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长三角(SZ399355)长三角(SZ399355)55分钟前 来自新浪网
杉杉控股郑永刚回应减持宁波银行股份:金融只做财务投资,赚到钱就退出(附视频)
原标题:杉杉控股郑永刚回应减持宁波银行股份:金融只做财务投资,赚到钱就退出(附视频)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谢水旺,蹇卿兰 上海报道

6月28日,第二届长三角民企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间隙,上海新沪商联合会会长、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他表示长三角一体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是长三角大融合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企业只有不断创新、转型升级才能尽可能延长生命周期。此外,关于减持宁波银行股份,郑永刚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称,投资金融只是财务投资,是“赚了钱就退出”的逻辑,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等实体企业。

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共赢共享

国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之后,我国在城市群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又一战略布局,我国的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四省市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现在迫切需要自主知识产权,需要发展创新型应用科技,需要在某些领域或某些行业在全球实现领先地位。郑永刚相信上海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之间的行政壁垒、行政围墙。主要核心是江浙两省和上海之间的一体化问题。”郑永刚指出,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科研中心,拥有人才、资本和技术等优势,并且可以将这些优势辐射至江浙地区,激活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竞争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研发。

只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才能有活力;行政保护必然导致落后。郑永刚与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分享了去深圳考察的经历:“深圳的企业确实有活力,其中有一些企业是从上海过去的,上海的政策落不了地,就跑去深圳,这值得我们深思;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到了深圳就能解决。这需要从开放和改革的思路去考虑上海的经济发展。”

未来要聚焦锂电池材料产业

时代总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变化发展,企业、产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所以企业家必须每一天都保持危机感和未来感。郑永刚表示:“所有外物都有生命周期,所以必须不断创新、转型、升级,牢牢把握国家发展战略、把握市场的变化、把握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杉杉原本是一家深耕服装市场的民营企业。1998年底,郑永刚来到上海并接触了上海研究院研究所,并一起合作完成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一个课题,自此,郑永刚下定决心投入锂电池材料领域。并在1999年将杉杉总部迁至上海。

经过近20年的耕耘,锂电池已经成为杉杉主要营收来源之一。杉杉股份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杉杉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达70亿,占总营收88.5亿的79%。可见,锂电池材料已经成为杉杉最主要营收来源。“杉杉现在是电子材料正极负极最大的公司,为苹果、宝马、奔驰等企业服务,这一方面得益于上海的优势,一方面得益于科研工作。”

企业和产品有生命周期,国家的政策也有生命周期,因此产业结构必须要有变化,要么转型,要么升级。

“我1998年底为什么要到上海来?其实我是有实际需求的,我在宁波做服装(杉杉西服),没有活力和能力让它再升级做成像优衣库、ZARA。这样的情况下,我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转型。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技术等主要在上海,所以我来上海是来享受它能够为我转型提供的资源。”郑永刚表示。

三十多年来,通过多元化投资布局,杉杉的商业版图已经全面铺开,从单一的服装业务发展成为了集新能源科技、奥特莱斯综合体、时尚服装、医疗健康、贸易物流、旅游休闲、金融投资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

如今,郑永刚表示,杉杉未来要聚焦锂电池材料产业,做到行业领先,形成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锂电池材料产业至少还有20年周期,而按照行业预算,该行业还有20倍的市场容量。

“我们需要做精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政府需要企业快马加鞭,越大越好,扩大地方GDP规模;但实际上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强越好,该大的时候你不能小,不该大的时候虚胖是没有意义的。”

回应减持宁波银行股份:赚到钱就退出

杉杉官网显示,其产业布局包括科技产业、城市综合体、时尚产业、杉杉医疗、贸易物流、金融投资、杉杉旅游等。

杉杉在银行、投行、创投、融资租赁等领域都进行了成功投资,比如,杉杉是较早涉足银行投资的民营企业,1997年作为创始股东发起成立宁波银行。2010年,杉杉投资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富银融资租赁是由杉杉股份控股、在全国开展业务的独立第三方综合型融资租赁公司。2017年5月,富银融资股份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自2014年12月以来,杉杉股份先后发布16次关于减持宁波银行股份公告,累计获得投资收益约21.1亿元。宁波银行2013年财报和2018年财报显示,杉杉股份减持前,在宁波银行持股1.79亿,持股比例为6.21%;在多次减持后,杉杉持股1.18亿,持股比例降至2.27%。

“从20年的发展来看,地产和金融确实很赚钱。杉杉只是做财务投资,不是银行的大股东,也不用考虑经营的问题,所以赚到钱自然就退出。”郑永刚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金融投资询问时称,“赚到的钱就去服务科技等实体经济。现在做科技、做实体也能够得到很多的政策支持。”

(编辑:周鹏峰,剪辑英旭)

来源:新浪网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