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座座数据之城,点亮数字中国的未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以城市为单位,深度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构筑数据流通体系,打造数据产业生态。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就解释说,“全域数字化转型就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

从“数据二十条”发布,到“数据要素×”行动开启,再到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可以说,城市对数据要素的利用,已经成为时代之大势,发展之重任。

在宏观目标确定下,城市如何具体开展行动,实现对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5月25日下午,来自江苏、山东、河北、黑龙江、湖南、江西等全国10多个省市分管城市数字化建设的单位负责人集聚福州三坊七巷郭柏荫故居,以“数智融合,加速释放高质量公共数据价值”为主题,共同讨论了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城市如何有效激活数据生产要素,如何以城市为单位打造数据生产要素生态,成为本次主题圆桌会议重点关注的问题。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刘少华在论坛中提出,华为云把研发能力和IT能力,基于服务方式向客户开放,基于自主可控的数据底座,围绕数据可信流通环节开发根技术产品,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可信、可控、可证的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支撑数据资源如何共享开发利用、流通交易,以场景驱动数据价值的释放,共同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繁荣发展。

在这一座座“数据之城”的实践里,我们能够看到第五生产要素,如何点亮数字中国。

城市发展“第五生产要素”,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数据,被称为第五生产要素。新的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关键,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来源。但在今天,中国所具备的数据规模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原上海数据交易所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提出,整个数据产权是非常庞大的体系,到今天为止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接下来一定会有持续的迭代过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由于数据要素缺乏一个足够广阔的流通空间。就像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数据要素只有在流通与融合利用中才能够创造广泛的价值。而对于数据要素来说,单一企业或者单一行业的流通空间显然过窄,但全国性的数据要素流通平台还需要假以时日来完成。在目前阶段,以城市为主体的数据要素流通空间是最佳选择。城市可以成为各种类、各行业数据要素汇聚、流通、利用的综合载体,在数据要素的流通广阔性与实用性之间达成平衡。

从过去几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上看,城市作为生产要素的流通平台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发展模式。并且伴随着智慧城市在中国长时间的发展,中国多数城市已经具备了出色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十分适合建设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以及深度应用能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把数据化的信息和价值发挥出来,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与数据要素在数字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相遇,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还是面对着一系列挑战:

1.数据能否全周期流动?数据要素的流通使用,面对着从“资源化利用”“资产化增值”到“市场化流通交易”的一系列过程,每个周期都需要不同的数字化能力进行维护与支持,而这些能力对于很多城市来说还需要探索和加强。

2.数据底座是否坚实?数据要素的流动,有赖于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从算力底座、数据底座,再数据开发方面的全栈能力,多项底座能力缺一不可。是否打下了坚固的数据底座,是城市能否有效挖掘数据要素潜力的前提。

3.安全与监管能力能否全面渗透?数据要素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其本身面临着更复杂的安全、所有权保护,以及市场监管问题。以城市为主体的数据要素安全监管能力,也是迫在眉睫的建设需求。

数字中国建设,需要以成熟的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保护能力为落脚点。这已经在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成为各个城市的共识。

构建能有效融合城市数字化发展与数据要素的解决方案能力,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数据要素与城市,华为云提供的“融合”方案

让城市与数据要素融合发展,让数据要素在城市中高效流通、交易、应用,这本身涉及着多样化的数字能力建设,不是单一技术或能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为了满足城市整体化深耕数据要素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数据要素能力升级,华为云打造了数据要素解决方案,其特点是以城市为单位,打造平台和市场侧数据要素解决方案和生态体系,从而打造城市级的数据要素流通与生态平台,支撑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具体而言,可以看到华为云数据要素解决方案从多个方面支持城市级数据要素解决方案的建设和发展:

1.在数据供给方面,华为云基于AI4Data和Data4AI等技术能力,构建一站式融合数据开发平台,实现数据高质量的生产。

2.在数据的可信流转方面,华为云提供数据主权和数据隐私的保护的解决方案,通过隐私计算、数据空间、区块链等联合解决跨域数据流通的安全和信任问题。

3.在数据消费方面,帮助城市利用高质量语料基地高质量训练大模型,通过大模型高效利用数据,加速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4.在数据安全方面,不仅华为云自身构筑高安全,而且可以为用户的业务和数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

5.在运营管理方面,华为云联合伙伴提供数据的“登记,授权,监管,运营”平台,助力数据高效、合规的数据流通。

6.在数据生态的聚合与建设层面,华为云能够帮助城市制定数据要素产业标准,通过生态的聚合,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为云与客户在城市级数据要素发展上探索出1平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1中心(数据要素产业赋能中心)4项合作(顶层规划、平台打造、产业赋能、生态聚合)的典型落地范式,双核驱动、全面推进,促进城市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支撑城市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种落地范式,正在一座座中国城市中落地生根,开出数据要素的新质生产力之花。

中国大地上,一座座“数据之城”的实践

目前,这一范式已经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广泛协作,在一座座城市中开启了实践,取得了良好回馈。比如说,软通智慧与华为、深数所共同合作,在北京市东城区承接了数据要素城科创中心的建设。在这个项目中,各方专家协同推进了项目落地,并基于科创中心进行相关业务课题的推进。由华为承接东城信息化建设,软通智慧作为数据要素×城市治理,数据要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运营方数据开发商,共同推进北京市东城区深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成为“数据之城”。

综合各个城市的数据要素发展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几项发展经验十分关键。

首先,城市应该将数据要素发展与此前的智慧城市体系结合起来,让二者在战略、能力、技术上进行深刻协同。以城市数字化底座推动数据要素发展,同时将数据要素相关能力作为智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牵引力。

其次,城市必须构建可成长、可持续的弹性城市数智化底座,以此来积极吸收最新的数智化技术,从而推动数据要素有的放矢,时刻保持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水平。

再次,城市可以积极围绕数据要素构建相关产业生态。吸引相关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数智融合与公共数据价值的持续释放。底座能力与生态建设,二者在数据要素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一座座中国城市,正在变身为数据之城,全域数字化之城。数字中国的未来,也正由此而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