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中国质地最好的上市公司之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9喜欢:10

分析药明生物的研报和长文很多,以下仅为本人从投资者视角,基于公开资料从1)行业展望、2)投资亮点、3)估值三个关键维度对药明生物的碎片化思考的记录。申明:笔者未持有药明生物,本文亦不作为投资建议。

1)行业展望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行业,而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更是提高医药行业整体效率的重要推动力量。叠加中国的创新药高速发展和庞大的工程师红利,中国医药研发外包(尤其是生物药)是长期视角下最黄金的细分赛道之一。

量化来看:

*基于Frost & Sulliven测算,2020年全球生物药CDMO总规模为151.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以24.0%的年化增速增长至422.0亿美元(该预测与大摩、瑞银及RBC预测相近)。

*基于中信建投预测,2020年中国生物药CDMO市场规模为93.4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452.1亿元,年化增速为37.1%

*基于药明生物21年11月业务更新材料,全球近100家生物药CDMO参与竞争, 其中前十家占有约40%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25年前十家CDMO占领约80%的市场份额

以上计算的核心假设是药物生物收入的20-25年年化增速为50%,理据是中国生物药CDMO增速37.1%远高于全球增速24.0%,而中国第一的药明生物基数低,产能扩张快(注:预计产能20-24 CAGR为68%),收入增速应大于前十大的营收增速42.4%。另外,净利润率取投行对23年的一致预测,约为35.0%(注:21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40%)。综上计算,预计药明生物25年的净利润149亿元,约为20年的9倍

2)投资亮点

关于药明生物在其运营和工艺/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有很多业内人士和球友作了细致的分析。本人不是医疗行业人士,但也从投资的角度总结一下药明生物最吸引我的地方:

*垄断性:在中国,小分子化学药研发/生产外包领域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一众优秀企业百花齐放。而在增长更快的大分子生物药领域,药明生物一家一骑绝尘,在中国处于基本垄断的格局(注:药明生物营收75%来自海外,25%来自中国)。生物药CDMO有极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先进且稳定的工艺平台和优质的工程师团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资本扶持。例如,药明生物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美国FDA GMP认证的生物制药公司。新晋同行须花费巨额资金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GMP认证,必须承担前期巨额的投入,且须熬过药物发现、开发及商业化生产的漫长过程。另外,药明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都是业内顶尖,已与头部药企经过10年的合作深度绑定。因此,公司纪要提到国内同业在10年内都不可能追上药明生物。

*确定性:确定性其实是垄断性的延申。截止21年9月30日,药明生物未完成订单高达500亿人民币,对比它20年和21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别是56亿和44亿。并且,这500亿未完成订单仅包含了4个临床三期项目所签订的长期服务订单,而另外27个临床三期也将在未来待签。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工作需要,笔者浏览过近千家上市公司的公开披露,药明生物是本人见过数据披露最全面最详实的公司,体现了药明生物绝对的自信和底气。

*成长性药明生物的历史数据堪称完美,收入由2014年的3.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0.2%。净利润由2014年的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1.0%。净利率不断提升,由2014年的14.1%逐步提升至21年上半年的40.1%。展望未来5年,预计收入增速仍能保持45%+。

3)估值

自上市以来,药明生物的市盈率长期在200倍以上。目前128倍的滚动市盈率处于历史最低位。基于国际大行(高盛、大摩、花旗、瑞信、中金)最新预测,药明生物22E和23E的EPS均值分别为1.05元、1.49元,对应市盈率80倍和57倍。对比目前化学药CDMO公司动辄100倍的滚动市盈率,结合药明生物在生物药领域的绝对统治力,目前的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偏低估

总结来说,药明生物是医疗行业皇冠上的明珠,有很强的“正向安全边际”,是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之一,每一次的回调都是绝佳的入场机会。

 $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SH603259)$   $康龙化成(SZ300759)$  

全部讨论

2021-11-29 22:51

不来我大A上市,保证估值暴涨

2021-11-29 21:59

$药明生物(02269)$ 截止21年9月30日,药明生物的未完成订单高达500亿人民币,对比它20年和21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别是56亿和44亿。并且,这500亿未完成订单仅包含了4个临床三期项目所签订的长期服务订单,而另外27个临床三期也将在未来待签。

2021-11-29 02:05

订单不太对133亿美元 差不多800亿人民币

2021-11-28 23:01

2020年净利润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