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1
看到整个乳业板块阴跌三年,我不得不反思,哪里出问题了?
这明明是一个弱周期行业,而且牛奶是有保质期的,居民每天都喝,现在许多农村孩子也每天喝牛奶。
原本我以为两家乳业双雄都是外资重仓股,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外资撤离去投资美债,抛售乳企股票,造成股价下跌很正常 为此我在雪球上发表了相关言论。事实真的如此吗?海底捞华润啤酒农夫山泉估值都不低。问题出在哪里?
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后 得出结论:
1)伊利蒙牛飞鹤三家乳业龙头都是全产业链企业,从上游奶牛场到渠道铺货管理,两家乳业双雄还投资了牛奶包装材料的企业。
2)上述三家在上游原料奶紧缺周期,都高溢价收购上游奶牛场股权,在这轮原料奶过剩周期,全行业亏损,股价大跌,下游三家乳业的财报都计提了联营企业的资产减值及亏损分担。
2)两家乳业双雄还高溢价收购了奶粉企业,在我国婴幼儿出生率下行周期,奶粉的营收盈利都承压,还遗留下巨大的商誉减值危机。
资本市场即是企业高速扩张期的助推剂,也助长了产能过度扩张的危机?
打开当初上市融资的几家奶牛养殖企业的产能扩张计划,与两年前,涌入资本市场IPO融资搞光伏,锂电产能扩张的企业多么相似?短短两年就将原料奶从紧缺干到严重过剩,原料奶价格从4.3元一路下杀到本月最低的3.1元,奶牛场从被下游乳企及资本市场追逐的宠儿到如今的弃儿,股价下杀80%,甚至更多。光伏锂电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三家乳业龙头企业都处于历史估值底部,而且增加股息分红,回购股票,还是难以看到促底翻转的希望?
好消息是:
1)今年龙宝宝多了,婴幼儿奶粉的价格止跌企稳了,成人奶粉销售量在增长。
2)各省公布的奶牛存栏量在加速减少,地方政府缩减了补贴,不再要求下游乳企应收尽收,下游乳企超额收储喷粉的压力在减轻,去年下半年伊利蒙牛一吨喷粉收储后作为食品工业原料售出亏损1.1万元,为啥?原料奶及喷粉都有保质期,降价促销是处理过剩产能的唯一手段。
3)乳企之间的价格战幅度在减弱,源于收储压力减轻了,没有企业愿意牺牲利润去打价格战,真是因为超额收储,才逼得企业降价促销,原料奶是有保质期的。
在原料奶短缺周期,下游乳企都在为是否有足够多的生鲜乳满足产能发愁,都忙着涨价,谁会去打价格战?
目前除了四个乳业大省,内蒙古,河北 宁夏,黑龙江还未公布存栏奶牛减少信息之外,其他已经公布信息的省过去一年来持续减少奶牛存栏量,到今年开始加速出清,但是这些省与四个奶牛大省相比,奶牛存栏量不在一个级别。乳业去产能周期远未结束,乳业是上述四省主要的税收来源。
这三年投资消费股的股民都感觉不好受,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食品饮料都处于下降趋势,即使出厂价格指数略有增长,但是同比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相差甚远。
反观,欧美股市,因为高通胀,雀巢的估值却处于历史高位。因为过去两年美国的奶酪奶粉涨价超过40%。
结论:投资企业不能仅仅看财务报表,或者估值,股息分红率,还得看行业周期,看盈利增速。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已经很少有高速增长的行业了,那么只能更多地看行业周期翻转的机会了。
目前,即使乳业龙头企业也很难有营收盈利高增长的空间?这是对的,但是他们手里的金融资产会因为行业周期翻转而大幅增值,就是上游奶牛场一旦开始盈利,修复估值,那么之前计提的资产减值就能回转。
其次,一旦我国进入下一个温和通胀周期,这些龙头企业的股价也能快速反弹。目前我国的目标通胀是3%,如果食品饮料行业能达到这个水平,2家乳业龙头企业股价能否涨得更快吗?

全部讨论

05-14 09:04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有阶段性周期的,逃不掉的,好企业穿过周期盈利会变得更强,关键是周期下企业要活下去,伊利属于很好了,竞争优势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