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抛弃了新能源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1喜欢:12

今天翻了翻最新的券商研报。

发现新能源这个行业,好像是被公募基金抛弃了……

国信证券的数据表明——

公募基金在新能源行业上的仓位环比下降3.74%!

曾经跟大家讲过,新能源是公募、外资最喜欢的行业之一,本身的持仓体量很大。

所以,3.7%的比例,对应的市值是真的不低了。

3季度新能源基金下跌15%,当时一度还以为是外资的在砸盘

毕竟那段时间外资大幅流出,新能源又是外资最爱的行业之一。

现在在看这个数据,好像内资的决心更大一些啊……

2年前的小甜甜终于变成牛夫人了。

可能有朋友问了,公募降低新能源仓位的行为是不是也有市场的原因呢?

毕竟市场普跌,通过降低持仓来规避下跌风险,这听起来也合理啊。

再给大家说两个数据。

2023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在食品饮料行业的仓位环比增加1.11%,在医药生物行业的仓位环比增加1.42%。

这两个行业同样是公募基金的重仓行业,不仅没有减持,反而还有了一定程度的增持。

而且,我们也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

横坐标是仓位环比变化,纵坐标是超配比例,圆的大小是公募基金的介入程度(持有仓位)。

公募基金介入比较深的消费、医药、汽车、电子,在三季度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持,只有新能源(电力设备)像一个现眼包似的。

孤零零地站在一边,又大、又圆。

所以,抛弃新能源还真不是因为情绪避险,就是公募基金针对新能源的一次精准出击。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抛弃新能源呢?

首先呢,是新能源遭遇了业绩下滑。

2023年3季度,光伏龙头实现净利润25亿元,环比下跌55%。

之前都说光伏产能要过剩了,可是毕竟光伏行业的业绩摆在那里,还有观望等待的价值。

现在业绩也实锤了,相当于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所以基金选择了撤退。

其次,最近市场上有很多新能源的负面传闻。

二三线的厂商已经因为没订单而减产停产,甚至一些业绩不错的大厂,也在推迟投产。

还有一些传闻称,某电站最新收到的组件产品,生产日期居然是今年3月份的。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么相当于公司压了大半年的货啊。

在财务中呢,压货现象是否严重可以通过存货周转天数这一指标来判断。

2022年,光伏龙头的存货周转时间大概是2个月。

这样一对比咱们就能发现,光伏下游投产的节奏比去年放缓了好多。

光伏企业的库存压力确实很高。

当然哈,这些只是捕风捉影的传闻,真实性有待验证。

但是资金管不了这么多啊,先跑出去避险吧。

跑到哪呢?

其他行业容量也没那么大,想来想去,最合适的行业也只有消费、医药了。

咱就是说,消费、医药增加的公募仓位,该不会都是从新能源调出去的吧?

以后该不会继续卖新能源,加仓消费医药吧。

你有哪些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全部讨论

医药和食品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没有新能源这种强周期低壁垒工业品供求波动那么大,还能扛能吹一下。

2023-11-02 17:08

涨了十几二十倍,估值都炒到2060年了,赚够了,给散户接盘

2023-11-02 21:29

你要这样理解:绝大部分公募基金都是亏钱的

2023-11-02 23:17

这怎么涨?

2023-11-02 17:14

绝大部分的公募基金是从2020年3月开始建仓的,现在价格距离机构里最低成本的一批还有15%-20%的下跌空间,如果能跌穿这个区间的话,卖压应该会小很多。

2023-11-02 18:20

公募基金在新能源行业上的仓位环比下降3.74%!灾难$隆基绿能(SH601012)$ $通威股份(SH600438)$

2023-11-02 18:16

风电可能是下一个新能源抱团板块 毕竟不能不配新能源 能有增长预期的也就只有风电了

2023-11-02 20:05

白酒,食品,新能源全部投降银行。

2023-11-02 19:01

看到低配银行就懂了,莫慌,银行还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