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4喜欢:1
$亚盛医药-B(06855)$ $永泰生物-B(06978)$
清华五道口经济论坛简报:
(附带某博主简评)
1、王庆:资产价格数据能及时反映经济形势,未来需进一步关注疫情影响和房地产问题。

通俗的说:房价下跌是因为经济下行,未来房价涨跌依旧看经济能否恢复。个人对房价比较偏空,人口今年应该会转为下滑。未来一线房价滑落到某个位置会稳住,但后面的二三线慢慢失去价值。人口决定了很多东西。

2、沈建光:面对美国滞胀的外部风险,中国要提振内需促消费。

通俗的说:美国会由通胀期进入滞涨期,国内要想平稳度过需要促进消费。因为出口会衰减(人民币贬值预期至7.0)。

3、陆挺:当前货币政策空间有限,要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

国内没有(短期内)操作空间,降息只会加速rmb贬值,加速通胀,间接导致股市下跌。

4、管涛:稳住宏观经济、保持疫情防控,中国两大措施应对全球三大挑战。

靠什么稳?基建吗?4月份的挖掘机销售数量同比是腰斩的,不知道天天吹的基建保GDP最后能不能实现。保持目前的轻灵措施,A股恐怕要跌到明年去。全球的三大挑战是什么?

5、李迅雷:关注居民支出结构与收入分配,积极促消费、畅通内循环。

说白了就是居民支出项房贷占大头,然后是基本生活开支。收入分配不合理说的就是贫富差距,贫富差距继续拉开,消费数据依旧起不来。内循环也是死胡同。

6、彭文生:充分利用市场规模效应,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应对中美技术脱钩挑战。

中美真的技术脱钩,软件,硬件都没解决卡脖子,真正脱钩,制造业不知道要倒退多少年。

7、黄奇帆:金融部门不能“谈煤色变”,应立足我国国情发展服务绿色转型的融资体系;深化改革、激活创新、扩大开放的关键是下大力气搞好金融。

黄市长强调要做金融改革,扩大开放,那么和上面的彭文生的“中美技术脱钩”观点是相反的。

8、张晓慧:科技创新是大国竞争之核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之抓手。

喊口号创新,北大核专业的博士跑去街道办,科技如何创新。没有体制改革所谓创新不过是磨掉logo的汉芯芯片。

9、薛澜:合理管控中美技术竞争,加强创新领域合作。

要合作不要对抗。是正确的路子,但是不知道会不会被采用。

10、鞠建东:确保本土技术市场份额、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实现“创新-规模”循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形成“创新-规模”的良性循环;依靠市场份额培育本土技术竞争力,为本土技术带来“创新-规模”良性循环。鞠建东评美国遏制中国技术升级的两大杀手锏——打击中国技术领军企业、维持技术市场垄断地位。

中国的企业靠zf垄断或者zf许可的垄断才获得国内市场。放开和全球竞争试试,A股除了茅台金龙鱼能打有几个企业真正有竞争力?(石油三巨头经常亏,不在此列)

11、张斌:应对疫情需要货币政策“防火、灭火、救灾”。

实话讲,看不懂。

12、黄益平:坚持总量为主的货币政策,谨慎对待结构性货币政策;应采取不计一切代价的政策保民生、稳经济。

代价是我这样的一般人。这点认识还是有的。

13、黄海洲:货币政策面临全球流动性拐点的外围环境;更大力度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宜早不宜迟;美联储货币政策快速收紧、中美利差倒挂、中美经济周期错位;中国稳增长宜早不宜迟、时间很关键。

全球流动性收缩了,又想宽松逆周期么?可惜4月的社融数据跳崖说明了企业和个人都把接水的工具丢掉了。有水放不出去。

14、张建华:央行结构性债权占主导地位,定向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突出,货币政策传导更迅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提升宏观政策效率。

这里应该是想说继续定向降准,为企业纾困。但很多时候资金是做的无效流动。

15、盛松成:预测二季度我国GDP增速2.1%;不惜代价也要把经济搞上去。

又来了,那么代价是什么?


来自转载,侵权删除

全部讨论

2022-05-15 10:23

说了有啥用,上面根本不听。

2022-05-15 09:42

代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