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投资风口的大象机器人,仍处于“破晓”时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机器人“进厂打工”,越来越靠谱了?

对这一问题,特斯拉肯定会率先按下“确认键”。5月初,特斯拉发布的视频显示,Optimus已具备分拣电池、行走、执行工厂任务等能力,并配文“最近正在努力变得有用”。

而除了特斯拉,国内也有优必选、宇树科技、逐际动力、节卡机器人、大象机器人等众多企业,正在齐力规划机器人的“打工生涯”,并获得资本支持。

比如大象机器人。近日,该公司宣布完成Pre-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清辉投资领投、云卓资本跟投,资金将用于人形机器人产线升级及持续研发迭代。而在此之前,其也先后获得云天使、SOSV、东方证券、深创投、真格等一线基金的注资。

具体来看,资本的眼光往往锁定的是有前景的领域,机器人这一板块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就曾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从市场规模来看,机器人产业的“黄金时代”也正在到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超百亿,达到104.71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市场,市场规模达1192.46亿元。

这一背景下,大象机器人加码人形机器人布局,显然具备一定前瞻性。据了解,大象机器人现已发布三款人形机器人型号产品,分别是水星Mercury A1七轴协作机械臂、水星Mercury B1半人形双臂机器人、水星Mercury X1通用轮式人形机器人。

图源:大象机器人官网

另外,据大象机器人CEO宋君毅透露,今年年初,轮式人形机器人系列产品已完成首批产品,正处于交付阶段,预计年底可实现超200台的销售目标。

而纵观公司发展历程,虽然大象机器人当前对人形机器人投入较大重视,但却是以协作机器人起家。

根据官网介绍,公司协作机器人消费级产品有myCobot280\320协作机械臂、ultraArm P340码垛机械臂、myPalletizer 260、mechArm六轴机械臂、myArm七轴机械臂、myAgv智能小车等,专业级产品有myCobot Pro 600等。

图源:大象机器人官网

相关产品也指向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实际上,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的易用性、性价比等优势十分突出,更加匹配当前的灵活生产需要。基于此,相关市场正趋于爆发。

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报告,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1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2%。

在此背景下,大象机器人不断加码自研,也打开了一定增长空间。据公司透露,2023年大象机器人营收近6000万人民币,年出货量超过5万台。

不过,大象机器人能否实现更大的业绩突破,还有待时间验证。

虽然市场上不乏声音认为“机器人产业已经迎来‘iPhone时刻’”,尤其是在AI等新兴技术推动下,机器人走进现实生活似乎不再是愿景,但实际上机器人还有较远的路要走。

大象机器人产品副总裁林鸿林曾认为,“iPhone时刻”的到来,主要在于苹果实现了技术的结合和集成,而相比手机行业,当前机器人的底层硬件技术、硬件产业链显然还非常不成熟,因此难以很快出现一个像乔布斯一样的整合者,目前更需要的是技术研究和突破。

云深处联合创始人兼CTO李超也曾直言,“机器人产业可能只迎来‘摩托罗拉/诺基亚时刻’”。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机器人研发对企业的资金实力也提出较高要求。据了解,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单台造价高达几十万到上百万人民币,这种情况下,融资也基本是机器人公司的发展必选项。

不过,资本既然愿意给予大象机器人等企业支持,也代表其并不急于一时的投资回报,而是有耐心等待产业从萌芽走向成熟。在这一关口,大象机器人等企业更需要放大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