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陷入困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43喜欢:10

世界万事万物讲究逻辑,讲究底层逻辑,讲究透过现象看本质,穿透层层迷雾,追求事物的本质。

光伏行业从表面看,目前处于战国时代,因为硅料单个企业通威的行业市占率已经提升到了40%,硅料三傻市占率已经超过70%。

组件前10强市占率超过90%,组件前五市占率超过70%。

光伏从目前行业混乱情况来看,从光伏产品价格来看,目前处于春秋时期。

光伏的春秋时期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直接导致光伏行业没有底线,没有预期,光伏行业开启比烂游戏,反智游戏,光伏产品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光伏行业从春秋时代走向战国时代是历史大势所趋,任何人也不可能阻挡。

要研究光伏的为何走到今天这种局面?这就需要搞清楚光伏行业在国家中的战略定位。

光伏电站需要运行长达25年时间,比汽车行业产品运行时间要长的多,是一个典型的耐用消费品。

光伏电站是否能够平稳运行?是否能够长时间安全运行?不发生火灾,不发生漏电等安全事故?这就要求对光伏产品有严格的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行业质量标准,严格行业赔偿制度,严格行业自律制度。

光伏组件市场分为两类市场,分为分布式和集中式光伏市场,按照国家类型来看,分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国内集中式光伏市场投资主体是央国企,分布式光伏投资主体大部分是央国企,少部分为其他各种类型投资主体。

从国内光伏的投资主体来看,央国企是绝对的投资主体。

如何保持中国的产业优势?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度电成本是关键中的关键,央国企是落地的关键方,如果央国企的投资成本不下降,度电成本就降不下来,度电成本降不下来,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世界工厂就是一句空话,向全球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就成了一个笑话。

央国企如果没有利润,光伏行业投资就不可循环,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光伏需求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光伏作为新能源的三驾马车的先锋官,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牺牲品,就是用来补贴国家电力,形成电力低成本,形成全球能源核心竞争力的最大补贴方。

说白了一点,国家乐见光伏价格下降,把光伏变成一个没有任何门槛,没有任何行业标准,没有任何行业约束的一个开放型行业,保持长期内卷,才能够降低成本,达到国家意志和目的。

只许百姓放火,不许州官点灯。

只许马儿跑,不许马儿吃草。

央国企乐见光伏组件价格每瓦降到一毛钱。

用二、三、四游击队打压光伏一线品牌价格。

用一粒老鼠屎,搞坏了一锅羹。

鹬蚌之争,渔翁得利。

各级地方政府深度介入光伏,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二、三、四线光伏企业的以次充好,滥竽充数,假冒伪劣,超级低价成了光伏一线企业的真正克星。

央国企不是傻子,既要价格便宜,又要光伏产品质量,所以,和国外光伏市场一样,龙头企业才能够走出去。

央国企投资的光伏电站首选一线光伏品牌,国外光伏市场更是如此。

和国外光伏出口市场盈利相反,国内光伏产品都是赔本挣吆喝。

国内光伏一线品牌,拿国外挣的钱倒贴国内光伏赔钱的市场,事实上就是利用国外出口形成的利润,补贴国内电价,国内光伏一线品牌成了国内经济薅羊毛的主体。

光伏行业没有大的技术突破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利润积累,没有利润积累就无法大规模研发,就无法形成技术迭代。

光伏行业恶劣的生存环境,倒逼很多光伏企业拼命的去加大投资,去拼命的扩建新产能,本来三年的迭代周期,刚好可以收回投资成本,并且略有盈余,进入下一个投资周期。

现在的光伏迭代已经缩短为两年,甚至一年时间,很多刚投资的产线,投资还没有收回来,就面临产线要拆除,重新投资新产线。

纵观光伏行业真正能够挣钱的公司,能给投资者回报的企业,恐怕只有一个企业,那就是通威,通威从资本市场融资200多亿,分红达到300多亿,其他光伏企业都把资本市场变成了提款机,只融资,没有任何回报。

光伏企业除了通威之外,大概率都是骗子了。

光伏企业中最狠的是来卖公司的,两家面临退市的光伏企业大股东已经全身而退,留下一地鸡毛,在寒风中凌乱不堪,投资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光伏一线品牌如何应对?如何突围?

既然国家乐见光伏内卷,乐见光伏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亏本状态,乐见光伏一线企业成了电费补贴的大金主,就不会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门槛,就不会制定严格的光伏产品质量标准,就不会制定严格的赔偿制度。

光伏一线品牌有没有办法应对?有没有突围的办法?

硅料是光伏行业定价之锚,是光伏行业的“七寸”所在,最大限度的消灭硅料产能才是问题中的根本,只有回到“拥硅为王“的时代,光伏一线品牌企业才有活路。

组件是光伏上游产品的最终用户,用谁的硅料是由组件企业决定的。

通威隆基,天合,晶科这四家组件企业占全球60%的市场,如果全部采购通威的硅料,通威的硅料就可以占到60%,加上京运通,和通威代工的硅片企业消化一些硅料,通威的硅料市占率至少在70%以上。

组件龙头企业一线品牌中,隆基,晶科,天合都是通威的股东,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隆基,晶科,天合应该所有硅料都采购通威的硅料,不采购外面一粒硅料,直接用饥饿疗法饿死其他硅料企业。

这套思路最大的问题是隆基,天合,晶科的大股东缺乏格局和胸怀,以及长期战略,不希望看到通威一股独大,宁愿内斗,宁愿被收割,宁德做国内电价补贴的金主,宁愿玩“三国杀”游戏,打死不和通威合作。

这又是光伏行业陷入全面亏损,陷入高度“内卷”,陷入崩溃边缘的有一大底层逻辑。

相比新能源汽车,相比储能,国家都制订了严格的行业准入政策,都有严格的产品质量体系,都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储能,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中度带来的是上市公司账面上的巨额财富,投资储能和新能源汽车投资者的狂欢。

光伏一线品牌,通过从国外挣来的微利,成了补贴整个国家能源价格最大的金主,用几个光伏行业龙头之力,补贴全球,补贴全球的能源价格。

光伏龙头企业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成了人类能源价格最大的补贴金主,也成了光伏行业投资者最大的灾难。

如果这个游戏规则不改变,最好的选择是远离光伏,远离一线光伏企业。

精彩讨论

人性考察者06-30 16:17

全是情绪

寂寞地坚守价值06-30 21:10

我暗自庆幸的是五月份1.4全额退出协鑫科技,虽然觉得比通威更安全有值搏机会,但行业环境越来越差,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灯笼裤06-30 18:51

我草,看到最后原来是在吹票

易晋生2406-30 21:21

门槛太低,内卷严重。

寂寞地坚守价值06-30 17:15

错误的逻辑,陷入情绪之中的自我认同。通威的自私自利自大,不但损害行业的良性发展,更会自毁前程。

全部讨论

07-03 11:36

先看了你其他文章才看到这篇,感觉这篇不符合你的水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