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极集团、达仁堂国企混改中寻找乌鸡变凤凰的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1喜欢:29

$太极集团(SH600129)$ $达仁堂(SH600329)$

本文只谈股票的投资价值,不谈中药有无效果,我个人相信科学,有双盲临床的我信,没有的持怀疑态度。

21-23年这三年不少中药股表现不错,尤其是一些国企混改的案例。

国企混改的案例很有意思。本质上是这些传统老药企经营不善,利润出不来,但它们的底子是比较不错的,也就说,资本进来只要提高运营效率,利润马上就能出来。

比较经典的两个案例是达仁堂太极集团

首先是达仁堂,2020年天津医药集团开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前,天津渤海国有全资持有天津天药集团股份。

2021年3月完成混改,混改后津沪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7%、渤海国资持股33%。其中津沪深公司有四户股东,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股35%为最大股东。

2022年5月,中新药业更名为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达仁堂的净利润分别为6.62亿、7.69亿、8.62亿。其实达仁堂在20年已经有过一波涨幅,当然,这一年是一个小牛市。

21年3月26日完成混改后又有一波涨幅,这波涨幅混改算是股价的催化剂了。倘若按照这一日前复权收盘价19.83元/股计算,公司的静态估值是23倍,动态估值是20倍。这个价格在当时漂亮50面前是比较低的。

其次是太极集团,2019年,太极集团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2021年4月与央企国药集团实现央地国企混改。

2019-2022年,营收分别为116亿、112亿、121亿、141亿;净利润分别为-0.7亿、0.66亿、-5.23亿、3.5亿;毛利率分别为42.35%、40.41%、42.49%、45.43%。

在国药集团没有接手前,40%以上的毛利率,超百亿的营收,居然还是亏损的,可见公司的经营效率是有多烂。

2019年前复权股价在8-13元间震荡;2020年股价在11-18元间震荡;2021年股价在15-27元间震荡;2022年股价开始大幅上涨。

按照5.57亿股计算,2019年市值在45-72亿;2020年市值在61-100亿;2021年市值在84-150亿。

你看,即便是2021年完成混改,国药入主,仍然能够在90亿左右买到太极集团

这样的估值,对于一家业绩改善预期强烈,远期净利润有望达到10亿的公司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

接下来,来看看这两家公司的产品。

2023年上半年,太极集团现代中药实现收入42.40亿元,同比增长55.88%;化药实现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18.15%。藿香正气口服液实现销售收入18.13亿元,同比增长81.66%;急支糖浆实现销售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149.06%;通天口服液实现销售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33.88%;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II)(散列通)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87.50%;复方板蓝根颗粒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71.19%。

全靠中药,化药的增长不高,大品种抗生素还没有参加集采,一旦参加集采,化药营收得大跌,而且毛利率还低。所以看点全在中药上。

年报中太极集团把藿香正气口服液归为非处方药,就是OTC,其余大部分是处方药,其实美团买药平台搜下,太极集团年报中说的很多中成药是处方药,但不需要开方可以直接购买。(不知道太极集团怎么分的类)

而且由于现在线下、线上都可以开处方,所以处方和非处方除了宣传上会不太一样,其余没什么特别大的区别。OTC可以广告宣传,处方药就不可以,合规更严格。

目前中药也在集采,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就参与了集采,是达仁堂速效救心丸的头号竞争者。

2022年广东集采中,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降价幅度为15%,而上海凯宝新谊(新乡)药业复方丹参片的拟中选价格为每片0.0435元,比市场价低了27.5%。

重要的不是降价幅度是多少,而是降价的信号代表了中药集采大势所趋,尤其是大家所说的“独家”也要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囚徒困境。

医保正式启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并且是最大的买方,中药想要以量换价,能行吗?前一个这样想的是化药,如今参加集采的仿制化药跟不要钱一样。

所以OTC明显好于处方药;院外市场占比高的明显好于主靠院内的;要么就像片仔癀一样,我虽是处方药,但我就走零售渠道,嫌贵就不要买。

达仁堂大部分中成药都是处方药,且大部分营收来自医院,零售渠道占比少。集采肯定会影响达仁堂。

为什么今年达仁堂太极集团大涨呢?因为疫情放开,感冒药之类的产品大卖,所以今年业绩大涨,明年就难了。

混改是催化剂,估值低是买入的安全垫,同样,后期业绩大幅改善,估值也能够容易双击。

毕竟这两家公司一半营收是医药分销,一半是中、西药,医药分销是营收基本盘,中药负责赚钱。

所以,国企混改中的机会还是值得挖掘的。这两年发生在医药行业的混改还有血制品,尤其是在2023年。

同理,不仅是医药,其它行业的国企混改也是值得关注的,有乌鸡变凤凰的机会。

全部讨论

2023-11-30 00:38

不是这样。老龄化的原因。

2023-12-05 11:56

去年疫情没放开也是增长的

2023-12-03 13:50

分析不错

2023-11-30 19:31

看看

2023-11-30 16:20

老龄化利好。同时也看混改后的管理团队。

2023-11-30 11:29

中药

2023-11-30 08:42

济川的小儿豉翘也要集采吧?

2023-11-30 00:16

如果真的纳入集采,那真是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