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汹涌,聚晟科技“有备而来”!——赋能光伏全场景应用与大基地数字化解决方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2月22日,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光伏头条、储能头条主办的以“新能源 新系统 新生态”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在会上,苏州聚晟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总监王文厂做了题为《赋能光伏全场景应用与大基地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演讲。王文厂介绍,聚晟科技跟踪支架系统,采用电气同步控制方案,降低安装难度的同时,又为高效运维赋能。全方位采集运行数据,并充分融合4G、北斗、LOT等信息化技术,重构运维体验。智能跟踪算法经过数轮迭代,在高散射天气跟踪优化、反面发电能力挖掘、智能反阴影方面的表现愈加优异。

苏州聚晟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总监 王文厂

王文厂分析,随着光伏项目规模的增大,光伏跟踪支架系统目前存在工程属性强,感知能力差,智能化较差的痛点问题。另外,传统跟踪支架缺乏环境参数的采集,“传统的跟踪系统其实是每天一成不变的都在按照天文的算法去做跟踪的,如何构建AI在线自学习的闭环系统也是数字化的重要一环”。

聚晟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由美国海归团队和本土优秀人才共同创立的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这些年来,凭借产品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技术创新等优势,聚晟科技获得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

当前,数字化浪潮清晰可见、奔腾而来,在新能源从业者眼中,奔腾翻涌的万物“数字化”浪潮,正促使能源转型加速发展,也驱动中国光伏步入新时代。

作为行业领先的企业,聚晟科技的“数字化”步伐也走在了行业前列。演讲中,王文厂从四个层面诠释了聚晟科技“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

一是感知。感知就是数据的获取,应该获取哪些数据才能更好的构筑起来数字化的平台。

王文厂介绍,针对大基地项目聚晟科技从单点到多点演进过程中摒弃掉了复杂的传动节点连接,采用电气同步的方案,大幅减少了重要的力矩传递节点,取而代之的是在每一个执行机构处都放在一个驱动、感知的单元,因为其有独立驱动的能力,会自己找平,从而降低对安装平整度的要求;另外,在每个节点都有感知的装置,能够更全面的掌握各执行机构的运行数据。

针对“怎样才能构筑可以支撑AI学习的闭环参数”的问题,王文厂认为,首先要不断的试错,其次要将一些影响直射辐照、漫射辐照、反射辐照的环境数据参数化,构建基于天文信息、气象数据、机器视觉等的多维数据体系。

此外,王文厂认为,数字化也是构建全新运维体系的利器。“现在靠着我们集中监控的后台可以得到角度不同,比如这个转角和另外一个支架的转角不一样,可以得到晦涩难懂的故障信息,这些信息只有‘结果’没有‘过程’,数据颗粒度比较大,也不太具有可回溯性,很难定位到故障具体的原因,也没法给出更具体的运维建议。”聚晟科技又有其他哪些新的尝试?王文厂介绍,“我们会在本地记录故障前后更小颗粒度的实时变化数据,也会保存这台设备做过哪些操作、工作模式怎么变化的”。

二是链接。“我们把用户、产品、服务无缝的链接起来。在构筑产品生态的时候不断去融合北斗、4G、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数字化价值挖掘过程中,能源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包括数据的镜像隔离、数据的权限设定”王文厂说。

另外,聚晟科技开发了一款具备4G接口、北斗接口的系统解决方案,即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可以搭建一个临时的链路,在有信号的时候可以临时搭建起来一个基于4G的链路,方便直接去诊断,给用户提供比较具体的运维建议,而在没有信号的地方会提供北斗的方案。

最后,聚晟科技跟踪支架常用的光伏场区内的通讯都是无线通讯,可能会在后续会出现频率占用和发射功率超限的风险,“所以我们一直采用2.4GHz,也是全球通用的频点,另外功耗也会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水准”。

三是表达。关于表达有两个层面,一是让产品更善于表达,就是数据的图形化处理,包括数据的归纳、总结、呈现。二是让产品更擅长用工程语言表达,让现场运维和制造商之间的信息交互,从生涩难懂的“结果”转变为更规范、更细致的“过程”数据。

四是增效。增效的底层逻辑有三个层面:一是如何解决直射辐照和漫射辐照共同收益最高;二是正反面最佳倾角不同,系统越来越复杂,耦合的因素多,更无法精准建模;三是入射角最小化和无阴影不可兼得,阴影下不同组件类型发电的表现也不同,个性化反阴影导致的组串间失配又耦合其中,如此多的矛盾如何去平衡。

不止“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据王文厂透露,聚晟科技今年也推出了“智能运维的解决方案”。积累数据、运用数据,聚晟科技正在让电站变得更智能、更稳定、更高效!

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