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9回复:93喜欢:79
1995年起,日本企业出现过一种集体趋势:当时的日本市场利率环境接近于零,但企业们不但不爱借钱,还特别积极地偿还旧债。这件事一度持续了10年,甚至到了2002、2003的时候,日本企业的净债务偿还额已经上升到了每年30万亿日元以上,接近GDP的10%了。

这个趋势在商学院里面是解释不通的。因为从传统商学角度看,市场都零利率了,企业不但不借钱投资扩产,反而不断地还债,那就说明企业无能,面对零成本的资金都没有办法拿去赚钱,那这样的企业就不如关门清算,让股东拿钱去投给其他的能够赚钱的企业。

那么,这些不肯借钱的企业是真的经营不善吗?也不是。在当时,像松下的电器、日产的汽车仍然是非常受欢迎的市场产品,但是,就连松下和日产这样的企业也不愿意借钱去投向再生产。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日本在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的15年里,全国的资产,从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到商业地产,到股票等等,都在发生价格暴跌。其中,光是地产和股票价格的下跌就造成了1500万亿日元的损失,这在当时相当于日本三年GDP的总和。

这边资产价格在暴跌,但那边企业们背负的债务却还是在保持原值。比如说一家日本企业,原本拥有价值100亿日元的土地,它拿来抵押借了银行70亿日元。结果现在土地只值10亿日元了,它背的债务呢,却仍然还是70亿。这就是使得这家企业虽然经营上仍然表现得很正常,但它在资产负债表上却表现得资不抵债,陷入了所谓的「技术性破产」。

有人可能要说,经营良好不就够了吗,管它那个财务算账的口径干什么呢?这还真的不能不管。因为资不抵债这事,要是被外界知道了,那就会引发恶性的连锁反应:供应商知道了,那肯定怕企业还不了钱,就不肯给账期了;银行要是知道了,怕企业还不了钱,也不肯放新贷款了;员工们肯定也疑虑重重,能跳槽就跳槽了。这样一来,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就会真的恶化,走向实质性破产。

所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动声色,私下里玩命赚钱,玩命还钱,尽快把负债规模缩小到资产规模以下。在这个阶段,银行们虽然还是很愿意给企业放贷,但企业们却不愿意借钱了。因为这个时候,企业的目标就不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变成了负债最小化。
当时的日本,有上百万的企业都在这么干。这就形成了群体效应:商业机构们都在修复资产负债表,每年都玩命往银行系统里还几十万亿日元。企业整体直到2005年才开始恢复借贷。整个15年下来,日本企业资金需求的下降,超过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0%。

20%的下降,按照常理来说,已经足够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拖入万劫不复的衰退了。但日本没衰退,而是停滞了。有一种说法,叫「日本失去的10年/20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从外部看,这段时间日本每年的名义GDP始终停滞在450万亿到500万亿日元的水平之间,日本像是失去了这10到20年的时间,而不是财富。

怎么做到不衰退的呢?很大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在企业们闭门疗伤的这段时间里,扛起了投资大旗,发国债来推动造桥修路和各种公用事业项目。15年里往市场投放了大概是140万亿日元。

不过,因为那些年里日本的GDP是停滞的,所以当年日本的媒体、美国的经济学家都在批评说,日本政府滥用资金,做的是无效投资。

这种判断是不对的。政府其实借走了本该由私营企业们借走的贷款,而且在市场上投资,让储蓄者和银行供应的货币得以进入经济循环,避免了恶性通缩。这同时也就是在给市场和企业留出时间,来修复企业们的资产负债表。日本当时地产和股票就跌掉了1500万亿日元,而用140万亿日元的政府投资就换来了经济总量的稳定,来等待这1500万亿日元的资产价值修复,而不是任由它灰飞烟灭,这是值得的。要是政府不作为,那日本GDP都没法稳在500万亿日元,可能要再跌到这个数的几分之一。
by蔡钰《商业参考》

精彩讨论

峰回路转了02152022-06-05 06:54

别再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忽悠了,总拿失去的20年说事,人家那是在自我修复,而不是饮鸩止渴。

改个啥名呢2022-06-05 00:35

通货紧缩的时候,实际债务要比表面上看起来更高

piudadadada2022-06-04 17:10

野村证券的宏观首席写的《大衰退》

DrChuck2022-06-04 23:54

有意思,修复完成资产负债表之后,过去的十年日本股市全球最牛,巴菲特真的好眼光。网页链接

kekexu08002022-06-04 19:26

彭博社前不久做了个统计,中国本轮的基建投资计划,地方政府已经列出了几千个重大项目,2022年的投资规模达到了2.3万亿美元,接近15万亿元人民币。
虽说个统计其实不太科学,因为不少项目的周期很长,不是一年内就能够投完、建完的。但从一个侧面反映,货币当局对缩表的警惕,已在未雨绸缪。

全部讨论

2022-06-05 09:06

也就是一定要找一个花钱的出路。不知道日本的银行那几年是否能保持稳健的经营$兴业银行(SH601166)$

2022-06-05 08:35

资产负债表衰退

2022-06-05 08:25

高层的方向是对的,未来从高端技术与欧美竞争,争夺微笑曲线两端,解决中等发达陷阱,老路子房地产是不能再走了,如果继续走下去,就会陷入日本通缩时代。
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的过程难免会有调整过度可不足

2022-06-05 08:13

察,如此好文,一下子解决了一部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一定要转发和收藏

2022-06-05 07:03

这就形成了群体效应:商业机构们都在修复资产负债表

2022-06-05 06:59

市场利率环境接近于零,但企业们不但不爱借钱,还特别积极地偿还旧债。这件事一度持续了10年。
原因在于全国的资产,从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到商业地产,到股票等等,都在发生价格暴跌。
资产价格在暴跌,背负的债务却还是在保持原值。资产负债表上资不抵债,陷入了所谓的「技术性破产」。
企业的目标就不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变成了负债最小化。

2022-06-05 00:25

Mark

2022-10-27 16:42

2022-08-30 08:56

互观一下

2022-06-05 20:47

这个世界有个规律1.资源是有限的,2.资源不是平分的,3.大多数人是从众的
如果相信以上的规律就能得到以下的推论。
1.一定是少数人得到多数的资源,多数人抢少数,即使把少数人抄家了,平分以后多数人的资源还是少。而少数人抢多数人,多数人只是伤几根羊毛,少数人却办起了纺织厂了。比较可行,税就是这样的操作模式。
2.少数人在得到资源以后一定建立屏障,不让更多的人进来。否则多数人一旦进来又变成平分,与规律2不符。对企业来说就是大者恒大,对人来说就是先富起来的人一定会不让别人挑战他的位置。如果你想挑战或者说想同样获得资源就要花更大的成本。原始年代,您只要多喝点水,膀胱够大,尿个大圈就能得到更大的地盘,而现在获得一块土地的成本就知道了。而现在的几万一平的成本买的就是第一批猴子用尿圈起来的地。或者说建立法,让你除了支付更大的成本不能用其他的方法。比如以前一个猴子刚尿了一个圈,来了一个更壮的,那只刚尿半截的猴子滚蛋。所以法保障的其实是少数人的利益,让阶层更为坚固。
3.死的概率减小,原始年代,所有人都在一起比较安全。那些敢于脱离大众,找地尿个圈的,大多数不是防了同类,而是招来了天敌。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法的设立,客观上是降低了脱离大众的风险。比如过去是死,现在是浪费了时间精力钱,招来的别人的嘲笑。
4.赢家的是脱离大众的做法,但脱离大众的少数人不等于赢家,但顺从大众一定与赢家无缘。
5.大众只能通过碰运气,首先不做大众,其次去做成为精英条件的可能。抱着失去的只有枷锁的心态去尝试。
6.尝试和积累分开,比如用时间和精力去尝试,用钱去积累。或者用钱去尝试,一旦到达某种,就止盈。但由于人性贪婪很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