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开始失宠了?| 外企在中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中国激烈的顶尖人才争夺战中,跨国公司的表现一再输给中国本土企业。

随着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更多跨国企业来到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神州大地,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前进,而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也成了众多跨国公司不可忽视的重地,大量外企纷纷涌入,在这个人口大国设立分支机构,毕竟庞大的人口基数,也面临着更多的需求,也意味着前景更广阔的市场。

在曾经的中国百姓眼里,能吃一顿肯德基,都会高兴上好几天,但如今肯德基、麦当劳早就是再平常不过的快餐,沃尔玛、家乐福随处可见,跨国公司的产品,早就不是旧时的王谢堂前燕,而是已深入到了寻常百姓家,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不断,中国也融入了全球的产业链。

但跨国企业的日子,却开始逐渐变得艰难。

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在一方面,没有永远的风和日丽,全球经济有涨潮,自然也有退潮,这是一个周期性的螺旋式上升。自2016 年起,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并导致了失业率逐渐上升。在量化宽松的政策过后,政府的调控力量只是一部分,而最终的调节则应来自“市场的手”,通过实体经济的复苏,切实恢复发展增速,增加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民粹主义情绪开始在各国逐渐增强,再加上难民问题等地缘政治因素,民族主义政党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全球总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各国的首要任务,是先满足本国经济体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全球贸易的逐渐低迷,而原本更强调于资源互通、要素配置互换的国际贸易,也逐渐开始增多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壁垒,摩擦开始逐渐加大。尤其是在部分国家经济开始逐步复苏,而另一些国家经济依然处于低迷时期,不同进度的经济体之间,并不能够拥有相同的步调。

而另一方面,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生活成本也相应提升,最明显的,莫过于飞速攀升的房价。同样地,对于企业而言,这就意味着用工成本的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CBD 商圈日渐高昂的租金、五险一金、职工平均工资不断提升……这一切都会直接提高人力资源成本,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当红利因素随着腾飞的经济逐渐消退,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的盈利模式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适用,转而需要的是更为高端的技术与创新。并且,外企过去曾享有的税收、土地政策等超国民待遇也被逐渐取消,随着廉价劳动力时代被缓缓拉下帷幕,一些跨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

根据贝恩公司与LinkedIn(领英)中国联合发布的《2018 年中国商界领导力报告:最新征才洞察》显示,“在中国激烈的顶尖人才争夺战中,跨国公司的表现一再输给中国本土企业。研究显示,过去五年间,中国本土企业新入职的领导者中,有约40%来自跨国企业,较2016 年的33%有所上升。”

在《2018 年中国商界领导力报告:最新征才洞察》的结语与展望中,则写道:“领导人才从跨国企业流向本土企业的不平衡趋势从长远来讲并不一定可持续。但跨国企业必须正视 这一问题,调整价值主张,以配合中国人理想的职业抱负和契合度。要改变管理人员离职的局面, 跨国企业必须愿意配合中国人才的需求,提供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跨国企业在中国,未来将何去何从?这不仅取决于大环境的考量,也取决于每个跨国公司独立的运营方针。中国经济的规模优势长期存在,中国始终是跨国公司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虽然有部分的跨国企业逐渐迁移,但同样也有新的跨国企业不断进入,这是一个优化与筛选的过程,而在此之后,留下的会是更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的企业。

- END -

文章版权归福布斯中国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回复“转载”自动获取具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