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睿远FUND:不需要对所有事情都着急挥棒

巴菲特在1999年的伯克希尔年度报告中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股票市场没有站着不击球就会被三振出局的概念。你不需要对所有事情着急挥棒,而是可以等待自己想要打的那颗好球。”

不过问题是,如果你是基金经理,你的投资人会不停地喊:兄弟,赶紧挥棒击球啊!

价值投资者所面临的击球压力

专注于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就像是一名正在参加比赛的击球手,比赛中会出现非常多的抛球,但是既没有好球也没有坏球,价值投资的击球手会对这样的球都无动于衷,而其他的击球手会对其中许多的投球挥动球杆。

价值投资者会研究比赛,观察每一个投球,包括那些他们挥杆击球的投球和放过的投球。他们尽量不受到正在参加比赛的其他人的影响,更多根据自己的计算来展开行动。耐心,愿意等待,直到他们等到自己可以击中的那个投球——一个被低估的投资机会。

价值投资者不会对自己不了解,或者认为风险非常大、资产负债难以分析的企业进行投资。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他市场参与者身上感到自己被迫在任何时候都高仓位投资的压力,这种压力容易被迫击打几乎每一个投球,并放弃了选择性击球。像棒球运动中的业余选手一样,许多个人投资者无法分辨哪些是好球,哪些是坏球。如果缺乏这样的鉴别能力,就只能频繁出击,试图凭借运气击中几个球。

对价值投资者而言,球不仅要在他的击球区内,而且还要是“最理想”的击球区内。当投资者没有迫于压力而过早或者过晚投资时,所取得的成绩才可能更好。价值投资者还会不断地拿潜在的新机会和自己当前持有的投资进行比较,以确保拥有眼下可获得的低估程度更大的投资机会。没有什么投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出现更好的机会时,需要取舍。

有时候,几十个好球会连续投向一名价值投资者。例如,在恐慌性的市场中,被低估的证券数量会增加,其低估程度也会上升。相反,在牛市中,低估的数量和幅度都会下降。当诱人的机会增多时,价值投资者能够仔细从所有这些便宜货中找到最吸引人的投资机会。反过来当诱人机会减少时,应保持自律,保持价值评估过程的完整性,避免受到市场干扰,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因压力而去击那些“坏球”。

个人投资者所面临的击球压力

在我们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稳住,减少盲目击球的冲动,那我们最起码不会因为自身失误过多,而彻底葬送自己在一场比赛中获胜的可能性。

查尔斯·埃利斯在其著作《赢得输家的游戏》中,引述了科学家西蒙·拉莫博士关于比赛策略的《网球庸手的高超打法》,拉莫博士的研究也发现:专业网球球员“赢得”比分,而业余球员则是“输掉”比分,这和棒球例子中的击球,有异曲同工之妙。

网球运动并不是一项能够轻易上手的运动,很多人在第一次拿起网球拍的时候,根本接不到任何回球。在专业的网球比赛中,比赛的最终结果由赢家的行动所决定。专业网球手击球准确有力,双方在长时间的精彩对打中较量,直到有一方能够回球到对手救球范围之外,进而获得这一分。但是在业余比赛中,则是完全不同的场景。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参与的计分网球对打,一发击球下网,二发击球出界,双发失误丢分。如果碰巧能够过网,另一方可能也很难击到球,或者回球下网,又或者以为能够像足球那样“大力出奇迹”,但多半是打飞出场外。因此,业余网球手很少能够击败对方,相反,常常因各种失误“击败”自己。尽量减少打出“坏球”,是业余网球选手能够获胜的关键。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我们也同样需要不被自己的失误操作而击败,比如我们常会感叹:如果当时坚持就好了、如果当时没有用杠杆就好了、如果能不冲动就好了……

个人投资者不同于专业的资管机构,没有投资业绩、排名、时间等考核压力,不用考虑每一次回球都要打出令人拍手叫好的高压球、追身球,亦不用考虑自己选的投资标的短期内是不是比其他人收益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保证能够连续回球在界内,尽全力为对手冲动击球犯错创造机会,而不是如何发力或者把球打得更接近底线;集中在保证每一笔投资、每一次交易都心中有数,都清楚这笔钱是否与投资预期和风险相匹配,不会为了博取投机收益而贸然出击。

我们常听到“一番操作猛如虎,一看倒亏二百五”,说的可能也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