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6复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周三沪指低开,最后探底回升,两市成交额合计9661亿。盘面观察,钢铁、建筑装饰、房地产等行业涨幅居前,电力设备、电子、国防军工等行业跌幅居前。两市涨停106家,跌停19家,北向资金净卖出额53.21亿。沪指涨0.02%,报3283.43点,深成指跌0.45%,报12172.91点,创指跌1.24%,报2633.91点。

隔夜外盘受到乌克兰与芬兰等国家加入北约变数的影响,外围市场出现调整,进而影响A股低开后一度探底。不过在房地产、水泥、钢铁和石油等行业的带动下,A股逐步摆脱颓势。今天最耀眼的莫过于房地产行业,整个行业掀起涨停潮。主要原因在于清明假期期间,恒指的内房股全面上涨。消息面上主要还是受到衢州市和秦皇岛宣布取消限购影响。衢州市是全国第一个限购、限售政策同时优化的城市,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3月份以来,已经有包括郑州、哈尔滨、青岛、福州、衢州、秦皇岛在内的六城对限购限售政策进行了松绑或取消,充分说明调控放松进入新阶段,即从此前降低首付的做法转变为对“五限”政策的松绑。自从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指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以来,A股房地产板块涨幅已超30%。我们最近也整理了房地产调控放松的逻辑。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对经济拉动最直接的要数投资,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受到国内外疫情与国外担心供应链安全等因素影响,已经很难像之前那样超预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被赋予较大期待,但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意味着“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希望财政资金大面积逆周期投资已经不现实。而民间资本的顺周期属性很难像财政资金那样发挥逆周期调控效果。

所以,稳经济仍需稳地产,各地“因城施策”放松地产调控政策是对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捍卫。有机构统计2020年,房地产及其产业链约占我国GDP的16%,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3%,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专项税合计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7.6%。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稳经济需稳地产,今年要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速,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