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强监管再度袭来!机构仍看好行业困境反转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医疗美容业发展的逐步成熟,人们对美容方面的需求也越发旺盛。

新氧与搜扬美商联合发布的《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医美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已接近2300亿元,年消费人群约2500万人。

不过,伴随医美行业高速发展,行业乱象滋生也频频敲响警报,对此行业监管整治行动也愈加频繁和严格。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规范和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受消息刺激,5月5日,港、A两市医美概念股集体受挫。截至收盘,港股$瑞丽医美(02135)$ 重挫逾7%、昊海生物科技$巨子生物(02367)$ 纷纷下跌;A股方面,昊海生科大跌逾11%,爱美客朗姿股份华熙生物跟跌。

颜值经济蔚然成风,“严管”已成医美常态

长久以来,因非法医美和无证经营、以及医美机构虚假或者夸大宣传等行为问题突出,被贴上“暴利”“黑医美”等标签的医美行业向来是监管重地。

早于1994年,原卫生部便发布《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首次将“医疗美容科”正式列为医疗机构的“一级诊疗科目”,并发布《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2002年,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行业的正规发展。原卫生部又发布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美容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2015年以来,随着“颜值经济”的蓬勃发展,医疗美容需求与日俱增,但同时行业乱象丛生也触发行业监管加大整治力度。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专项整治行动将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包括打击医美行业出现的违规执业、医疗诈骗、虚假宣传、乱收费等行为。

2021年6月起,八部委再度发布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联合整治非法医美服务。

继此之后,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又一次开展了多部门联合式监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得到再次升级。

新的监管措施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从源头严把行业准入关,强化医疗美容机构及从业人的资质审核;其次规范“导购”行为,严禁为“黑医美”导购;三是加强医美培训并区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边界。

对此,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该指导意见保持对行业乱象高压严打态势,以监管手段防止医疗美容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为依法合规医疗美容机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显而易见,从行业初步发展阶段行规门槛的确定,到加速发展阶段整治力度的加强,再到打通监管盲区步入常态监管轨道,均是为了推动医美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方向迈进,产业发展也势必迎来新格局。

行业洗牌加速,头部企业“扬帆起航”?

紧随行业监管收紧,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医美企业/产品最终定会被淘汰出局,这对于产业链的头部企业而言,正是抢占市场的好时机。

从医美产业链构成看,上游主要包括医美原料供应商和医美器材提供商,譬如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巨子生物等上游龙头企业偏集中;中下游则是医疗美容机构和平台,渗透率较低,涉足企业有$医美国际(AIH)$ 、朗姿股份等。

近年来,在行业强监管下,合规产品逐步替代非合规产品市场份额,医美产业链龙头就此乘风而起,成为了一道靓丽风景。

以堪比“女人的茅台”的玻尿酸为例,当年,颜值经济东风大吹,玻尿酸需求井喷,国内“三剑客”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率先在该细分领域站稳脚跟,且伴随行业加速洗牌,市场份额逐渐高增。

其中,爱美客市占率(按销售额计)由2016年的5.7%提升至2021年的21.3%,在国内制造商中位列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散,此前被压抑的医美需求正在有序释放,部分龙头企业近来公布的一季度业绩亦是相当亮眼。

具体来看,2023年一季度,爱美客(300896.SZ)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3亿元,同比增长46.3%;实现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51.17%。不仅如此,公司盈利能力十分强劲,今年一季度毛利率高达95.29%,净利率达65.54%。

无独有偶,华熙生物(688363.SH)、昊海生科(688366.SH,06826.HK)今年一季度亦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但同期毛利率、净利率均不及爱美客亮眼。报告期内,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73.78%/15.40%、71.49%/13.90%。

当然,除上游外,中下游医美机构及平台的业绩同样可圈可点。

譬如朗姿股份(002612.SZ),受益医美及女装业务回暖,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11.39亿元,同比增长21.31%;期内盈利6204.91万元,同比大增6985.13%。分业务看,时尚女装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10.65%;医疗美容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30.68%。

招商证券认为,医美逐月景气修复向上,龙头超额增长,短周期虽有扰动,长逻辑趋势不变,估值已近前低。

万联证券同样指出,短期来看,此前被疫情压制的医美需求有望在2023年得到充分的释放,医美行业之前线下消费场景被限制,未来复苏弹性较大;中长期来看,颜值经济下医美需求旺盛,多项医美相关法规发布,行业洗牌背景下合规医美龙头公司受益。目前部分医美龙头公司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回调后,估值已处于低位,投资价值显现。

文:虹小豆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