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的BC会拥有姓名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编者按

隆基绿能的投资者交流会刚刚过去。作为中国光伏企业中明确走BC路线的唯二,隆基判断2025年底BC组件的成本会和TOPCon持平或低于TOPCon水平,也放言会率先走进新的周期。

理论而言,BC是晶硅的最后一站,只是目前商业化之路并不通畅,全靠头部企业开垦。小众成为主流的过程,还需更多企业的推动。

近期侦碳家注意到,光伏龙头协鑫集团旗下的协鑫集成透露称,今年四季度将推出BC电池产品,并命名为GPC(graphical precise-doping passivation contact)。

隆基绿能的HPBC、爱旭股份的ABC一样,协鑫集成也为自己的BC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协鑫也会同样All In在BC技术。

大多头部企业在确定主要技术路线时,也多有参与BC技术研发,拥有中试线和一定的技术储备。2024年上半年预亏8亿-12亿的晶澳科技,以TOPCon技术为主。前不久,其首席技术官欧阳子对媒体表示:“随着TOPCon产品的大规模量产交付,晶澳科技的研发精力也在逐渐向BC及钙钛矿叠层技术方向靠拢。”

相比光伏市场主流的TOPCon,BC技术活跃的话题度更引人侧目。毕竟BC路线是光伏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生存于一个技术迭代迅速的行业,有时候需要来点“下集预告”。

在周期阶段下,资本市场并不看好光伏,光伏股价更是止不住下跌。而协鑫集成在去年业绩虽逆势增长,但股价却不断创造新低。可见,投资者并不买账。

协鑫的BC能不能拥有真正的姓名,还未可知。

Part 1

分家的烦恼

众所周知,协鑫集成是协鑫集团“能源军团”中的其中一员,主营光伏电池、组件。其中还有协鑫科技,主营硅料、硅片;协鑫能科,主营清洁能源发电;以及主营光伏电站业务投资的协鑫新能源

港股的协鑫科技协鑫新能源,A股的协鑫集成协鑫能科。目前,4家上市企业市值合计大概在512亿元。

去年中,协鑫集团创始人朱共山在采访中说:“我们在前几年犯了个错误,就是把硅料、发电、下游三块业务放在三家公司,现在发现这个分拆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分割在港股、A股两个资本市场上市,这是更大的错误。你看宁德做了万亿,比亚迪做了万亿,我们4家上市公司,如果合起来可能力量更大。尤其是团队,现在新能源行业发展这么快,人才是最宝贵的。协鑫33年来培养出来的这些精英人才,现在是分散的,没形成合力,这对企业本身发展来讲是有问题的。我们也在反思。”

回顾协鑫集团的发展,从转型光伏行业以来,协鑫就具备产业链上下游扩张的意识。2014年借壳森泰,将电站开发业务分拆上市,更名协鑫新能源;2015年借壳超日太阳能,将集成业务回归A股,有了协鑫集成;2016年,协鑫集团旗下同鑫光电在新三板上市,协鑫有限借壳*ST霞客上市,2019年更名协鑫能科

至此,协鑫拥有了4家上市企业,渗入到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之中,成为当之无愧的光伏巨头。

但从目前行业周期阶段来看,分家也似乎成了一种烦恼。

作为协鑫旗下唯一的组件企业,协鑫集成在去年重新回到了全球出货量的第十位。要知道从2019年开始,协鑫集成已经连续四年,榜上无名。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协鑫集成全年的出货量为16.42GW,组件业务占据了营业比重的90.77%。对比2022年,在全球出货量排名中,协鑫集成虽出货量位居末位,但出货量年增速高达494%,是本次年增量的首位。

TOPCon产能的爆发,让协鑫集成再次站上PK台。但想要再进一步,周围却是“群狼环伺”。

产业链价格的持续走低,对组件厂商的影响亦然。在产能的还未出清的周期内,一体化的产能布局有助于光伏企业增强抗风险性。在国内“价格内卷”中,面对利润的压缩,也有一定成本空间。

侦碳家发现,协鑫集成与同样主营TOPCon技术的一体化企业相比,在2023年光伏组件产品的毛利率均有很大差距。

虽然协鑫集成与上述企业,市值规模存在一定差距。但协鑫集团对于光伏全产业链的布局还算全面,协鑫科技的颗粒硅价格又一直低于其它多晶硅产品。但由毛利率反映的情况来看,低成本的颗粒硅并没有成为协鑫集成的臂助。

除成本居高不下,上述一体化企业的海外销售规模往往高于国内,利润价值大。协鑫集成所缺失的,就是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

侦碳家发现,协鑫集成消失榜单的那几年2019年的二、三季度,2020年全年以及2021年全年,都出现亏损。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影响、上游价格高涨以及电站资产拖累等。受到冲击之后,协鑫集成的海外业务开始收紧,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67.20%降至2023年的6.17%。

2023年,协鑫集成能重返TOP10,是因连续中标央企、国企等的大额订单。在TOP10榜单中,协鑫集成也是国内出货占比最高者。

时至今日,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无疑对协鑫集成的经营造成挑战。

中标并不意味着能赚钱,开年来组件中标价格屡破新低。据东吴证券统计,截至6月,本年新增组件招标项23个总计招标规模达77.07GW,中标价格跌破9毛/W。根据综合信息计算,2024年6月以来组件招/中标9.3/12.3GW;6月底中标价格持续波动,为0.829元/,周环比减少0.57%,月环比减少5.53%。

而今年以来,协鑫集成还在向国内招投标项目发力。据协鑫集成回应,6月4日其全资子公司协鑫绿能中标江苏阜宁250MW渔光储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项目,中标金额6.75亿元。今年5月以来,协鑫集成中标华电1.8GW集采订单、大唐集团16GW集采入围。截至目前,公司今年已连续入围/中标了中核、新华水力、华能、华电、绿发、华润等组件集采项目。

侦碳家了解了协鑫集成参与的招投标目情况,在公布的中标/预中标企业名单中,中国华电2024年第一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三标段,协鑫集成报价0.8648元/W,属报价最低;大唐集团2024-2025年度光伏组件集采项目标段一,协鑫集成报价0.86元/W,报价仅高于一道新能。

市场行情如是,协鑫集成更是主动参与着低价竞争,以最低的价格拿下竞标。侦碳家计算,协鑫集成2023年一季度和2023年年中,净利率分别为1.75%、1.99%;到了2023年三季度、2023年度以及2024年一季度,净利率下降至0.81%、0.98%、0.82%。

低价竞争,已经使协鑫集成逐渐走到亏损的边缘。

协鑫集成增收不赠利,重登TOP10。“分家后的兄弟们”也无法指望,协鑫集成除了“自降身价”以外,还有没有别的竞争力呢?

Part 2

TOP10的竞争力

国内的低价竞争,源于供大于求。光伏行业出清的缺口,或会因为海外市场的恢复,而从组件端打开。

现阶段对于海外市场而言,除美国的贸易壁垒升级外,因组件价格的下行,欧洲一季度去库存基本结束,需求明显上升。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5月我国组件累计对欧洲出口47.60GW,同增6.4%。其中5月组件对欧洲出口11.27GW,同增12.2%。

且对于欧洲市场来说,光伏装机以分布式及户用为主。组件价格在两年内从0.28美元下降到0.115美元,同时叠加降息,收益率有望大幅提升。由此,降息或会成为新的需求刺激点。

BC类产品对于分布式场景,具有天然的优势。隆基、爱旭两家押注BC的厂商,也曾一度看好欧洲市场,对其倾注心血。同时,在推进BC产品商业化的进程中,也在不断打磨户用的高端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协鑫集成技术方向的主要工作是提升TOPCon电池和组件效率的同时,开发新一代GPC和钙钛矿晶硅叠层产品。而今年四季度推出GPC后,具体的产线建设,协鑫集成打算根据产品研发和市场情况而定。

截至目前,协鑫集成电池、组件端的产能配有:新建芜湖基地20GW(目前一期10GW已建成投产)N型TOPCon电池片产能;合肥基地17.5GW,并新建投产阜宁基地12GW,合计近30GW组件产能。

GPC面世后,量产实现大概率会由芜湖基地的TOPCon电池产线技改而成。产品未定,协鑫集成BC未来的市场情况,也无从可知。但想在海外市场打开知名度,协鑫集成势必也要像隆基和爱旭一样经历一番争斗。彼时,也许友商的BC产品市场已经成熟。

虽说如此,但出海是光伏组件厂商必做的功课。SNEC前夕,协鑫集成推出协鑫碳链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协鑫碳链”),同时发布了配套的碳链组件。该组件主要特点是,组件携带溯源二维码,扫码后可获取产品信息、碳足迹报告、生产工厂、原材料溯源、ESG报告等信息,实现供应链溯源。

碳链组件的诞生,主要源于协鑫集成对欧洲市场和未来碳市场国际化的一种“未雨绸缪”。

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以下简称“CBAM”)可称之为碳关税/碳边境调节税,是通过要求进口商,支付进口到欧盟的进口产品,其生产地和欧盟碳价的差额,用来确保进口产品与本土产品承担相同的碳排放成本。

CBAM主要的征收对象为钢铁、水泥、化肥、铝、发电和氢气等六大行业产品,并未涉及光伏行业。而从2026年1月起,CBAM结束过渡期,正式向以上六种出口到欧盟的相关产品征收碳关税,进口商每年都必须申报上一年进口到欧盟的商品数量及其嵌入的碳排放量。

协鑫集成是否对CBAM有着过度解读呢?

在去年,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投票通过CBAM的协议文本后,也引发了其它行业对欧洲“碳关税”的担忧。侦碳家注意到,相关行业学者在《这些大块头行业不会被征收“碳关税”,误读掩盖真正风险》一文中写到:“欧盟‘碳关税’的产品范围会进一步扩大,会扩展到汽车、机械、服装、光伏等许多行业,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这些产品几乎永远不会被征收‘碳关税’。因为欧盟搞CBAM是为了把欧盟碳市场施加给自己企业的“碳成本包袱”原样复制给进口产品。如果某个行业根本不在欧盟碳市场里,那么就没有道理对相应的进口产品征收CBAM。”

协鑫集成相关人士也曾向媒体表示:“碳链组件本身并没有在技术上有改变,重点是我们的组件产品实现了碳足迹追踪以及原材料溯源。”

当大家都在“卷”技术的时候,协鑫集成的“差异化”或许有些“本末倒置”。

侦碳家发现,在组件出货量的TOP10榜单之中,协鑫集成的研发投入,明显与其他TOPCon厂商有较大出入。

碳链组件,能否成为协鑫集成在欧洲市场的有效竞争力呢?

目前来看,协鑫碳链及相关产品的开发还处于1.0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链上各产品的商业化,为碳链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带来溢价。

协鑫集成2024年的经营目标,结合去年财报和今年来的动向来看,大概率还是在国内央国企招投标项目和分布式业务主要发力。对于国内市场,协鑫集成专门成立了北京办事处及省公司制工作组,来负责央国企的框架协议采购投标及入围中标后的项目跟进落地,这是其优势所在。而对于海外市场的经营策略,协鑫集成并未提及过多有用的信息。且从去年营收占比来看,协鑫集成在海外也并没有太多的成绩。

为了保住TOP10的位置,协鑫集成还不能从国内“价格战”中“脱身”。也许也没有能力“脱身”。

开拓海外市场,需要足够的经费。且根据协鑫集成现有的资金条件,并不足以承担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等客观因素带来的风险。

因为当下,协鑫集成已然是“债台高筑”。单看一季度末,协鑫集成流动资产合计为122.60亿元,流动负债合计为132.21亿元,速动比率0.92,面临巨大的偿债风险。对比来看,一季度末晶科能源速动比率为1.13、天合光能速动比率为1.29、晶澳科技速动比率为1.09。虽因组件下行,主做TOPCon头部厂商也不免出现营收下降和净利润亏损的情况,但速动比率却维持在1以上。由此来说,协鑫集成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协鑫集成控股股东协鑫集团解除质押其持有的协鑫集成10.73%的股份后,又立刻再次质押,以用于融资担保。

另外,公告还披露到,协鑫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4.73亿股,对应融资余额9.46亿元;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6.63亿股,对应融资余额14.45亿元。

协鑫集团也同样“缺钱”。

“2024年度向融资机构申请不超过人民币11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之上,强化以权益性融资工具和债权融资工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融资,筹集资金以支持公司光储业务持续稳定增长。”这是在互动平台上,投资者担心协鑫集成的融资出现问题,协鑫集成的回复。

结尾

“捡到筐里就是菜”,对于协鑫集成而言,即使国内市场面临低价竞争,也不能放弃。

与其关心未来技术的走向、海外市场的开阔,都不如踏实拿下一个竞标,BC还太遥远。

协鑫集成没有理由挑剔,站上TOP10并不等于真正的实力。只有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才足够的钱去搞“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