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腾讯的理由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4喜欢:3

股票市场公司几千家,每个行业也各有龙头、各领风骚,作为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能持有的、能深度研究的企业却十分有限,如何做选择就看个人了。简单来说,从心——选择你能理解的、有你喜欢的品质的公司。


我是一名产品经理,对我来说,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终极追求。这种工作习惯也影响了我的投资理念,让我特别偏向注重用户体验和产品质量的公司。


比如说,我的第一大持仓腾讯,就是一家十分注重用户体验的公司。马化腾和张小龙也是我心中,中国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外界对待腾讯常常抱有很大偏见,觉得腾讯游戏就是抄袭。而作为业内人士的我,站在产品的角度,看到腾讯游戏精良的美术、流畅的游戏体验,对细节的打磨,无不用心。

说一件小事。QQ最原始的图标是一个寻呼机,马化腾很喜欢,算是他个人的寻呼机情节。但团队其他成员觉得丑,想换成卡通形象。马化腾开始不同意,后来说,放到网上让大家选吧。于是美术做了企鹅的卡通形象和寻呼机放到一起,让网民投票。当然,最终企鹅胜出,于是马化腾同意使用企鹅形象。而腾讯也是第一个根据大众意见选择品牌形象的公司。


曾经赫赫有名的3Q大战,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这里面也有一个让我很感动的细节。当时腾讯不得不推出一个“不兼容界面”,所有用户必须对卸载QQ还是360,进行二选一。设计人员提交的第一个方案,卸载360的按钮比卸载QQ的按钮大。马化腾提出修改意见:“两个字体和体积均一样大,给用户一个公平的选择”。有高管不同意,他们提出,360与在金山的竞争中也有过类似行动,“卸载金山”就比“卸载360”的字大好多。可是马化腾却重重拍了下胸脯说:“一样大,来吧。”(资料来自《腾讯传》)

每每想到这个细节,我也会鼻子一酸。作为产品经理,用按钮大小去引导用户行为,是我们惯用的“套路”,而马化腾的坚持,却让我感受到他对用户满满的尊重和对QQ满满的骄傲。


3Q大战闹上法庭,最终的结果,腾讯赢了官司,却输了舆论。其实,这场“战争”本来就是业内对腾讯的不满的宣泄吧。腾讯真的做错了什么吗?并没有。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太优秀了,让我们都没饭吃,那你就错了。

刚烈如我,可能就跳起来反抗了。但是腾讯没有,这个团队竟然开始反思自己,马化腾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说:“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马化腾不止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还在各地召开了10场“诊断腾讯”的座谈会,让业内人士和媒体来批评自己。我后来看了一些会议内容,某些发言言辞尖锐,就好像居高临下的法官,遇到不还嘴、不辩护的被告,宣泄地畅快淋漓。

这场大战的种种,让我看到了一个柔软的腾讯;而大战之后,马化腾给了大家一个更开放的腾讯。这个团队,不再想着所有事情都要自己来做,他们不止将自己公司的内部资源向外部的合作者开放,还以不控股投资的方式,用自己的资金和流量去扶持新兴企业。


后来的腾讯,还有了张小龙,一个当之无愧的中国乔布斯。首先要说,乔布斯是我个人的唯一偶像,我太喜欢乔布斯的极简审美和对产品的极致追求。记得乔布斯曾说:“这个世界有苹果会更美好”,戳中我泪点。张小龙真的很像乔布斯,不论是审美还是对产品的专一的热忱。要是看过张小龙的演讲,你会发现,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从用户体验出发。而微信无疑也是体验最好的app,没有之一。

只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微信的新功能——拍一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别人拍你时显示的字体要比你拍别人时显示的粗和大。这显然是经过考虑的细节——因为每个人就是更关注自己。


曾有朋友问我,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说三个:社交产品(QQ和微信)、庞大的投资体系和优秀的管理层。还有半个是:游戏业务。

细思腾讯,有一些十分有趣的东西。比如说,腾讯的模式跟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很像。巴菲特是利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然后运用自己强大的投资能力,创造了伯克希尔“帝国”。腾讯就像是互联网界的伯克希尔——利用游戏创造的现金流,投资最有潜力的的互联网企业——我相信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未来,腾讯这帮人比我们看得都准。

今年的半年报出来后,我发现,腾讯的投资业务收益非常丰厚,只不过由于资产分类的原因,没有体现在利润表里。考虑到这些未体现的投资收益,当时35倍的市盈率(以今年1200亿净利润估算)并不高,这就是我在9月下旬以505港元加仓腾讯的原因。

其实一直以来,市场都对腾讯的投资业务抱有偏见,认为这并不是腾讯的主营业务,在给腾讯估值时也要扣除这一块的收益。但其实投资互联网中有潜力的新企业,早就是马化腾的既定方针,是腾讯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总有一天,市场会认识到,“腾讯控股”货真价实。

至于游戏是否能一直给腾讯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呢?反正作为业内人士,我挺有信心的。也可以给大家透露一句:国内游戏行业的老三、老四、老五……都经常换,但老大腾讯、老二网易,从未变过。


还有一个细节。一个优秀的企业,通常只有一个最厉害的人物,比如阿里巴巴有马云、字节跳动有张一鸣、美团有王兴、小米有雷军,但腾讯竟然有马化腾和张小龙。说起来,张小龙做的极简的微信,跟腾讯系其他繁复的产品真是一点也不一样。而且从张小龙加入腾讯开始,马化腾就十分宠爱他(比如说,张小龙不喜欢深圳,马化腾就为他开了广州分部),这莫名的CP感是怎么回事。

繁复的腾讯系里诞生了极简的微信,有趣。这也是腾讯包容和革新的一种体现吧。其实也曾有腾讯其他高层要求在微信里加其他有的没的功能,张小龙说:“可以,等我离职以后。”

就很帅,有木有!


可以看到,我重仓腾讯,很大层面上是人和产品的因素。仅仅只是这样,就够了吗?对我来说,够了。对你来说,你要自己判断。

反正从第一次买入腾讯开始,我一股没有卖过,一直都是持续买入状态。美国禁用微信也好,出台反垄断政策也好,我只要想一想:马化腾和张小龙还在腾讯吗?微信还是那个世界上最好用的app吗?两个回答都是:是。那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无所谓了。

我也不想在腾讯上做波段,只想努力工作,积攒更多腾讯股票,就很快乐。反正想骗出我的腾讯股票,那是万万不能的。


而我不选阿里,也是同样的原因——我不喜欢马云这个人。首先,马云的个性是比较张扬的。比如在09年阿里的股东大会上,马云说阿里是“很独特的”,他们的模式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我心里的os是:鼻子要翘到天上去了。我个人更欣赏内敛、低调的企业家。

更重要的不喜欢是,马云这个人精得很。马云曾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后来随着阿里在香港退市,给当年看好马云的股东一个残酷的结局,而马云也实现了他股东第三、可有可无的“心意”。这事在当年,真真伤害了不少股东的心,马云的不厚道也可见一斑。

这事久远,咱们说点近的,蚂蚁IPO中止的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其实这事也,细思极恐。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前,国家必然小范围内征求过业内意见,马云作为互联网大佬,必定提前就已知晓。然后他是怎么做的呢?加速蚂蚁上市进程,必须赶在政策出台前,这样蚂蚁的股票才能卖个好价格。要是管理办法出台后再上市,蚂蚁就给不到100多倍市盈率的估值了。

如果真如马云所愿,蚂蚁在管理办法出台前上市,那马云的钱反正已经落袋为安了,至于由此引起股价暴跌、股民大亏,他大概也不在意吧——恶意揣测,多多少少就有点割韭菜的意思吧。

所以,不管阿里的生意模式有多好,阿里的股价涨多高,都雨我无瓜。我都不会与之为伍——毕竟,我可不想被马爸爸的聪明的脑袋瓜给算计了。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股市有风险,买入需谨慎!


全部讨论

2020-12-01 08:07

写得很好。
对比阿里和腾讯,我更认可腾讯,一个原因是阿里不本分,私有化支付宝、阿里巴巴香港退市、蚂蚁金服隐瞒政策拔高估值突击上市,都是不本分。

2020-12-01 10:27

阿里的确没那么差,我在香港阿里4块钱买进,退市的时候是用12块8收回去,那时候股价是六点多块。
马云是很精明,如果真的是那么精明的话,应该等蚂蚁金服上市了,其实那时候就差两天而已,监管的办法也没有可能一下子出来,如果只想赚钱,不发言或者发言低调一点,那收割韭菜本来是妥妥的。

2020-12-01 08:29

这是我看过的腾讯分析非常棒的文章。作者不仅了解腾讯的产品和业务,同时对管理层了解的到位,对阿里和马云看的很透。

2020-12-01 00:15

有道理,不过阿里没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