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艾瑞籍孟合子:大模型时代来临,教育智能化如何演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着世界的一切。”爱因斯坦在100年前说过的这句话,在今天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代听来,充满了启示的意味。

教育智能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AI大模型的风也吹到了教育界。为了获取到最前沿的教育行业资讯,笔者在2024华为分析师大会教育圆桌会后,有幸对话了艾瑞咨询教育行业研究总监籍孟合子,探讨了教育数智化发展。

籍孟合子强调,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将逐渐重塑我们未来的居民生活形态和社会劳动组织架构,同时也将会对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我国的教育体系需要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坚持教育数智化发展的方向,包括教学主体科技素养的全面提升,教育工具和方法的智能化升级,教学环境和管理设施的信息化发展、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等,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教育行业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教育数智化发展趋势如何?目前存在哪些痛点?要如何与AIGC深度结合?华为在教育领域深耕已久,其扮演着怎样的作用?本文将一一道来。

大模型时代,教育智能化成趋势

教育兴,则国兴。自古以来,教育都是头等大事,它能点亮人心,推动社会向前。回首教育历史,我们将其粗略地分为两大阶段。在我国古代,私塾、书院作为主流教育形式,被贵族所垄断。进入近代社会,以学校为主体的公共教育体系兴起,开启了平民教育的先河。

对于上述时代命题,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对教育系统来说,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它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我们应该主动拥抱智能时代。

可以看出,教育数智化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分头并进:2023年中国教育市场创新趋势报告》指出,教育数智化有教育财政经费作为确定性保证,未来三年,教育数智化市场规模约6000亿元。

笔者很好奇,AIGC的兴起,给未来的教育数智化带来哪些机遇?籍孟合子从两方面给出了她的见解。

第一,从教育主体角度来看,传统的师生教学模式面临师资力量不均、个性化教学难度大以及教师机械劳动繁重难以成长等现有问题和弊病。AIGC有望通过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补充教学资源、辅助行政工作、实现大规模个性化教学等方式,赋能教师群体,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从教育载体层来看,智慧课堂等服务于教学的数智化解决方案能够使个性化学情分析、大规模因材施教、多元化精准测评等先进教育理念变得更加切实可行;智慧校园系统等服务于管理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

对教育行业来说,AIGC既孕育着革新机遇,也带来了亟待深思的挑战。其中,后者以其复杂性和紧迫性,尤为值得关注与细致审视。

“科技发展速度过快,长久以来人类依赖于师与生之间智慧传承的教育天然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容易跟不上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时代要求。怎样的老师,在怎样的场景,使用怎样的方法,用怎样的教育内容,教怎样的学生。每一个定语都包含了技术带来的挑战。”籍孟合子的这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

具体来说,籍孟合子认为,科技给教育行业带来的主要挑战包括:其一,教师是直面科技变革的群体,所以需要高度重视教师群体数字化素养的快速提升。;其二,教育数智化渗透率存在巨大区域差异,双一流高校与乡镇学校形成鲜明对比;其三,AIGC技术尚不成熟,存在幻觉问题及道德争议,需谨慎引入。

业界如何加速教育智能化转型?

最近几年,教育数智化正在向数字校园、智慧课堂、智慧作业、课后服务等细分领域扩展。在这股浪潮中,我们看到华为,以及科大讯飞新东方等头部教育科技企业,均在不断探索产品和服务边界,力图实现教育场景的全面智能化。

华为深耕教育数智化已久,目前已经服务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00个教育部委及各级行政管理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从第三方分析师的角度来看,华为在教育行业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在籍孟合子看来,智慧教育市场的需求培养如同“养花”,需要时间去培育。而华为作为学校的“同心同路人”,助力校方共同推进了教育数智化进程。

笔者长期跟踪华为在教育数智化领域的进展。我们知道,华为在通信行业深耕了三十余年,其优势在于拥有联接、计算、云、AI等综合技术。基于此,华为利用上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华为在多个领域均有布局。

其一,在高等教育领域,华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助力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面向未来智能时代的ICT产业人才。据笔者了解,全球QS100高校中超过40所学校选择华为作为智能化转型伙伴,在业内认可度颇高。

笔者获悉,上海理工大学携手华为打造校园数字底座,并通过“华为云WeLink”整合全校应用服务,将“一网通办”和“一网畅学”有机结合,助力学校实现从“管理”到“治理”再到“智理”的飞跃,让师生共建智慧校园、共享数字化成果。

其二,在基础教育领域,华为基于云管端能力打造“五个一”(即一块屏,具备智慧交互功能的终端设备;一张网,“智慧联接”的教育网络;一个平台,教育数字平台;一朵云,教育云;一个入口,校园智能运营中心和校园超级APP)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支撑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从实践效果来看,目前华为已经助力上海、东莞等全国1000+教育局,打造智慧教育、智慧教室等新形态,构建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智慧教育发展新模式。

其三,在科研领域,华为构建全栈科研平台,为高校及科研机构打造安全、可信、高效、可靠的集群计算解决方案,让科研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具体落地如何?笔者关注到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选择华为打造融合创新的科研平台,为不同科研场景提供最优算力分配。

揭秘华为智慧教育的四大优势

对于上述实践,籍孟合子如何评价?她告诉笔者,华为在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上具备深厚的经验和优势。同时,华为的品牌效应也构成了其在教育市场竞争中的加分项。

具体来说,首先,华为在智慧教育市场上的策略和产品布局,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其ICT优势以及生态合作伙伴的协同能力足以支撑不同教育场景解决方案的实施,为市场供应端提供全面的准备;

其次,华为在智慧校园建设上的策略,并非简单地堆砌硬件和软件,而是注重提升学校本身的数智化意识和科技素养,强调教育主体对科技发展的开放接受态度的重要性;

再次,华为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还能针对教育行业细分市场,如ICT专业人才、人工智能技能证书培训等领域,提供针对性的产教融合方案,覆盖了相当比例的高校学科;

最后,华为能够承担学校示范工程的领导角色,携手教育领域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更完善的教育解决方案。

笔者观察:教育未来引入智能,走向个性化教育时代

在AI时代背景下,行业对教育智能化的想象力被释放。未来的教育也将完成从“广覆盖”到“精准滴灌”的转变,逐渐进入个性化教育新时代。

华为智慧教育凭借其深厚的ICT技术积累和对教育行业的深刻理解,正在以“核心推动者”的姿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参与并推动着全球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为塑造一个更加包容、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教育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本次访谈的末尾,笔者请籍孟合子畅想了未来十年的教育会如何演进。

她说:“未来教育将构建智慧校园,实现数据全面联通,个性化教学方案普及,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符合其特性和社会需求的教育路径,最终服务于形成良好运转的社会劳动分工体系。”

此刻,我仿佛听见AI时代的号角已然吹响,教育的鸿篇巨制正缓缓揭开序幕。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憧憬与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