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民老朱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我也认可IRR偏保守的结论。我之所以说真实利润水平很难预估,我主要考虑是未来核电在低碳能源结构的地位。根据巴黎协定,中国承诺2030年碳排达峰,现在说有可能提前。**又说2060年碳中和。其实,核电高层早就在喊碳排定价了。如果仅仅拼成本,火电仍然很低,水电规模有限,光伏、风电储能、输电成本很高。德国的减排是伴随着电价上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环保是要代价的。就像十年前我们提到电动汽车的时候,直觉上这个东西特别好,好像明天就能够把所有燃油车换成电动车。等到真正去看这个产业的时候才会发现,如果没有国家补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和燃油车根本无法比。西方世界相信科斯的产权理论,只要划定产权的边界,市场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偏向于制定碳排放市场,污染性行业排放需要支付费用。国内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市场规则,就算有,也很难执行,核电减排的功能暂时没有在经济性上体现出来。其实光伏也是类似问题,光伏发电国家给出了补贴方式,却一直欠补,导致光伏发电企业赚了账面利润,没有现金流,只能寻求大型资本合并。中核收购的太阳能企业多少都有这种情况,欠补的金额都已经计入应收账款。假设核电以现在的状态经营,那么EBITDA是可以测算的,但是就如电价被行政性调整,中国寡头垄断市场的政策是非常不稳定的。这个不稳定性说不定也会向核电倾斜,因为从福岛事件之后,世界上对核能利用的低谷期似乎在去年开始又恢复了,包括对小堆、模块堆的热情非常高。那么,如果世界各地因为碳排对核电的投资加大,国内对核电的重视程度也会提高,核电的未来就有很多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