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时间她不想做我朋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收起

时间她不想做我朋友

今天 10:33 · 来自Android

$光环新网(SZ300383)$今天未来智库推送了一篇研报,我觉得很有意思,也间接印证了我的想法,国内机构对云计算业余不专业且追逐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同时也说明了易昆尼克斯的模式之所以走得通,不是因为美国和中国不同,是因为云计算的产业趋势就是如此。我摘录一段,分享给大家。

多云是世界 IT 的主流趋势

84%的公司企业与多家云服务提供商(CSP)合作。根据《RightScale 2019云状态调查》, 在 2019 年 1 月,Flexera 对广泛的跨组织的 786 名技术专业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 采用云计算的情况。发现企业会平均使用近 5 种云: 受访者表示已经在 3 到 4种公有云 和私有云的组合中运行应用程序,还在尝试使用 1.5 种以上的其他云。其中,84%的企 业采用多云战略,具有混合策略(结合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企业在 2019 年从 2018 年的 51%增长到 58%,而具有多个公有云或多个私有云策略的组织数量略有下降。2018 年, 在 IBM 一项调查中,98%的受访公司高管表示将在未来三年中采用多云架构,显示出多 云是未来无可置疑的主流趋势。

多云成为主流的原因主要在于:1)缩减成本,2)风险分散,3)避免被单一云服务供 应商绑定,4)实现跨国跨地域业务部署,以及 5)灵活优化企业工作负载。

多云构架可以缩减企业在基础构架以及业务运营方面的成本。根据 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削减成本是受访者所在企业采用多云构架最重要的 优势,66%的受访者认为采用多云可以减少运营成本,65%受访者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得 构架成本有所下降。由于服务来自多个云供应商,企业本身议价能力有所提升,可以避 免被单一供应商扼住喉咙、坐地起价。与此同时,采用多云的方式,企业可以更灵活敏 捷地开展业务,带来了人工成本的缩减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例如,多云构架使得德国照 明巨头欧司朗(OSRAM)能够随着需求的波动而调整产能,从而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 场条件,令 IT 人员得以能够专注于创新,最终为欧司朗带来了每年 7%的成本下降。

云服务商故障事件层出不穷,业务部署在单一云服务商中风险过于集中。尽管多家云服 务商承诺 99.99%的安全可靠性,但事故仍然不可避免,并且一旦出现就会为其客户带 来可观影响。2017 年 2 月,亚马逊 AWS 旗下的 Simple Storage Service (简单存储服 务,简称 S3)因为一名工程师手滑而掉线了 5 个小时,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服务中断,许 多依赖 S3 的客户的网站和服务受到影响。2019 年 3 月,阿里云出现大规模故障,导致 部分互联网公司和 App 运行不畅,甚至瘫痪。业务部署在单一云服务商时,风险过于集 中;出于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考虑,可以通过多云部署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与 流量柔性调整,有效避免因某一家云服务商出现事故而影响企业自身业务。

多云可以避免企业与某一单一云服务供应商深度绑定,从而避免过高的替换成本。云供 应商和产品在不断快速变化,他们所支持和提供的技术也是如此。因此,最适合企业的 产品或服务也会不断改变。若企业仅使用一家供应商的云服务,未来可能会面临无法选 择来自其他厂商的、与时俱进的新服务的风险,并且由于云供应商的唯一性而使得公司 业务与单一云系统耦合过深,带来过高的替换成本。

跨国企业需要通过多云的方式实现高效的跨地域业务部署。大型跨国企业构建全国乃至 全球的 IT 支撑系统,自有的私有云无法覆盖所有地域、建设成本太高,而在不同地区也 会存在当地更具性价比的公有云/私有云供应商,故而企业需要借助多云能力,来实现全 局部署。

多云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灵活性,优化企业整体 IT 性能。不同的云计算供应商(CSP) 在不同功能、应用、兼容性方面各有优劣,例如某些 CSP 更擅长备份和灾难恢复,某些 CSP 则更适合用于归档目的,而多云战略能够允许企业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 CSP, 比如将应用层的业务部署在 A 云,而将数据库放在 B 云,最终实现最佳集成。进行多云 架构时,通过对多个云提供商的访问,企业工程师可以选择最适合部署的工作负载的云 架构,从而更好地控制不同的云服务平台,实现更敏捷高效的业务流程。

多云是导致第三方厂商竞争力突出的原因唯有独立的第三方厂商才能实现对多云的有效管理。

多云体系在实际实施中存在较多的集成需求,企业内部存在大量 IT 异构,与单一厂商 深度绑定的云安全/运维产品无法为整个系统提供完整的维护。企业 IT 的演化和迭代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不同阶段的 IT 产品及能力会长时间共存。最为典型的代表 就是很多企业内部 IT 计算资源会同时存在有大型机、小型机、X86 服务器、X86 虚拟化、 IaaS 乃至容器云等。因此,非独立的 IaaS 厂商很难承担起整个企业 IT 能力云化/服务化 的使命,因为它们所提供的云管理服务会深度受限于底层平台的技术框架,演进路线注 定会背上不必要的技术包袱。多云体系的整体运维需要深入每一个厂商内部,任一 CSP 都不会允许竞争对手深入。在 进行安全防护、运营维护、数据交互之时,多云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在这个流程中会进 行一系列繁杂的指令交互与数据往来。这就需要运维方从外部深入各 IaaS/PaaS/SaaS 厂 商内部,然而出于商业机密、市场竞争、数据安全等等方面的考虑,任何一个 CSP 都不 会容许竞争对手深度参与。

简单总结下上面的话什么意思,云计算虽然有头部玩家市场占有率很高,但是绝对不可能垄断,因为客户从安全,成本等方面考虑,选择多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需求层面出发,很难能动摇这个趋势。而多云意味着,作为云计算行业卖铲子的IDC零售服务商未来确定性在那,美国的发展产业趋势的发展告诉我们,零售的路很宽很长。至于传统数据中心被pass机房替代确实可能是趋势,但是因为多云的产业趋势,有很大一批云计算服务商是无法像巨头那样找人代建大规模数据中心,这就意味着像光环这样的数据中心服务商即使传统数据中心业务下滑,未来可以租给规模庞大的云服务商。

国内资金的逻辑是不契合云计算多云发展的产业趋势,也有悖于美国云计算的发展历史。勿以涨跌乱影响判断,以别人的发展经验为经验,可以轻松很多。因为科技行业的产业趋势是大同的。


转发(2)评论(2)赞(15)收藏投诉

全部讨论

2020-10-27 11:32

有一定道理,不过要注意IBM现在押宝混合云管理平台,所以他的统计有一定倾向性。

2020-10-26 16:28

认真的读了一遍不是特别懂,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