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现在悲观到了极点,在这个刚需的赛道,价值投资者应该嗅到了机会,哪种策略适合这个板块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医药圈彻底乱了,正在经历一场雷霆反腐,7月底的时候,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随后一场雷霆行动,就此展开。

接着我们看到了各种奇葩的景象,有些医药代表的工作群连夜解散,删除与医生的聊天记录,还有些线下研讨会,学习班,培训班也无限期推迟,这里面原来可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另外,当前已经有155位医疗口的高管落马,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2倍,还披露了一些细节,云南普洱市人民医院院长,经常跟供应商称兄道弟,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医院以3520万元买入,中间的回扣,居然被医院院长吃掉1600万元!而且财务部,后勤部,装备部的负责干部也都有千万的好处。

另外,药企这一端,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这不由得想起10年前,葛兰素史克案,当时判定的是,葛兰素史克为了扩大药品销量,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贿赂销售模式,以多种形式向全国多地医疗机构的从事医务工作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最后被判处罚金30亿元。这罚款已经是天文数字。

那么按照这次的雷霆反腐手段,市场现在担心的是,最后可能查出来的案子,要比当年的葛兰素史克大的多得多。上次甭管怎么样才查了一家企业,而这次是几乎涵盖全行业,全国的这么查,而且是医药企业和医院,乃至整个供应链的查。我们也调研过几个专门从事并购的医药行业投资人和研究员,大家表示,这里面的事,可能大了去了。而且根本禁不住查,一抓就是一串。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相信没有人不为此拍手叫好,无论是医生还是药企,本身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部门,社会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如今变成一些人发财的手段,而且是非法捞钱,让患者的医疗成本大幅提升,甚至还为了自己的私欲坑全民医保,这就叔可忍婶也不能忍了,有些地方的医院,先问你有没有医保,一旦有医保,他就会让你到处检查,然后开一大堆药。明明一盒感冒灵能治好的病,没个千八百的不让你出来。甚至一些医生和大夫,还有开药的指标和绩效。能多开药绝不少开药,能开贵的药,绝不开便宜的药,哪个药利润高,回扣高就开哪个。可以说良心已经大大的坏了。

但凡是跟投资沾边之后,很多心态就全都变了,现在可能最不愿意看到医疗反腐败的,第一就是医药行业的从业者,第二就是医药的投资者,这几天医药行业大跌,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甚至马上就要创出去年的新低了,到底啥情况。

首先声明,医药行业太复杂,也有很专业的门槛,一个药出来到底能有多大的市场,这个不是专业毕业你还真是很难看清楚,所以对医药我们一直缺乏研究。用郭德纲的话说,不是去医院次数多你就是大夫,只能说明你病的不轻。

其次,医药这几年之所以大跌,就是因为之前预期太高,疫情彻底打高了投资者的预期,认为这是一个暴利行业,还有人瞎分析,以后老龄化了,对医药需求越来越高,但这都是盲目乐观的表现。大家可以记住,用一个超长期的逻辑,去解释短期的价格暴涨,这就是说明短期已经找不到支持他上涨的理由了,说明预期已经进入了不切实际的状态。就跟当年宁德时代的收益算到了70年之后是一个道理。

第三,这几年防疫,医保遭遇重创,那么未来大家想想,国家会做什么事?随着老龄化加剧,医保支出压力会越来越大,那么必然会深化医改,扩大带量采购。并且狠狠地砍价。这次医疗反腐,其实也是重要的一环。目的就是看看谁在挖空医保。

第四,至于很多人都说,压缩药企利润,那以后药企就不创新了,是不是对全人类都不好,这个大家大可以放心,因为原来也不怎么创新,药企大部分钱都是营销费用,医药代表前几年甚至比金融和互联网都赚钱。也没有多少药是我们的独创,在全世界享有专利的。现在压的基本上是他们的渠道费用,把固有的暴利打下来,他们才只能去创新。否则躺着就能赚钱,凭啥去搞研发。

第五,医疗反腐才刚刚开始。现在抓出来的基本都是小鱼小虾,参照其他行业,一两年之后才会见到老虎。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医药就看空了,也未必,看不懂医药,可以选择一些医药指数或者基金。既然国内医药研发能力不强,那么就是代工或者仿制,这个跟美国经济息息相关,尤其是美国的委外订单,加息过程对医药这种高成长的行业打击非常打,预计美国大概在7个月后进入降息周期,投资没必要去预测底部在哪里,用定投的方式投出一个底部区域即可。建议在今年4季度可以开始定投医药,每月2次,供定投18个月。也可以明年一季度开始定投,每月两次,定投12个月。坏消息现在大家都能看得到,也都反应在了悲观的市场价格当中,甚至投资者现在已经有点过度悲观,那么后面也就未必还有大跌。没准给点阳光就能灿烂,但是这个阳光在哪呢?有哪些好事是我们现在预期不到的呢?这个我还实在想不出来,在这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好事出现之前,用定投的方式可以规避很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