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116喜欢:18

读产教融合有感:国内很多产业扶持、补贴之类的,比如光伏、风能、电动车等,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作假、骗补、形式主义的新闻、熟人现身说法,按理说这类扶持、补贴等产业政策应该会失败,最后却居然真的搞起来了,说明那些作假、骗补、形式主义只是次要的?还是说,就算存在各种问题,但总体上还是达到了政策目的?

产教融合,也听闻到很多作假、浪费、形式主义的问题,不知道10年20年后职业技术教育能否达到目标?

//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forcode2023-11-08 00:09

我觉得化学和生物常识对于一个人建立起现代人的思维和判断力很重要,不能选修,否则会迷信很多伪科学。

forcode2023-11-08 08:56

任何一个学科,其实首先就是一个个的叙事框架,包括一系列基本的前提假设、概念、判断、定理、推理乃至一系列理论,一个学科实际上就给我们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角度,一个人如果只会数学,没有学过基本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对世界的认知绝对是有重大缺陷的,他都不懂得人体内各个器官有哪些,分别什么结构、功能,怎么相互连接,也想不到不同分子如何相互化学反应,会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当作魔法……
事实上,人类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不具备基本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都处于蒙昧状态,一个人如果不接受基本的科学教育,他们的头脑也是蒙昧无知的,都完全想象不到应该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普及内容,大部分是经过实证主义的实验、统计等方法得到的可靠知识,都有大量可靠的证据支撑,这种过程,也能培养一个人的质疑精神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
我看到一些没有读过高中的亲戚,就很容易迷信各种伪科学、心灵鸡汤,我很早就认为他们是没读高中造成的,他们缺乏一些基本的学科知识,很多问题你跟他都没法沟通,完全不在一个认知维度……

forcode2023-11-07 17:42

我觉得职普分流是必要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搞抽象思维、概念创新、符号操作、创意设计等学术研究、学科教育,有一定比例的孩子,不管是基因问题、疾病还是药物损伤,或者纯粹就是能力点不一样,他们就是不适合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不是读书的料,而是适合去学一门技术、手艺。不管AI怎么发展,总有大量非研发方面总还是需要人的,比如水电维修、陪伴护理、焊接、机床机器人操作、电器汽车维修……
像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当任何一方都没有绝对制空权,就变成了一场消耗战,消耗战比拼的就是炮弹、坦克、无人机等工业品的生产速度,疫情尤其暴露出欧美本地实体经济产业链空虚造成的尴尬,所以现在搞制造业回流。中国是绝对不能放弃制造业,而是要产业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工业能力、科技能力打底的武器出口,在很多地区已经改变了地缘力量平衡,很多欧美支持的国家,甚至美国本身的对外干涉代价都越来越大,随便输出一点经费、武器和媒体操纵就能颠覆一个中小型国家的时代,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浮云资本2023-11-08 00:18

化学和生物常识差,99%都是因为物理学的差,学过量子力学的,强弱力+各种轨道sp杂化+密度泛函+各种相态的转换之类,化学相当于已经学完了95%,生物学更是没什么新玩意,进化论不过就是概率空间的扩散模型,想不通怎么会迷信伪科学

加班的会计2023-11-08 00:16

我觉得这个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化学和生物对于培养常识确实也很重要,即使不懂本质,懂个大概也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得长远看,就是国家想清楚:高中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让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走向社会,还是说为高校、大专高职选拔人才,选什么样的人才。明确了终点,才知道起步该怎么做。

全部讨论

2023-11-08 00:54

在产业初期泥沙俱下,作假、骗补屡见不鲜,但产业的兴起需要多年的时间,作假、骗补的企业多数一两年就消失了,你看以前光伏骗补的企业现在早就消失了,半导体骗补的企业现在又有多少呢?
骗补的一时损失和真正有能力的企业获得扶持壮大的收益相比,显然后者更大。

2023-11-08 00:47

图片评论

2023-11-07 23:42

产教融合是一种思路,骗保也是正常的。但是相应的人也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师。

2023-11-07 21:09

多年前 ,我问一个老师她的单位是在哪里?她说 一个学校老师。她又说 每个单位都会有“闲人”。开始,不理解,后来才理解这话。可能跟你说的这个问题类似。

2023-11-07 18:45

补贴只是加速

2023-11-07 17:45

这种叫习惯性损失。

2023-11-07 17:28

fack it until you make it.

2023-11-07 17:20

投入跟产出的关系?只要有投入就一定会有进步,只是量产到质变的过程太缓慢,让我们普通人觉的没用或者没有前进?

2023-11-07 17:07

产教融合?那就是定向输送技术工程师吧,倒是对就业率来说比较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