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漫步1974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喜欢:16
关注博主很久,受益良多。我也来说两句。美国高度机械化大农场模式的形成,有赖于几个关键因素:1、自然地理:有大片大片的平坦土地;2、历史及制度:西进运动中,美国政府为鼓励移民西进开发,以极低的价格授予移民大片土地,并严格保护私有产权;3、工业化影响:使得农业人口稀少,不采用机械化则根本无从运作,也无法产生适当效益;4、农机的标准化促进农艺的标准化:这一点很重要,本身农场的规模决定了美国农机的规模向大型化发展。而行业协会对数量相对少很多的大农场主的协调和组织能力,肯定比对千家万户自耕农的能力要强很多,所以美国大工业大机械制造商设计制造出适用的各种农机后,各大农场是按照机械的设计作业标准来组织种植生产的,如行距间距统一品种统一田亩设计灌溉标准统一等等,这就避免了农机与农艺的不适应造成的效率低下。中国在引进一些国外的大型农机后,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问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别人设计思路并不是为中国这种土地规模和千差万别的农艺水平服务的。广西以前为了甘蔗收割现代化,曾引进巴西大型甘蔗收割机,但对应蔗田可能属于几十几百户的,统一协调工作及收费都难做,而蔗田进出也未必留有合适通道,行距株距五花八门,更要命的是,巴西机械是切段式收割,即把一根甘蔗切断去根去叶后,倒入随行的运输车辆,装满即送入糖厂马上榨,但国内糖厂当时生产模式及产能跟不上,运回的甘蔗往往要延迟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来得及榨,但切割后如超过24小时,糖分将流失百分之几十,而且甘蔗伤口易产生细菌影响蔗糖品质。所以,对于大宗农产品而言,效率的提高,农机的标准化需要农艺的标准化进行配合,其背后对应的是农业的规模化和服务的社会化丶市场化支持。而对于中日韩台这种山地丘陵比较多的家庭农场和承包制,就需要设计适用的小型机具和特色机具,使用成本上也才能承受。

热门回复

是的,本质上欧美这些农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农场主根据需要采购劳力、技术服务,市场化方式规模生产和销售,只是工业化自动化后,效率及社会化程度更高了。您如果注意新闻的话,80年代经常听到内地组织民工去新疆摘棉花,现在很少听说了,因为摘棉花也机械化了。现在还经常播的,是各种大中型水稻小麦收割机跨区作业,农业部给这些机主发跨区作业证,走高速免费,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

2020-08-26 00:49

首要条件还是因为白人不是原住民,那些资源都是很低成本抢来的,而且把原住民基本消灭了,他们当然就可以那样做。而中国是个原住民国家,只能自己分摊成本

我本科学历史的,现在的工作是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

2020-05-25 15:08

1.中国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美国印地安人原住民因为病菌或被白人种族灭绝,土地集中于农场主。2.中国人均可耕用农田少,且分散,适合机械操作的更少,以山地,丘陵为主。美国中西是大片的平坦农田。

2020-05-25 14:04

看纪录片,美国在内燃机驱动的收割机之前,就有用马拉车驱动的大型收割机,估计美国的大农场在内燃机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1930年代拍的电影《愤怒的葡萄》,里面大农场到收割季节需要大量农业工人采摘苹果之类的,按天结算;貌似看一个德国纪录片,以前也有专门搞收割的农业工人……
美国这种大农场模式,可能适用于澳洲、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这种大平原地区……

2020-05-25 13:53

难怪如数家珍……

2020-05-25 11:51

还是要因地制宜啊,您怎么这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