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闯港交所,赛目科技还少了什么突围特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新能源汽车赛道飞驰的不只有汽车,还有一大批“卖水人”。

乘行业东风,近日,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企业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目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光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从行业前景和公司业绩表现来看,赛目科技其实具备较好的成长底色。

据介绍,智能网联汽车(ICV)指配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制动器及其他装置,整合先进的通信及网络技术,实现车辆与人、车、路、云等不同要素资讯交换及共享。

可以看出,ICV是当前智驾时代的必备,鉴于新能源汽车普及度和渗透率不断提高,ICV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我国ICV行业规模约1259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6428亿元,自2023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1.8%。

极具成长性的赛道,也孕育了赛目科技等一批发展势头较为强劲的企业。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赛目科技实现收入分别约1.07亿元、1.45亿元、1.76亿元;同期年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约3757.1万元、4868.6万元、5343.1万元;毛利率分别为59.9%、65.6%、70.9%。

公司市场地位同步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的收入计,赛目科技是我国ICV测试、验证和评价解决方案行业的最大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约为5.3%。

这样的市场表现,也受到不少投资者看好。天眼查显示,2020-2022年,赛目科技共完成了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证券、中关村科学城、共青城军合、北京顺义、北京基石、经纬恒润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赛目科技也获得华为的大力支持。2021年,华为通过旗下的华为哈勃投资公司入股赛目科技,持股2.8%,并与赛目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整体来看,赛目科技目前处于发展的上行区间,成果也较为亮眼,但为何其IPO之路仍然较为波折?

实际上,赛目科技所处行业仍在面临国际化挑战,据专家介绍,ICV仍是一个以海外企业为主导的领域,其中,中国企业的体量普遍偏小,能力的认可度也不高;考虑到产业成熟度,一些国内车企也更倾向与海外头部测试企业合作。

赛目科技虽然为我国ICV产业的龙头,但若将其置于国际舞台中,话语权、产品影响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这也涉及到研发实力的问题。不可否认,赛目科技此前的突围也依托于自身的技术积累,如公司曾自主研发并商业化推出ICV仿真测试、验证和评价工具链SimPro,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这是全球首款获得最高级别功能安全认证的ICV仿真测试、验证和评价工具链。

但从投入数据来看,赛目科技的技术研发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赛目科技的研发开支(包括资本化为无形资产的研发成本)分别为2710万元、3880万元、7640万元,三年累计研发费用为1.42亿元。

当然这也一定程度受限于企业的资金基础。据悉,截至2023年末,赛目科技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8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了3261万元,流动负债总额为5725万元。而随着产品的持续迭代升级,赛目科技或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这种情况下,推进IPO确实具有较强必要性,赛目科技也在招股书中表示,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包括开发升级现有产品和服务、渗透新行业如无人机、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农业等。

可以说,从研发端苦修内功,仍然是赛目科技这类企业的成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