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英伟达股东在一个月内赚了360亿美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英伟达在昨日晚间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同时也比微软和苹果创造了更多的亿万富豪。目前市值第二的美国公司微软Microsoft)(市值为3.3万亿美元),董事和高管合计持有这家软件巨头不到1%的股份。市值位居第三(3.29万亿美元)的苹果(Apple)也是如此。然而英伟达的董事和高管持有公司4.23% 的股份,总价值超过130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掌握在黄仁勋手中。

在过去两年里,首批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的两家公司一直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为人知的苹果(Apple)和微软Microsoft),但第三家公司即使在十年前最敏锐的投资人也难以预料到。

英伟达Nvidia)在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仅三月后,上周又达到3万亿美元,这标志着牛市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这一行情仍未放缓。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之后,这家芯片设计公司市值增长了八倍,成为这次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的最大赢家。

没有人比黄仁勋从英伟达的飞速崛起中获益更多。五年前,他的身家约为40亿美元,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546位。就在一年多前,他的身家也不过才21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76位。

“下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黄仁勋在公司5月份的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当时其身家已飙升至1000亿美元,“许多公司和国家正在和英伟达合作,将花费万亿美元建造的传统数据库转移到加速计算上,并建立一种新的数据库——人工智能工厂,生产一种新的商品,也就是人工智能。”

英伟达在截至今年1月的最近一个财年中,营收为610亿美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而且其利润率也是同等规模公司无法企及的,净利润达到300亿美元。其增长率在截至今年4月的第一个季度进一步上升,营收达到2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2%;单季度净利润为150亿美元,总资产增长率17%,达到770亿美元。这些数据于5月22日公布,未能及时计入福布斯全球2000强榜单中,但假如被采纳的话,足以将英伟达推入前100名。(G2000榜单采用截至5月17日的数据进行排名)

“通常你在初创公司才会看到这些增长数字。说实话,老牌公司很少有三位数的增长率,”派杰投资(Piper Sandler)半导体行业分析师哈什·库马尔(Harsh Kumar)说,“但是这家公司将在截至2025年1月的本财年以这种增长速度,实现1000亿美元的收入。”

英伟达的增长几乎完全来源于其在图形处理器(GPU)设计行业的主导地位,GPU占其收入的大部分。该公司于2006年创建了CUDA编程语言专利,已成为GPU编程的黄金标准。在最近的人工智能浪潮到来之前,这些芯片主要用于游戏中的图片渲染、视频编辑以及可视化。它们具有在并行轨道上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独特能力,后来其用途又被扩展到语音翻译、转弯时在地图上跟踪方向等应用领域。如今,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创造了许多需要高计算能力的新应用,英伟达的GPU变得奇货可居。

其他几家公司也搭上了英伟达崛起的顺风车,成为GPU领域的次要参与者,包括在全球2000强中上升了200多位,排名第343位的超威半导体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其首席执行官、亿万富豪苏姿丰(Lisa Su)在4月份表示,公司预计今年数据中心GPU收入将达到40亿美元,虽然远不及英伟达在同类别中近1000亿美元的预测收入,但仍然超过了其他所有公司。其股价去年上涨了25%,与2023年年初相比上涨了150%。AMD目前的市值为2600亿美元。

大和资本(Daiwa Capital)分析师路易斯·米斯乔西亚(Louis Miscioscia)说:“英伟达制造GPU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与之相关的所有软件、所有专攻这一领域的开发人员等等,这赋予了他们巨大的领先优势,占据了90-95%的市场份额。”

另一家硅谷老牌公司博通Broadcom)比英伟达早两年于1991年成立,更好地适应了新的半导体格局,并与谷歌Google)、Meta这样的科技巨头达成了利润丰厚的定制芯片交易。去年11月,该公司以69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云计算公司VMWare,股价自2023年初上涨了165%,市值也随之水涨船高,创纪录地逼近7000亿美元。博通在今年的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上升了60位,排名第74位。

库马尔表示:“博通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他们不生产现成的芯片,而是与特定的客户合作。从整体上看,在GPU领域英伟达排第一,博通第二,AMD第三。英特尔落后一大截,位居第四。”

英伟达究竟如何成为“印钞机”的?

虽然黄仁勋是英伟达最知名的股东,但还有其他很多人也从该公司不断上涨的股价中受益。最大的受益者包括该公司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和法律总顾问蒂姆·特特 (Tim Teter)等其他五位高管,以及四位独立董事会成员,他们的持股加在一起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其中一位董事会成员是亿万富豪马克·史蒂文斯(Mark Stevens),他于1993年首次接触英伟达,当时这家芯片公司刚刚成立。那时,红杉(Sequoia)的创始人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接到了LSI Logic创始人威尔弗雷德·科里根(Wilfred “Wilf” Corrigan)的一通电话,而史蒂文斯当时是红杉的一名新晋合伙人。根据史蒂文斯的说法,科里根告诉瓦伦丁,“有个年轻人在LSI工作,我很遗憾他要离开了,但你们应该看看他。”于是,瓦伦丁和史蒂文斯约了黄仁勋见面,黄仁勋向他们提出了成立一家为PC游戏设计三维(3D)图形芯片的公司的想法。史蒂文斯说:“我们觉得这个想法很有趣。”根据PitchBook的数据,红杉向这家公司投资了100万美元,当时其初始估值仅为700万美元。史蒂文斯曾在英特尔Intel)工作,当时是红杉资本关于半导体的年轻专家,后加入了英伟达董事会。2006年,随着红杉的合伙人当时纷纷退出上市公司董事会,开始专注于非上市公司,他也退出了英伟达董事会;2008年,史蒂文斯开始逐步退出红杉的工作,于是黄仁勋邀请他重新加入。史蒂文斯现在拥有价值约50亿美元的英伟达股份,主要来自他在红杉资本时做出的早期投资。但他表示,他不是为了钱留在英伟达董事会的。“我喜欢我们的董事会。我认为这可能是美国最好的董事会。”

1997年,现风险投资人、前科技公司高管布鲁克·西威尔(Brooke Seawell)被另一位科技公司高管哈维·琼斯(Harvey Jones)说服也加入了英伟达董事会。两人相识时,西威尔是新思科(Synopsys)的财务和运营部高级副总裁,琼斯是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时,英伟达“所在的图形半导体领域竞争非常激烈……而它的首席执行官才30多岁,在创立这家公司前甚至没有做过副总裁(VP)。”西威尔回忆说。“我看了看,说,‘老弟,我觉得它不太可能成功。’”然而,1993年就加入了英伟达董事会的琼斯很会说服别人,英伟达当时正在寻找一个具有财务和公司上市经验的人,而西维尔正好在新思科技公司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他现在在英伟达的持股价值约7亿美元。

相对而言,英伟达的董事和高管拥有公司大量股份。根据其最新代理文件显示,在目前市值第二的美国公司微软Microsoft)(市值为3.3万亿美元),董事和高管合计持有这家软件巨头不到1%的股份。市值位居第三(3.3万亿美元)的苹果(Apple)也是如此。然而根据英伟达的代理文件,截至 3 月 25 日,英伟达的董事和高管持有公司4.23% 的股份,总价值超过130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掌握在黄仁勋手中。造成持股比例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英伟达不同,微软和苹果的创始人都不再担任董事会或高管职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金融学教授本杰明·赫马林(Benjamin Hermalin)通过电子邮件表示,像黄仁勋这样的高管持有大量公司股份有两大影响。“首先,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层持股会使他们更关心公司的价值(股价),这对其他股东来说是件好事。”。但这也可能使团队过于谨慎,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多少资金被绑定在股票上。

不过,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迹象表明黄仁勋开始厌恶风险。

与此同时,现在很容易理解这些董事会成员以及关键内部人士为什么会持有如此多的股票,至少在其股价创下这些历史高点之前是这样的。但在早些时候,情况并非如此明显。英伟达于1995年发布的第一款芯片失败了。根据红杉资本的播客回忆,在开发第二款芯片的过程中,黄仁勋和团队判断架构完全错误,并停止了开发。“从1993年到1997年,我们几乎破产了三次,”董事会成员史蒂文斯说,“黄仁勋说过的一句话是:‘我们距离破产只有30天了。’”

黄仁勋在红杉资本的播客中解释道,英伟达在第三次尝试设计芯片时,反其道而行之,先解决软件问题,从而扭转了局面。由于资金不断减少,公司快速推进,下一款芯片终于取得了成功。在2000年代初,该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图形处理器(GPU),在视频游戏图像渲染方面广受欢迎。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英伟达发现企业和学术界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都在使用其GPU来运行神经网络——也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并创建了本土超级计算机。这促使公司决定押注于人工智能计算,尽管当时这个市场尚未显现。这一赌注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然而,在该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人错过了数十亿美元的收益,那就是英伟达的联合创始人、前首席技术官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他在1999年英伟达上市时持有与黄仁勋相同数量的股票,但在20多年前离开了公司。如果他没有卖掉这些股票,他本可以成为千亿富豪。去年普里姆向《福布斯》透露,他在2007年前出售或捐赠了他所有的英伟达股票,并正在资助打造一台量子计算机,其价值是他目前不到5000万美元身家的三倍。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前工程副总裁克里斯·马拉乔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自二十年前离开以来对英伟达股票的处理情况不明。2002年的时候,他还持有7.73亿股英伟达股票(分割调整后),但是自那以来,他一直未被要求披露其持股或销售状况。我们试图联系了马拉乔夫斯基但未果。

在两位联合创始人离开高管岗位后,公司的发展也没有受到影响。在英伟达董事会工作了近27年的西维尔将业务的稳步发展归功于黄仁勋的领导。“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概念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黄仁勋看到,通过足够的计算能力,它可以变成现实且实用。”西威尔说。黄仁勋不仅将部分时间花在技术上,还专注于团队合作和帮助员工从事他们热爱的工作,这反过来又促成了非常低的员工流动率——西维尔说英伟达的员工流动率仅为3%,而大多数硅谷公司为15%。

西威尔说:“黄仁勋是最有资格说我们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的人,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但我们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不断变得更好。”

以下是10位因持有和买卖英伟达股票而身家增长最多的现任董事和高管,他们的财富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总计增加了360亿美元。

身家和持股价值数据更新截止至6月14日(周五)。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为扣除预估税款后的净值,按年升值。

黄仁勋 (Jensen Huang)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

身家:1150亿美元

目前持股价值:1140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15亿美元

图片来源: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S

从学生时代在肯塔基州一所乡村寄宿学校打扫厕所开始,黄仁勋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尽管如此,他在2月份的Acquired播客中表示,如果时间倒流,他不会创办英伟达,因为他当时低估了这件事情的难度。他说自己一直在工作,每周七天,不分昼夜。上个月,他在与Stripe联合创始人帕特里克·克里森(Patrick Collison)的对话中也提到:“我坐在电影院里,电影结束也想不起来任何情节,因为我满脑子都是工作。”同时他也表示,他不喜欢一对一的会议,也不喜欢解雇员工。今年3月,黄仁勋通过了一项新的交易计划,将在明年出售600万股英伟达股票,占其持股不到1%。

马克·史蒂文斯(Mark Stevens)

英伟达董事会成员

身家:87亿美元

目前持股价值:52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4亿美元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MARK STEVENS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人,史蒂文斯在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担任合伙人期间,投资了贝宝(PayPal)、领英(LinkedIn)、谷歌(Google)和英伟达。据PitchBook数据显示,英伟达成立于1993年,当时的估值仅为700万美元。1993年至2006年他加入了英伟达董事会,离开两年后再次加入。同时,他也是金州勇士队(Golden State Warriors)的小股东之一,并在过去一个月出售了超过1.2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史蒂文斯在2021年离开红杉资本,现在主要通过自己的公司S-Cubed Capital进行投资。

坦奇·考克斯(Tench Coxe)

英伟达董事会成员

身家:57亿美元

目前持股价值:48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4亿美元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NVIDIA

与史蒂文斯一样,考克斯也是一名风险投资人,代表早期投资方Sutter Hill Ventures。英伟达一成立,他就加入了董事会。虽然他在2020年离开了Sutter Hill,但他从未离开过英伟达,现在已经在该公司董事会任职了三十多年。考克斯是公司内部第三大股东,他还是Sutter Hill投资的软件公司Snowflake的股东。

哈维·琼斯(Harvey Jones)

英伟达董事会成员

身家:14亿美元

目前持股价值:10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3亿美元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NVIDIA

1993年,琼斯与史蒂文斯和考克斯一起加入了英伟达董事会,三十多年来一直是创业者、高科技公司高管和风险投资人。他创办了Daisy Systems和Tensilica,并担任电子设计自动化公司新思科技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目前市值超过800亿美元。如今,他主要通过自己的公司Square Wave Ventures进行投资。

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

目前持股价值:7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5000万美元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NVIDIA

克雷斯是英伟达的执行副总裁和首席财务官,她在2013年加入英伟达,当时公司收入仅为43亿美元。她帮助公司实现了历史上最大的收入增长之一:截至1月份的财年,英伟达收入达到609亿美元,是十年前的15倍。克雷斯是在她两个儿子(当时8岁和10岁)的影响下加入了英伟达,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最喜欢的电脑游戏的芯片都是这家公司设计的。(她的两个儿子现在各自拥有400股英伟达股票。)在加入英伟达之前,克雷斯在思科(Cisco)担任了三年的财务总监,并在微软工作了13年。

布鲁克·西维尔(Brooke Seawell)

英伟达董事会成员

目前持股价值:7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6000万美元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NVIDIA

西维尔在1997年加入英伟达董事会,当时他是NetDynamics(一个应用服务器软件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该公司在1998年被IT及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Sun Microsystems收购。2000年,他转向风险投资,首先在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任职,后来在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工作。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25年作为运营高管,近同样长时间作为风险投资人,他参与了12次IPO,包括英伟达和数据可视化公司Tableau,以及13次收购。西维尔还是一位狂热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曾在全球各地进行过二十多次骑行度假。用他的话说,“这是深入体验一个地方或地区的一种方式。”

杰伊·普里 (Jay Puri)

英伟达执行副总裁

目前持股价值:5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1.5亿美元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NVIDIA

普里是英伟达的资深员工,现任执行副总裁,负责公司的全球现场运营,包括市场战略。在2005年加入英伟达之前,他在Sun Microsystems工作了22年——英伟达联合创始人普里姆(Priem)和马拉科夫斯基(Malachowsky)在创建英伟达之前也曾在该公司工作。

蒂姆·泰特(Tim Teter)

英伟达法律总顾问

目前持股价值:3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无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NVIDIA

作为英伟达的法律总顾问,他于2017年加入英伟达,目前已经积累了价值超过2.5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此前,他是科律(Cooley)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代表高通和苹果等公司处理了多起备受瞩目的专利和技术案件。在进入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之前,他曾在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Lockheed Missiles and Space Company)担任工程师。他只在捐赠或支付限制性股票单位归属所欠税款时处置过英伟达的股票。

黛博拉·肖奎斯特(Debora Shoquist)

英伟达执行副总裁

目前持股价值:2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1.3亿美元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NVIDIA

她于2007年加入英伟达,目前担任运营执行副总裁,负责管理英伟达位于圣克拉拉的125万平方英尺总部。相较于其他英伟达的大股东,肖奎斯特出售持股的比例更高。她曾任职于JDS Uniphase, 相干公司(Coherent)和 昆腾公司(Quantum)等。

马克·佩里(Mark Perry)

目前持股价值:2亿美元

出售股票所得现金估值:4000万美元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NVIDIA

佩里自2005年以来一直是英伟达董事会的独立成员,在不同行业担任过各种职务,包括生物技术巨头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的法律总顾问、首席财务官和运营执行副总裁。他还曾在科律(Cooley)律师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在三石风险投资公司(Third Rock Ventures)担任过几天驻场企业家,并担任过生物制药公司Aerovance的首席执行官。他目前为多家公司和非营利组织提供咨询服务。

本文译自

网页链接

文:Hank Tucker

翻译:Sunny&B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