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互联网老兵自述:如何筹到1.6亿粮草攻城略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几个月前,移动医疗领域再现亿元级别巨额融资,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就医160宣布获得基石资本与光信资本合投的1.3亿元B轮融资,这轮融资令就医160的估值达到1亿美元。


从7月末开始,资本寒冬论甚嚣尘上,“融资难”成为堆压在创业者们心头的大山,无独有偶,近期频发多起的巨头合并潮,让O2O领域的创业环境更加雪上加霜。


10月22日,“梧桐会#112期深度沙龙-O2O专场”在深圳南山软件产业基地梧桐会馆召开,特邀就医160创始人兼CEO罗宁政、小区管家创始人兼CEO林义平、美丽加创始人兼CEO马晓光,与在场60名创新企业家及投资高管一起,共同探讨了O2O的创新之道与生存法则。




就医160创始人兼CEO罗宁政演讲精华



今天第一次来到梧桐会馆,看到这个中国首家众筹型创新企业家专属会馆,作为会馆创始股东之一,感到非常震撼,感谢老苗的邀请(梧桐会CEO)。


我是做计算机出身,也有若干年的IT工作经验。2004年由于兴趣,注册了ww.91160.com这个域名,一开始也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开设了一个医生社区,用医生博客的形式切入市场,然而用户量并不多,效果不理想。后来想做一个为医院服务的产品,走了很多弯路,随着不断深入对行业的了解,加入互联网思维后,才发现做医疗平台的核心是医疗资源,2010年政府支持发展网上挂号,这与我们的战略切入点吻合,在市场环境需求和政策利好的环境下,我们抓住了机遇,于是就医160健康医疗平台应势而生。


我们起点虽然比同行晚,但在行业下的苦功却不比同行少,医疗O2O是一个垂直深化的重模式,又是民生服务,受政府影响大,就医160凭借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深刻理解,主要有以下心得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看到痛点不是关键,关键是找到通点


传统医疗的痛点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信息不对称、就医耗时过长、就医体验差”几方面,就医160找到的通点是:


三方协同:政府出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建设、就医160出技术建设,各自发挥所长,共同推动行业的彻底重塑和改造。


整合资源:整合城市级医院资源,实现医院号源统一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医疗数据集中管理。


平台模式:建立开放平台生态,提供医院-医生-患者三端产品覆盖,高效连接并打通三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并整合BAT及医疗产业资源,引入保险、支付、可穿戴设备等第三方服务商。


产品设计:
医院端:提供“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建立云端SaaS“互联网+”运营支撑系统,医院可实现排班管理、慢病管理、专病档案、随访管理,提升运营水平。
医生端:提供患者管理工具,预约管理、转诊建议、病例建议、随访计划”,提升出诊效率。
患者端:提供“诊前挂号-诊中支付-诊后随访-健康咨询”全流程就医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O2O的核心价值是连接和提升效率


就医160定位清晰,就医160是一家医疗细分行业的SaaS服务商,本身不做服务,只做连接,把医疗服务及产业资源与用户串联起来。聚焦B端服务,通过IT手段提高技术研发投入和团队投入来增加优势,用一整套产品用来优化和提升医院运营水平,大幅度提升效率,在B端形成优势后,才有改善C端体验的条件。


通过改造:一是得到效率大幅度提升:服务升级前就诊平均耗时295分钟,服务升级后平均耗时65分钟;二是流量激增:医院用户5000+、平台医生41万+、实名注册用户5000万+、累计服务人次1.5亿、日均服务人次100万+、移动连接用户占比60%+(截至2015年10月)



善于合作,借力打力,不做独孤求败


与巨头合作,获得资源支持,不但增加投资方和合作方的信心,而且不必受到巨头剿杀;把B端做深,走出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阿里健康:在互联网医疗挂号、加号、咨询等服务项目上展开合作。


百度:合作旨在补齐百度医疗资源上的短板,为百度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在线预约挂号、咨询、便捷就医、疾病监测、医疗健康档案和私人医生等站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腾迅:则主要通过微信“城市服务”展开,据微信方面透露,微信“城市服务”板块旗下的“医院挂号”目前已接入了就医160。



排兵布阵,合理调配线上线下


就医160团队将近600人,线上线下各占一半,先聚焦B端服务,问诊拿药缴费放到线上,不可替代的问诊服务放到线下,分别攻克,极大地提升了时间效率。



反对补贴,不盲目跟风


医疗领域最高的效益应该是找到最好的医生,而不是盲目补贴,医生其实是手艺活,有患者有流量,医生就愿意过来。我们也做过小范围的补贴,但作用不大,在中国,医疗成本比较高,几元的补贴根本毫无意义。


据罗宁政所述,融资所得资金,则将重点用于市场扩展,在巩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向全国市场拓展。“我们原本业务主要集中于华南地区,下一步将扩大市场范围,向华北、华东等地区拓展,同时将原有的优势市场例如深圳等做深。计划是用3年时间覆盖80%的全国二甲以上医院。”期待就医160的攻城略地上不断传来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