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0喜欢:12
如果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必须完全紧扣英文原文、一字不漏忠实于原文或指标,而不是关注其精神实质,那不是变成教条主义吗?就好像DCF是一个思维方式,查理芒格说从来没见巴菲特去算过DCF。
资产负债率、毛利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ROE和ROA等是雪球财务指标页都帮你自动算好的比率,打开页面就能快速比较同行业不同公司的这些指标,很快就能确定哪家公司盈利能力管理能力更强、破产概率更低,那些ROE、ROA差的公司,与其PB估值不相称的公司,也可以快速排除,很多人自己花很多时间精力去计算一堆指标,算到后面,沉醉在财务指标的比较中,都忘记真正重要的事情了:对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管理层、企业文化、客户价值等的理解,只有这些定性的商业理解,才能让你的视野超越当前几个季度的财报。
投资最终是要以成败论英雄的,不管巴菲特圣旨的字面意思或指标抠得有多么精确,最终不赚钱就是白搭,原教旨主义也没用。
本文中提到的新东方和唯品会,我都有赚到钱,都是在大部分人都不看好、股价跌到多年低位时越跌越买,我在分析新东方和唯品会时,更看重的不是当时那几个季度的财报数字或比率,而是对它们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客户价值等的理解,只有这些理解,才让我敢于越跌越买……
通过ROE与PB是否匹配来粗略估计高估还是低估,不过提供了一把标尺,让我有一个准绳来衡量,假设未来ROE维持过去几年平均ROE水平的情况下,合理的估值区间大概会是多少,然后根据对未来ROE增减的判断来上调或下调这个估值区间。自从学会了从ROE与PB匹配的角度来看待公司,原来我下不去手的2-4PB以上的一些高ROE公司,ROE-PB统计模拟,让我有一个衡量是否低估的尺子了,这是我去年敢于在2PB以上越跌越买腾讯、META等高ROE公司的重要原因,我从破净股、烟蒂股、困境反转股投资,进化到了投资貌似不那么便宜(超过2-4PB)的好公司。
可以说,ROE-PB统计模拟,打破了烟蒂股与成长股投资的边界,使得我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框架来衡量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