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看中的月之暗面,还在戴着商业化的面纱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月球的暗面是神秘和未知,但人类总有向前探索的勇气和信心”。这或许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成立的初衷。

作为当前大模型这一火热市场中的明星独角兽,月之暗面站在风口上,无论是产品迭代还是资本角力,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松果财经获悉,月之暗面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30亿美元,新的投资者包括腾讯、高榕创投等。

而据天眼查,在今年2月,该公司就已获得超10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约25亿美元。据悉,此次创下了国内大模型领域单笔融资纪录,参与其中的就有阿里巴巴、小红书等互联网企业以及老股东红杉中国、砺思资本等。

有知情人士透露:“当下月之暗面的股东名单,至少囊括二十余家投资方的豪华天团。”显而易见,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标的”。

诚然,当前大模型领域风起云涌,前景广阔,正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系列专题之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全景与机会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2年,我国大模型产业市场规模从15亿元增长至7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6.02%,预计2024年产业规模将达216亿元。机遇在前,投资者必须积极把握。

但月之暗面何以不容错过?投资不是只看到风口,而是有一套内在的筛选标准。有投资者曾指出一个“好标的”,除了具有金融属性,最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会越来越好,或者越来越有价值”。

目前来看,月之暗面的业务发展走势显然是持续上行的。

具体在产品层面,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4月,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网页版访问量达到2004万,较上月上涨60.2%,访问量已经超过文心一言,排在国内同类产品榜的第一位。另外,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2024年3月,Kimi智能助手APP的月活跃用户量是589.7万,Kimi智能助手微信小程序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91.1万。

而当前大模型产品层面的竞争显然是十分激烈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名单有117个。这种情况下,Kimi能够脱颖而出,无疑需要一定实力。

据悉,Kimi主打长文本输出,发布时可以支持20万汉字的输入,是Anthropic的Claude2-100k(约8万字)的2.5倍,OpenAI的GPT-4-32K(约2.5万字)的8倍。而在今年3月,月之暗面宣布,Kimi智能助手在长上下文窗口技术上再次取得突破,无损上下文长度提升到200万字。对于用户而言,Kimi在阅读理解、文献分析、长文写作等任务上具有独特优势。

此外,月之暗面在产品布局上ToC的定位也对其发展产生较大赋能,创始人杨植麟曾表示,“ToC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看到的是一个成为AI时代Super App的机会”。

长远来看,大模型常态化应用以及更大范围的商业落地,必然需在C端开展,通过不断“收割”用户,有望打开更大的商业空间。而且,对于大模型产品的迭代升级而言,C端是天然的“练兵场”。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阶段C端大模型商业化前景仍不显著,尤其是在阿里百度科大讯飞等科技大厂都在推行大模型产品降价的当下,C端大模型要开启收费模式、进一步做好市场教育,其实并不容易。

但考虑到大模型的真正落地,商业化必然纳入相关公司的考虑项。据悉,日前Kimi推出打赏功能,提供了六种不同的选择:5.2元/4天、9.99元/8天、28.8元/23天、49.9元/40天、99元/93天、399元/365天。

对于Kimi是否将就此走向付费,月之暗面相关负责人做出解释:“Kimi还是免费的,不着急的用户在高峰期算力不足时稍等一下也可以继续使用Kimi。”

但这也可以看成月之暗面对商业化的一大试水,而其如何在商业获量和技术投入之间取得平衡,还需交给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