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解盘|除了锂电,还有谁需要供给侧?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句话:重视新一轮供给侧改革!降库存(供给侧),补断板(新质生产力)

一、大方向:

指数指数直接创了阶段近期新高,3154.32点,而且还留了一个缺口。红盘家数直接4151家。昨天还不到1000家,今天直接4000多家。红盘多的方向,非热点主题,基本是低位的机构爱好者。

上涨家数4151家,下跌家数845家。涨停家数也不过比昨天多7个,跌停数量1家。高标方向,蔚蓝生物承接了7板。从这个情况来看,蔚蓝生物突破了之前军工奥维通信的6板威压,持平了中衡设计

那么,后续是否有机会突破8板的空间,跟上前一个莱绅通灵

蔚蓝生物7板承接上的时候,集合竞价首板出现了星光股份天际股份。这两个都是锂电池板块

今天市场最大的暴动是锂电板块的暴动,供给侧改革。

当前7板的威亚下,需要注意板块之间的切换。从高到低的切换,从医药赛道切换到别的地方?还是继续在医药板块挖掘补涨?

重点是目前这种情况,还有哪些行业需要供给侧?

熟悉的味道,2016年的时候,政府也启动了一轮供给侧改革。

2016年起,供给侧改革方面,政府提出了“三去一补一降”的工作重点,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意思就是去低效供给,用高效的供给补回来。

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善和优化供给侧结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经济策略。

熟悉的味道,2016年的时候,政府也启动了一轮供给侧改革。

2016年起,供给侧改革方面,政府提出了“三去一补一降”的工作重点,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意思就是去低效供给,用高效的供给补回来。

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善和优化供给侧结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经济策略。

供给侧改革就是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使得整体的经济效率得到提高。这次的锂电池“供给侧改革”就提到了高能量密度指标,目标就是淘汰落后的低能量密度的锂电池产能。

除了政策上的供给侧改革,今年有一些行业在没有政策影响下供给端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比如小金属的锰:澳大利亚矿业公司South32此前透露,由于基础设施损毁,预计公司码头运营和出口销售将暂停至2025年一季度。这一事件预计将对全球锰矿供应量减少约241.5万吨,约占全球锰矿产量超11%。此外,有媒体报道,南非全国矿工工会正抗议大规模裁员计划,否则将进行罢工。

比如染料:4月22日,辉柏赫向德国布伦瑞克的主管破产法院提交了对其资产启动常规破产程序的申请。辉柏赫是全球领先的有机、无机和防锈颜料及颜料制备物生产商,其生产的苯并咪唑酮类、喹吖啶酮类等高性能有机颜料在全球市场占比近10%。这部分产能停产带来的供给缺口有望被国内企业填补,各家企业也在密切关注当前的市场动态,后续或将有适时的提价动作。

另外,5月7日,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分别对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个省(市)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有投资机构认为,环保督察、限产等政策影响磷矿石以及萤石供给,利好具有资源优势的磷化工头部企业,并且萤石价格中枢上行提振氟化工行业景气度。

二、大资金

量能上来,大容量票就有空间了。

三、当前的强势板块

锂电池。

龙一:百川股份 龙二:百合花。一字个股:天际股份 星光股份

原因分析:工信部公开征求意见拟引导锂电企业减少产能扩张。指导意见希望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规定研发费率不低于3%,上一年的产能利用率不低于50%

本质原因:行业去产能。接下来可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都会有类似的措施。

医药板块

原因分析:再生医学获得资金认可,延续昨天的热度。

蔚蓝生物7板。泰林生物2连板。星湖科技4天3板。济民医疗一字三板。

低空经济

原因分析:跟着大盘普涨,板块修复。值得注意的是,板块是缩量上涨,推升乏力。

军工

军工电子以及成飞概念上涨靠前。基本机构票主导。

四、拖累大盘的板块

数字经济

本质原因:数字经济不在风口,轮动角色。

五、谁还在或者需要供给侧去库存?

1、房地产行业。

2、农业。农业企业要加强科技投入和产业链整合。

3、新能源汽车。

4、光伏行业。近期传出欧洲部分地区将中国廉价的光伏组件作为栅栏使用。光伏行业是最需要供给侧改革的。当年玻璃、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均有类似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1月4日,学习时报中提到一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提到要从供给侧来看,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有巨大的生产能力。

但存在着“全而不优”“全而不强”的问题,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如水泥、钢铁中的建材等产能由于房地产投资偏弱而过剩;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投资增长速度过快,但下游相应消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而出现内卷式竞争和过剩;一些原计划出口的产能则由于外需的变化而出现过剩。二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此外,供给体系的安全性稳定性还有待提升,有些关键核心技术的供给严重依赖国外,存在“卡脖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