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宋卫平时代” 绿城走向何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绿城的董事会成员里已没有了宋卫平的身影。

7月11日,绿城中国召开管理者大会,宋卫平及刘文生辞任绿城联席主席,由行政总裁张亚东接替。除宋卫平与刘文生的卸任外,原董事会成员李青岸、李永前辞去执行董事职务,辞任前,李青岸负责财务资金,李永前则负责投资管理。

经过调整,绿城中国董事会的非独立董事由7人组成,董事会主席张亚东代表全体股东利益。同时,“老绿城”郭佳峰回归,作为宋卫平的股权代表并出任执行董事。第二大股东九龙仓也回归董事会席位,吴天海作为九龙仓集团股权代表并出任非执行董事。中交集团推荐刘文生、周连营、耿忠强、李骏担任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其中,原本为“老绿城”的李骏改为中交集团一致行动人。

资本市场对这场巨变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绿城股价连续两日上涨。港股收盘后,绿城中国发布的公告显示,张亚东已是董事会主席。

“不要人家‘去宋卫平化’,我自己‘去宋卫平化’”

“江山代有人才出,宋卫平当然要被历史所淘汰,不淘汰时代就不会进步。不要人家‘去宋卫平化’,我自己‘去宋卫平化’就好了。”去年8月,在中交系张亚东替代曹南舟出任绿城行政总裁的媒体会上,宋卫平以玩笑的口吻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张亚东的变化意味着他将走出体制内,彻底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知情人士评价这一变化称:“他(指张亚东)为此付出了很多,一定是下了极大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人事变动,“拿掉”的不只有宋卫平,还有中交系的刘文生。刘文生表示,此次改革的含义是中交集团在派出的这些董事中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他们的契约关系、岗位关系、人事关系是转由绿城中国来管理的,真正体现了人的责权利的统一。“今后董事会的战略非常清晰,不会是单独考虑某一个KPI,我们25个KPI都会同时考虑,它将是一个协调一体的战略。”

绿城中国近期一系列人事变动,是根据工作需要的正常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宋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九龙仓集团做出了重大的支持,中交集团主导此次改革。对于绿城中国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绿城中国长治久安的基础。”刘文生评价。

宋卫平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得非常明确,“将管理权进一步集中于现管理团队”。作为绿城最重要的精神象征和IP,宋卫平之于绿城,就犹如乔布斯之于苹果。但从此,宋卫平之于绿城,似乎就只剩下股东、创始人两个标签了。

值得玩味的是,卸任后的宋卫平依然是绿城规划设计委员会名誉主席。

尽管宋卫平认为这是一个“不领薪水的虚职”,但张亚东坚持这是一个“实活”:“明年3月份之前召开绿城整个体系的设计研讨会、产品创新会,争取于明年3月份发布绿城新的创新产品。”

同日,绿城官方微信发布文章称:“人品即产品。极致产品背后的核心是人,人既是营造者,也是生活的主体。绿城产品的终极密码,来自宋卫平。”

始终有个百镇之梦

绿城相关人士透露,宋卫平的卸任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其目的是为了促成绿城和蓝城在布局和发展上有更多合作。

宋卫平也在绿城中国的正式公告中表示,未来他将专注于蓝城和绿城小镇建设,在小镇事业上与绿城中国紧密合作、协同发展。

在宋卫平心中,始终有个百镇之梦。

此前,宋卫平已经与先前的老部下共创蓝城集团,持股比例达到70%,“二次创业”以小镇业务为主。但“为规避监管部门同业竞争限制”,今年4月起,宋卫平连续在公开市场减持绿城中国股票,合计减持约935万股,套现约5935万港元,其在绿城中国的股权比例从10.75%降至10.35%。

绿城内部人士透露,经过一系列减持后,宋卫平实际持股比例已降至9.97%。该人士解释说,由于港交所公布的数据需要将购股权涵盖在内,然而实际计算股份比利时不需要计算购股权,因此实际上宋卫平的持股比例与交易所公布数据有差异。

“现在我仍然是股东,持股比例在10个点以下,能够以一个独立自由的身份跟绿城再重新进行合作。”宋卫平表示。

从这个角度来衡量,宋卫平的连续减持与卸任两个事件推动了两家公司的共生。

“现在亚东帮我们设计了一个架构,绿城出主要的钱,如果能够认真推行,我们小镇的数量可以成倍往上翻。”宋卫平表示。

蓝城与绿城的合作中,一个显而易见的成果就是小镇。日前,绿城和蓝城签署了小镇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小镇建设。

张亚东透露,绿城正在把足球上的积累转化为产业,建设一系列足球小镇。  

代建业务的整合是两家公司合作的另一成果。相关人士透露,合作前绿城管理集团的储备货值约有6000亿元,蓝城约3000亿元,共同的储备货值是8000亿-10000亿元。

近年来,绿城旗下代建业务稳居行业第一。近日,绿城中国发布其未经审核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绿城集团代建项目累计取得合同销售面积约206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约249亿元。

精兵简政  彻底被“中交化”?

此前,绿城签发了一份《关于发布人员配置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一些职能会得到进一步整合,人员配置也会更精简。

绿城将实行区域统筹管理,项目部原则上不再设品牌、设计、招采等岗位;同时还将实行项目群统筹管理。以往在项目上配备的如产品、成本、财务、综合和营销服务等部门,以后都会由项目群统筹,单个项目上的人员配置会大大减少。

据悉,绿城这次调整还会将同区域的代建业务和自投业务人员进行兼岗与统筹。

对于这一消息,绿城集团品牌方面明确表示,裁员消息不实:“绿城中国目前各区域公司发展程度不一,老区域(如浙江区域)相对成熟,人才储备充足,而新区域(如华南、西南区域)人才相对欠缺,为支持新区域发展,公司加强了人才调配,并非裁员。”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相比调整前绿城的构架和人员配置,这次调整意味着会裁员15%-20%。

事实上,近一年来,绿城的组织架构换防较为频繁:今年1月底,绿城架构由“11+5”调整为“8+3”,分为8个重资产板块及管理(代建)、生活、科技三个轻资产板块,目的在于“改善机构协调性,提高效能”。而在半年前的2018年6月,绿城就打破此前“一体五翼”架构,调整为“11+5”,组织架构更为扁平化。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中交为体制内企业,公司有轮岗制的安排,时间一般为三到四年。而对于绿城来说,连续架构调整的背后深意,则是中交集团在关键岗位继续收权、削弱原先绿城人马的权重。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直言,“去宋卫平化”对于绿城来说,后续需要格外注意楼盘的品质问题。“因为在房地产领域,某种程度上把‘宋卫平’和‘品质’已经划等号了,这个时候若是绿城项目质量有问题,往往更容易引起各类争议。”

然而目前,绿城已被中交注入了“快”基因。据了解,2018年中,绿城施行高周转模式,要求员工加快销售,加速资金回笼,坚决执行早销、多销、快销的策略,加大应收款项催收力度。

绿城中国2018年年报显示,绿城中国期内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564亿元,同比增6.9%。在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张亚东表示今年绿城将冲刺2000亿元,能完成的概率比较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风口下,绿城将寻找投资机会,加大力度。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今天宋卫平确认辞任绿城联席主席及董事,标志着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在张亚东领导下的绿城,预计会朝着高周转模式发展,彻底被“中交化”。

推荐阅读

光谷未来城的“娘家”到底是谁?

开发商“换马甲”,三千业主何去何从?

华南城:“最坏的时间过去了”?

投资计划近7成靠并购 世茂能否“买”来前十新捷径?

收购、资金担保....千亿金科动作频频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