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利用市场的无效,赚深入研究的钱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8

邱国鹭:A股是一个很极端的市场,很多时候是个无效市场。比如2013年的“乌龙指事件”,大家意外地发现,那些原来以为不可以操纵的超级大盘蓝筹,市值几千亿元、上万亿元的,居然只需要几千万元或者一亿元就可以瞬间冲涨停。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盘蓝筹的交投是如此清淡,市场关注度是如此之低,“只要给一点儿阳光就能灿烂”。价值往往就存在于被市场忽视的角落,特别是当众人热衷于玩击鼓传花游戏的时候。那么一段时间以来不是市场热点的公司,虽然它基本面表现很好,但股价表现很差,这个时候,你怎么办?

邓晓峰:我更愿意做一个比较长期的布局。例如,博时主题曾经是盈利较大的一只电力股,2010年买入时市值150多亿元,市值最低跌到100亿元,2014年市值已涨到700亿元。从2011年到2013年,它应该是市场上盈利最快的公司之一。从2011年的3亿元利润增长到现在六七十亿元利润。四五年的时间跨度内,它的股票也不是每个时间段都表现很好,哪怕公司盈利很好。2012年利润增加4倍,股价涨了40%~50%;2013年利润增加3倍,因为不是市场热点,全年股价才涨了大概10%;而到2014年,盈利增长60%~80%,股价涨了200%。

市场有时有效,有时无效。我们作为主动管理者肯定要相信市场是无效的,也要相信市场是有效的,无效时我们去做配置或投资,有效时我们去实现收益。把握住企业盈利基本面,不管市场怎样变化,时间长了,实现收益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

邱国鹭:中国股市不是效率很高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可以得到很高的超额收益。有一个比喻,股市中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就像遛狗时人和狗的关系。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但迟早会回归价值。就像遛狗时,狗有时跑在人前,有时跑在人后,但一般不会离太远。遛狗的时候人通常是缓步向前走,而狗忽左忽右、东跑西蹿,这就像股价的波动常常远大于基本面的波动。所以在这个市场里面,研究是可以创造很高价值的。

而当一个市场高度有效的时候,像美国,可能研究的成果不会那么突出。这几年,美国市场上所有的对冲基金、公募基金全部加起来,战胜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基金30%都不到。

邓晓峰:是的,中国市场效率比较低,所以在这个市场里面研究有很高的超额回报。我喜欢这样的市场。

邱国鹭:关于出手的时机。你总体上是广覆盖,那么你如何追踪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并在合适的时候重拳出击,把握甜蜜点?

邓晓峰:隔一段时间会有些公司进入观察范围,因为价格等各方面不合适,我们不会投资。但这些公司我们会跟踪,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投资。例如有一个激光应用设备公司,曾经有起有落,大家对它印象不是很好,没有覆盖进来,或没有跟踪上。2006—2007年,我们研究这家公司的特点属性。它是一个在新行业做设备的公司,这个行业技术门槛高,竞争壁垒高,外国巨头已经做得很好,如激光、钻孔、打标等设备。在这些市场里,已经有很强的竞争对手。

这个公司刚开始的做法是开发新产品,性能不一定稳定,但是销售比较激进,卖到厂里先不收钱,而是将服务做好,维护做好,因此早期获得了成功。但是产品有缺陷,性能方面没有经过充分检验,一段时间卖得好,后来因为性能不稳定,客户反映差,导致后续销售下降。在2012年中报上,公司的前五名大客户全是苹果。我们知道,苹果对供应链有很严格的考核。这是一个重大信号:因为过去公司的问题在于性能不稳定,经过多年已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成为苹果的设备供应商,而且它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很重要,不像国内一些企业只为苹果代工。与这些公司相比,它的技术壁垒和技术难度都更高,可以配置很重。我觉得这家公司有很好的机会,于是很快买了这家公司近5%的股份。因为超过5%就不好买了,买后持有未超过6个月就不能卖了。最后盈利接近4亿元。这是一个很快、很好的决策。

总结行业或公司的特质和观察指标,一旦指标动了,我们就可以做投资。关键点在于这个行业壁垒很高,竞争很激烈,它存在的问题就是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