致国内通缩,由于中国的工厂、产线和基础设施已经建成折旧了10-20年,很多已经收回了半数以上成本,有能力对外低价甩卖工业品,并且贬值人民币汇率,会导致中国出口的各种工业品价格非常便宜,tiktok、shein和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绕开欧美经销商和品牌商,直接对全球销售中国制造品,进一步降低了全球消费者获得中国工业品的价格,欧美以外地区多数将更多选择更便宜的中国商品,外企转移到越南、印度、东南亚、墨西哥等地的工厂,一段时间内多数会亏本或利润微薄……

这种可能性如何?现实情况如何?中国是否有意搞价格战,挤垮这些转移出去的产能?服装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能中国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优势,不在此列。

今天看到视频:在非洲安哥拉卖汽车的中国90后,说现在国人在非洲也非常内卷,相互打价格战,估计会抢走日本韩国很多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当地大量家居、电器、小商品等,甚至当地中产小区,都是中国产品或中国施工队建设的。

精彩讨论

forcode04-02 22:37

扩大市场总规模的同时,必定抢走其他国家份额。想想这种可能性:以后10万人民币可以买一辆5.3米长的中国品牌增程电动车,可以拉货,可以坐下全家六七口人出门旅游,还可以车内睡觉,汽车还可以插电饭煲电磁炉煮饭炒菜,满电满油续航1000公里,家里屋顶配上10千瓦的太阳能板,有太阳就能给车充电,短途出行基本不需要烧油。电网不发达没关系,加满油也可以跑五六百公里,纯智能电车体验,支持语言大模型、无图自驾,非洲阿灿开着车可以到处摆摊,晚上直接车上过夜,就问你心动不心动?

forcode04-03 17:02

读了黄峥个人微信订阅号里的文章,结合拼多多的盈利能力,我倒是不觉得temu是下一个wish,拼多多本质上是一种团购,将巨大的流量按各种属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兴趣、购物记录、收藏记录、浏览时长等)匹配引导到几千几万个不同类别的有限SKU上,价格非常低,但因为去掉了很多赚差价的中间商,工厂直接面对海量客户,虽然价格低得多,但仍然是非常划算、能够赚不少钱的。它本质上不是流量思维,而是团购思维,temu和拼多多的模式,重构了供应链,提高了效率。

狸哥很懒04-03 00:26

产线这个后半段确实折旧完了可以赚现金流,但是过几年后还是陆续需要更新的,到时候投资更新还是不更新是个问题。

forcode04-02 21:58

今天看到视频:在非洲安哥拉卖汽车的中国90后,说现在国人在非洲也非常内卷,相互打价格战,估计会抢走日本韩国很多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当地大量家居、电器、小商品等,甚至当地中产小区,都是中国产品或中国施工队建设的。

香蕉船奶昔04-02 22:27

有没有想过,其实中国工业品走出去,也未必全部抢其它国家企业的份额。传音的手机,在非洲均价是700,让更多的人用得起智能手机,本身就扩大了市场。未来汽车出去,直接干到别人高端摩托车的价格,那么更多的人就可以开上汽车

全部讨论

04-02 21:54

邱国鹭2014年的书就提到中国成本上升太快会被转移,2004年员工成本三四百,加班2元每小时,那个时候我大专毕业只找到进工厂的工作500,现在员工三四千,加班是25~30每小时

04-03 08:15

在海外最近一两年搞出来的产能,非常有可能一出来就闲置,他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效率和成本竞争力都要差很多。去前年大西边以及周边国家繁荣景气,说不定很快将变成南柯一梦,唯一还剩下就是贸易战了。

中国商品内卷到非洲

过几年机器旧了就没戏了

一个很现实的,欧美就不让你去,便宜就加税。现在美国超市商店,中国制造已经是少见了。你内卷吧,其他第三世界可以卖到欧美获取高利润,

04-03 11:25

制造没多少利润,零售渠道才是高利润的地方,欧美很多产品售价是中国出厂价的10倍。中国企业想自建渠道卖给欧美消费者抢高利润,迟早被封杀

04-03 12:06

随着外企的迁移,会不会有很大一批中方供应链也跟着迁移了出去?比如我了解的特斯拉马斯克就号招供应商到墨西哥建厂,还有不少供应商响应去了墨西哥,随着这些供应链企业走出去,会不会过段时间中国车企在国内卷出排位弟次了,也会顺势走出国门呢?毕竟这些供应商其实就是一家。

04-03 09:08

客户对供应链产能的转移,是对环境变化的一个选择,供应链只是产能的调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