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小南国:拨开国际天食神秘面纱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喜欢:6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说到国际天食(03666-HK)大家可能很陌生,但如果提到遍布上海、香港、北京、苏州、南京、天津、大连等10多个城市的小南国、南小馆、慧公馆、ORENO、Pokka Café、Wolfgang Puck、The BOATHOUSE、米芝莲等美食店铺,大家定耳熟能详,特别对于吃货而言。

其实前称“小南国”的国际天食,于去年8月才正式更名,这改名主要指明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立志把企业形象从传统餐饮服务到国际化餐饮品牌营运集成平台。现在距国际天食更名宣布转型新战略已经过去10个月了,取得了什么成效呢?此外,国际天食市值偏低,股价一直处于“仙股”行列,外界也纷纭不断。作为普通老百姓,它家的餐饮店也许离我们很近,但它在港股市场却有着神秘的面纱,现在面纱是时候一一拨开了。

国际天食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小南国餐饮控股有限公司)主要于中国内地及香港从事中餐连锁店运营业务。国际天食通过两个业务部门运营:国际天食业务部从事经营上海小南园及慧公馆等业务。百佳香港业务部从事经营百佳咖啡及Tonkichi等业务。国际天食的子公司包括上海浦东小南国餐饮有限公司、上海小南国餐饮有限公司和上海新区小南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业绩

(数据来源:港交所)

如上图所示,自2013年到2017年,前称小南国的国际天食在收益、毛利和净资产都呈上升再下滑的趋势。其中,国际天食收益和毛利趋势基本一致,2015年是分水岭,2015年前后分别呈上升及下滑趋势。在净资产上,近五年国际天食的呈反“N”的走势,自2013年下滑以来到2015年为7.71亿元(人民币,下同),是5年最低点,而2016年积累至9.62亿元后又再度回落。

(数据来源:港交所)

此外,在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上,更加不忍直视,自2013年到2017年呈“大V”形,作为分水岭的2015年直接亏损了9324.2万元。2015年的大亏损主要由于门市梳理和架构调整中所产生的一次性费用。但有付出就有回报,在架构调整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6年和2017年溢利分别达3497.5万元、10167.7万元,和2015年之前所获得的溢利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2017年南小馆全部餐厅收益实现2.643亿元,同比增长10.4%;同店可比收入增长13.8%;于2017年度南小馆品牌餐厅经营利润达3670万元,同比2016年度增长108.7%(未经审核)。

同年,国际天食完成了对集团新增品牌成员,源自日本知名咖啡品牌“DOUTOR”筹建设计及供应链的系统规划,预计2018年年中首家门店及品牌旗舰店分别于上海亮相。

业务

(数据来源:港交所)

虽然国际天食强调深化推进企业战略转型,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从近三年数据来看,更多是面临“闭馆”的现实。从2015年到2017年,上海小南国从81家减少到2016年的70家,到2017年仅剩67家。无独有偶,百佳香港旗下品牌2015年有30家,截止2017年仅剩23家了。而慧公馆和俺的在近三年既然无新增,也无倒闭。

从业务分布来看,国际天食受地域限制较强。其门店主要分布于上海、香港、北京、苏州、南京、天津、大连等地,明显是以华东地区为主。国际天食主打上海菜,但是,在全国鲁、域性可谓相当强,吸引食客的程度也并非高。国际天食在2017年年报里提及今后要扩张的城市还是在华东和港澳地区,可见其要向其他地域扩张门店也有一定难度。

此外,近年国际天食在内地限制三公消费后致力增辟另一品牌南小馆,目标主攻中低端餐饮市场,美团APP显示,在深圳Coco park的门店上,南小馆的人均消费仅94元(人民币,下同),而小南国人均消费是160元。一样的菜品,相差70%价钱,客源哪怕从小南国涌向南小馆,对于国际天食整体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对于高逼格的吃货们,吃开了小南国,自然也会觉得南小馆不伦不类的。

投资风险

(来源:港交所)

值得注意的是,该股每天成交量也相当少,这点对散户而言极其不利。同样是餐饮股,蹭上海底捞上市热度的颐海国际(01579-HK)无论实在股价、市值、市盈率和成交量都是国际天食的很多倍。如下所示:

(来源:阿斯达克财经)

剪不断理还乱,按照目前现状来看,国际天食仍得不到资本市场的待见。但回归生活,你又会选择去在它旗下的小南国、慧公馆等餐馆消费吗?你的答案也许就是国际天食的未来。

文:张雨娜

编辑:张骏芬、徐冰莹

@今日话题 

文章来源:香港财华社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18-06-16 00:14

会去小南国……餐饮很难红三年以上……

2018-06-15 20:49

小南国-饮食风口行业也有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