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番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5
您这个回复我理解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的,一个是生意的,我来拆解一下,逐条分析。我先整理一下你的观点。技术上,你提到的第一点是预测大模型是否已经逐渐趋于成熟,ASIC卸载通用算力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拐点,举了TPU的例子。二是你认为AI基础模型未来可能是一种寡头垄断形态。生意上,你认为CSP觉得NV贵所以要私有化一些专用计算,你观察到现在玩家们都在搞自研,似乎这将成为一个趋势。如果大模型形态逐渐固化,且有产权寡头化的倾向,ASIC获得巨大份额就成为可能,我的理解大差不差吧。
我来谈谈我的想法,我觉得AI的未来不一定会被CSP垄断,它可能是云到边缘再到本地的非常民xxx主的形态,算力的需求会下沉,私人AI必然有极大空间。从老黄近期反复强调的,AI的第二波浪潮可能由CSP引领,但出于商业、安全和文化的考虑,寡头垄断也未必是最可能的终极形态。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没啥说服性。接下来我们仅从生意角度来进一步分析。请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英伟达的GPU降价,会是什么局面?
这里先不论TPU是前gen-AI时期的产物,当下这个时点,CSP的ASIC利润率有多少呢?如果英伟达打价格战,CSP怎么接招?是要考虑生意,还是考虑战略?那么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为什么英伟达有那么多margin?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本源问题。英伟达的GPU之所以利润极高,无外乎需求严重大于供给,导致整个产业链都产能受限,即便大家玩命三班倒,也满足不了当下的需求,造成一卡难求的局面。那我再问一个问题:
既然供不应求,GPU芯片的制造者,比如TSMC是不是也大赚?
答案是TSMC不咋赚钱。TSMC这个生意模式非常奇葩,越先进的制程越不赚钱,利润率越低,越成熟的制程才越赚钱。为啥会这样?那是因为越先进的制程客户越少,只有苹果那种自然垄断地位的巨企寥寥。即便次先进制程,TSMC在面对英伟达也是缺乏议价能力的。
分析完上下游,也许就明白了英伟达的GPU上面压TSMC及整个产业链,下面压着客户的现实,它不赚钱谁赚钱?CSP有达成这个产业链支配地位的可能性吗?我是看不到。那第三个问题,:
如果ASIC不是个赚钱的生意,为啥大家还都自研啊?
除了美其名曰的战略或安全的理由,我觉得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因为AI产业的规模化现状还不是完全展开的形态,一言以蔽之就是没出清。我一直在强调,我们需要等等明年这个时候再看看,就是在等TSMC等产业链受限因素的逐步解除,届时英伟达引领的规模化大幕才会真正拉开。在短短数年内,它可能会把GPU的产业形态塑造成极具成本收益比的模样,让CSP不得不从TCO角度屈服于产业支配者,即便寡头们再考虑战略或安全,自研专用芯片就是赔钱的不划算的,当供需趋于平衡时,英伟达的margin也会回归的,从而进一步击穿自研芯片的成本线。这不是我的臆想,这是每个规模化产业用钱书写的规律。
届时,就算有ASIC的替代进程,我不认为那一定就是CSP来主导研发,甚至更可能是英伟达来卸载自己GPU的专用需求,专业的事儿还是专业的人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