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5
回复@秦淮河畔几百年: //拉丁美洲是全世界城市化率第二高的地区,到2019年,有78%的居民住在城镇地区。这一比率仅次于北美(82%),高于欧洲(74%)和世界整体水平(54%)。按照“城镇化率和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的一般认知来说,拉美的城镇化率高于欧洲是件有点奇怪的事。不过,相关解释在中外文资料当中都不难查到,“过度城市化”等问题也都早已写进了高中课本。  
这些解释的重点基本集中在1930-1980年间拉美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当中,农村移民大量涌入城市这一历史事实。这一过程的拉力是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对劳动力的迫切渴求,推力则包括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产量的提高、土地制度等因素导致农村对劳动力吸收能力有限等。
1.自殖民地时期开始,拉丁美洲就具有强大的城市传统。城市往往是政治秩序和经济剥削的中心,较少是自然商业活动的产物。这一传统带来的后果就包括,早在殖民地时期,许多地区的城市化率就已经达到农业社会的高位。  
2.拉丁美洲各国独立以来,在整体保持了殖民地时期城市秩序的基础上,资源继续集中在大中城市。在城市传统的影响下,现代化进程中的各国政府把城市化视为落后问题的解决方案,推动了大规模城市化。
在美洲殖民地的建立过程当中,英国和葡萄牙殖民者创建的是一种基于农业垦殖的土地秩序,而西班牙人则效法罗马帝国,利用城市网络来统治其治下的庞大领土以及原住民社区。这一政策的结果是,西属美洲城市的建立逻辑是首先服务于从上到下的统治需求,而非从下到上的经济交换需求。欧洲移民基本全都居住在城市或大庄园里,基层依靠教会和原住民村社组织维持统治。殖民地时期的许多首府城市,例如墨西哥城、危地马拉城、圣菲波哥大、利马、圣地亚哥、哈瓦那、蒙得维的亚,到独立之后依然保持了首都地位;另外一批以矿业为基础兴旺的城市,例如萨卡特卡斯、瓜达拉哈拉、奥鲁罗、波托西,都是盛极一时,资源枯竭时就难免相对衰落;而以制造业或者贸易兴起的城市,例如普埃布拉、萨尔塔、卡塔赫纳,也都基本没有成为首位大城市,除非是某些和首府地位重合的贸易城市,例如布宜诺斯艾利斯、巴拿马城。  
由于城市集中了殖民统治的政治权力、经济资源、以及欧洲文化所在的优越地位,殖民地时期的西属美洲殖民地已经拥有较高的城市化率。英属北美殖民地乃至独立后半个世纪内的美国,城镇居民比率一直没有突破8%,是不折不扣的农业地区;18世纪的英国和荷兰作为西欧最发达的地区,其城市化率也没有达到20%。而西属美洲的许多地区此时已经非常突出:例如17世纪初波托西银矿繁荣时的上秘鲁,其城市化率就可能达到了20%;18世纪下半叶波旁改革时的古巴和乌拉圭,居住在哈瓦那和蒙得维的亚的居民可能占到了本地区人口的25%甚至30%;//@秦淮河畔几百年:回复@forcode: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它的农业就业人口只占2%!
引用:
2022-05-07 15:26
阿根廷的城市化率92%,让我很意外,阿根廷不是农业大国吗?住在城市,去农村上班?

全部讨论

2022-05-08 01:51

城镇化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原因有本质区别,也与发达与否关系不是那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