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酸盐及防治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溴酸盐及防治
在我国部分地域的天然饮用水中,包括饮用天然泉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溴化物,诸如溴化钠、溴化锰、溴化钡、溴化铜、溴化镁、溴化铊、溴化汞等。
正常情况下,来自大自然中的天然饮用水中所含的溴化物对人体无害,但如果在强氧化剂,如臭氧(O3)的作用下,水中的溴离子很容易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被臭氧氧化成溴酸盐,并以Br03-的方式存在于水中。
溴酸盐具有一定的潜在致癌风险,长期饮用含有溴酸盐的包装饮用水可能会导致人或动物的细胞癌变。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的国家标准,诸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192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均规定溴酸盐最高允许浓度在0.01mg/L以内。
溴酸盐可包括溴酸钾(KBrO3)、溴酸钠(NaBrO3)、或溴酸银(AgBrO3),其占比最多的可能是溴酸钾,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饮用水中溴酸盐浓度的管控非常严厉,一经检出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浓度,不但要求经销商立即下架相关产品,同时,也会对生产厂商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由于溴酸盐是臭氧杀菌的副产物,作为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如果将水厂建设在溴化物富集的水源地域宜避免或减少对臭氧的使用。已经采用臭氧灭菌工艺的水企,应尽可能降低或减少臭氧的使用浓度。
降低或减少臭氧的使用浓度比较适宜的方法就是尽可能避免水源处的原水与空气接触,避免空气中漂浮的大量致病菌对水体的污染,同时,水厂应定期对各类管道进行反向冲洗,及时排除附壁垃圾,定期更换各种滤材或虑网(滤膜),避免细菌繁殖或污染成品水。
只有结合原水中致病微生物的浓度,综合进行制水工艺参数的设定,尤其是控制好臭氧的浓度,方可避免或降低溴酸盐的浓度,确保其溴酸盐浓度在国家规定的限值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