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十年徘徊3000点背后的原因探析——收入&需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里先介绍一个概念,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最基础的第一层是生理需求,包含衣食住行、生育,第二层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是社交需求,第四层是尊重需求,第五层是自我实现需求。这个需求原理揭示了,人只有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关注和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有些人通过投资赚退休金和备用金,这是安全需求;有些人通过投资实现财富增值、提高自尊和社会地位,这是尊重需求。无论是哪一种目的,投资都是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才会考虑的事情。

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49.7%涨到65%,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1.8万元提升到3.7万元,这还是被富人平均的情况。作为对比,美国则是从3.9万涨到5.6万美元。地产狂飙的时代,很多人选择将有限的资金投资到房地产市场。这既能满足稳定居住、结婚生育的第一层次需求,也能通过投资房产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一鱼两吃。十年时间,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上涨了53%,年复合增长率大约为4.9%。2-3成的首付贷款买房,意味着3-5倍的杠杆,部分投资房产的人群会获得超过年复合4.9%的回报。不断攀升的房价从掏空2个钱包,变成掏空6个钱包,普通人投资房产就意味着会挤占其他投资甚至消费。

况且,对小白来说,和楼市相比,股市波动性更强、更复杂、也不像实体房子那么直观。一些投资者只有在明确的牛市出现才会选择进场。所以,过去十年里,对一些普通人来说,有钱优先选择买房,而不是炒股。就像地上有一块金子和银子,如果只能选一个,大部分人都会选金子。

当有限的资金更偏向流入房产,相应的,流入股市的钱就相对减少了。但恰恰,股市的上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的流入。没有新进入的活水,上证指数的“3000点魔咒”自然难以打破。“十年3000不涨”,并不是因为A股本身没有投资价值,而是因为大家没钱来投资。股市的发展,和我们社会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是相辅相承的。诚然,仅从收入层面与房产虹吸效应出发,并不能充分揭示导致A股长期徘徊于3000点的深层原因,毕竟影响这一现象的因素众多且复杂,后续将从另外5个角度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