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算力专网:勾勒AI时代智慧城市一张网新蓝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交管部门通过摄像头拍摄传输视频来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市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立体形象参观历史博物馆、企业通过在线平台高效快速办理对公业务······城市一切活动的背后,都离不开坚实的网络基石。

中国有600多个城市,除了北上广深这些超一线城市,还有上百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型城市。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那网络就是数据、算力传递的神经系统,一旦有差错就会面临局部甚至全身瘫痪。

过去城市网络包括光网、移动网、物联网等,分布在政务、电信、交通等不同领域,比较割裂,影响城市运行效率。在AI大模型时代,我们该如何构建好城市网络?

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与华为共同举办了以“建一张网 慧一座城”为主题的城市一张网2.0高峰论坛,会上重磅发布了“城市一张网2.0”总体架构,助力“一网通城”,释放城市数据及算力潜能。

“城市一张网2.0”一经发布就引起城市管理者高度关注,其具体带来了哪些升级?为何我们需要迈向2.0阶段?作为城市管理者,又该如何建设这一全新的网络架构?

智能时代,城市网络面临新挑战

城市网络庞大,规模升级不易,想要支撑各类智能应用,依然面临不少挑战。在论坛期间,我感受到智能时代,城市网络面临诸多新挑战。

一方面,算力网络是必选题,更是抢答题。当下,火热的AI大模型,成为让政府、企业、个人迈向智能时代的关键。各方突然急需强大的算力支撑。

AI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为迎接智能时代,许多城市正加速建设以智算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算力中心。比如,上海发布《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目标到2025年,上海市智能算力规模超过30EFlops,占总算力的50%以上。

而算力网络可以连接这些分散算力资源,是智能化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如果城市在走向智能化过程中,只关注AI应用的发展,而忽视算力网络建设,就好比只建电厂却不建电网,无法支撑起各种AI应用场景。比如,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就提出算力网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2025年实现1ms时延城市算力网的目标。

另一方面,城市网络面临诸多挑战。再将目光移向城市网络本身。目前城市网络并非为算力需求而建,面临带宽不足、传输费用高昂、体验不理想和数据安全难以保障等挑战。

第一,低速专线等不起,高速专线用不起。面对TB/PB级海量数据传送需求,当前网络带宽成为瓶颈点。以自动驾驶应用为例,在训练时每一辆路测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高达8TB。如果用百兆网络传输,需要8天才能完成传输。同时,高昂的网络传输费用,超过企业承受力,严重压抑了算力需求。

第二,体验不理想。传统的城市网络缺乏应用可视化和自动调度机制。此外,在长距离传输中,传统网络对拥塞、故障等异常因素,缺乏预测及提前采取措施等差异化SLA经营机制。

第三,数据安全难保障。敏感数据及隐私数据往往借助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但如果传输这些数据的网络是公网的话,将加大数据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安全,现在仍有很多企业采用快递硬盘到算力中心使用算力的落后模式。

同时,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目前,国家数据局联合16个部门共同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要求以场景为牵引,推动数据要素供给和流通使用,加快数据要素化进程,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为了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许多城市探索利用政务DCI网络承载政务公共数据要素,利用算力专网承载经济数据要素的数据要素网建设新模式。

可见,智能时代下的城市网络,需要同时满足算力与数据资源的双重需求,才能支撑起智慧城市的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城市算力专网将会成为未来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刚需。

为何加码算力专网?筑牢智慧城市基石

城市要发展,智慧很关键。智慧城市,是热门话题,是面向数字世界打造的城市新形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智慧城市要实现不容易,必须以算力专网为纽带,让数字经济的数据在智慧银行、智慧企业中奔腾不息,让数字社会的信息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间自由穿梭,让数字政府的服务在政府各部门间高效运转。具体而言,算力专网将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以下价值。

价值一,满足智慧城市发展新需求。如今,智慧城市迎来发展新阶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建设智慧城市”;5月出台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出,统筹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实现城市算力需求与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城市要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企之间、产业链环节间数据可信可控流通。

在本次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在主题发言中提出“一网通城”理念,用“一张网”的思想统筹规划城市的网联、物联、数联、智联与光联等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为城市数据、算力等需求构建独立的逻辑网络,高效支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各种场景的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及数字社会业务,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一网通城”有三个关键特征:一是用一体化的科学思维,统筹规划和建设运营城市数据基础设施底座;二是在网联和物联的基础上做好“数联与智联”;三是处理好业务维度的逻辑网络和N张物理网络之间的关系。

价值二,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澎湃算力。为了满足更智能、更高效的智慧城市发展需求,城市网络必须具备灵活传输算力和流畅传输数据要素的能力。为此,不少城市已经开始在城市网络建设中,规划城市算力专网及数据要素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城市一张网”也迎来了自身的迭代升级——华为广域网络军团CEO危峰在会上发布了“城市一张网2.0”总体架构。

危峰表示,城市网络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城市一张网2.0”架构对1.0版本进行了整体升级,重点把数据要素网、城市算力专网纳入顶层规划蓝图,同时更好驱动城市光网加速建设,以满足“数联”与“智联”的带宽需要,助力“一网通城”。

城市算力专网已成为城市网络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算间部分连接城市各种算力资源,入算部分实现需求侧算力接入,更好地服务政府、经济和社会民生。

在笔者看来,算间网络将多元异构算力中心打造成互联互通的机制,形成巨大算力资源,就好比地铁线。入算网络则是地铁站点,连接着各个算力需求企业及用户。

价值三,支撑起智慧城市诸多新应用。城市大模型是面向城市复杂系统问题而构建的一种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大模型训练会带来海量数据传输,需要算力网络具备快速弹性扩缩容能力,拉远训练场景要求算网提供无损传输能力,渲染等实时应用场景需要算网具备极低时延及应用级体验保障能力。

时不我待,如何发展算力专网?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城市算力专网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城市一张网2.0”架构中数据要素网的关键组成部分。那么,各城市管理者该如何建设城市算力网络?

措施一,政府统筹。算力网络建设不应该只靠市场经济调节,需要政府统筹算力网。因此,由政府统筹推进,统一建设城市的算力专网,十分必要。

措施二,业务驱动。为了让算网具备支撑业务发展的各项能力,在算网建设规划时应站在运营、服务视角做好算网协同,加大统筹力度,站在用户视角构建主动服务的网络能力,通过技术领先支撑业务持续发展。

措施三,因城施策。不同城市在算力网络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城市需要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建设模式。要针对自身的情况,结合自身情况因城施策,因地制宜,找到最优投建运管的商业模式。

对于城市算力专网建设,可以分步实施。首先为本地科研创新用户提供算力专网服务;其次将服务范围扩展至重点支持的本地产业;最后实现全域覆盖。

在智慧算力网络建设中,各地政府正积极寻求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华为作为行业的领军者,正以其卓越的领导力、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强大的赋能实力,成为推动智慧城市网络建设的领先赋能者。

其一,从“城市一张网”1.0到2.0,华为展现出不凡观察力。从“城市一张网1.0”的蓝图绘制,到“城市一张网2.0”的支撑“数联”与“智联”,华为始终紧密跟随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其二,华为有着深厚的算网基础技术沉淀。华为在网络、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技术等领域拥有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为构建算网融合架构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其三,华为展现出可以赋能落地的实践能力。比如,在深圳,华为助力打造全市政务外网 “113”总体架构,建成全市一张高韧性、广覆盖、全融合、智能化、高安全的政务一张网,支撑深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在北京,华为助力北京经开区打造高安全、高可靠的城区一张网,融合承载全区政务、教育等业务。

其四,华为携手伙伴归纳整理成功经验,分享给行业各方。2023年,华为与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城市一张网研究报告》,提出了“城市一张网”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参考架构、建设运营模式和实施路径。2024年双方将深化合作,将围绕“一网通城”思想,深入分析和探索数据要素网、城市算力专网、城市光网的建设与长效运营机制,为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提供建议与参考。

笔者观察:建一张网,慧一座城

综上,城市网络未来会变得更加复杂,所面对的要求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升级到“一网通城”,让联接与智能分布在城市角角落落,融入创新、绿色、人文概念。

在这个重大节点,华为已准备好了,将赋能各地政府打造“城市一张网”,助力“一网通城”,让数据高效流转,让算力即取即用,让城市真正拥抱智能时代。

而越早升级网络的城市,将让政府更好管理城市,支撑千行百业数智化,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