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组件业务对国内光伏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5喜欢:5

从组件企业年报可以看得出来,海外组件业务对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有多么重要?

组件企业营收和净利润情况

阿特斯的年报特别引人关注,营收513亿,净利润29亿。

阿特斯是组件的老兵了,深耕美国市场多年,在国内上市,生产基地主要在中国,属于典型的组件出口型企业。

阿特斯2023年公司利润率做到了5.6%。

阿特斯由于回归A股较晚,相比其他组件龙头来说,一体化是属于最后一个布局的企业,在硅料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能够有这个成绩是不错的。

阿特斯的组件业务基本都在国外,国内业务非常少,国外组件价格高,利润率高,阿特斯上市以来,拼命搞一体化布局,大规模建设,对利润还是有一些影响。

晶科是2023年组件销售冠军,营收1187亿,净利润69亿。

晶科也是组件的老玩家,目前在国内有两家上市企业,晶科科技晶科能源,同时,还保留美国上市公司,晶科曾经多次是组件销售冠军,晶科借道通威实现了一体化布局,又在TOPCON提前布局,有先发优势。

晶科至少有一半组件业务在国外,一半组件业务在国内,属于兼顾平衡性组件选手。

晶科有部分利润来自对通威硅料项目的投资收益。

天合2023年营收1134亿,净利润57亿。

天合也是组件老玩家,深耕美国多年,从美国退市,在国内再上市,借道通威实现了一体化布局。

天合也曾经多次拿下组件销售冠军,目前组件业务基本国外和国内各一半,属于210阵线核心成员。

天合有部分利润来自于对通威硅料项目的投资收益。

晶澳2023年营收815亿,净利润75亿。

晶澳也是组件老玩家,深耕美国多年,从美国退市后,目前实现了除硅料外的一体化布局,目前晶澳各个环节基本同比例调配。属于非常稳健的一家组件企业。

公司质押率和大股东质押率都比较低。

隆基2023年营收1295亿,净利润108亿。

隆基是组件行业的一个新兵,硅片起家,后面利用硅片的优势,一体化延伸到电池片,组件这两个环节。

隆基借道通威硅料实现一体化布局,在海外也深耕好几年,曾经的组件销售冠军,隆基的海外业务少于国内业务。

隆基有三分之一的利润来自于对通威硅料项目的投资收益。

通威2023年营收1391亿,净利润136亿。

通威是组件行业的老兵,又是新兵。

通威收购赛维时,有4G组件产能,一直为通威渔光互补电站提供组件,也少量对外销售。

通威2022年宣布进入组件环节,2023年一年时间形成组件产能80G,实现组件销售31G,进入组件前五强。

去年股东会沟通时,组件海外订单占比不超过10%,2024年目标是海外组件销售占比超过20%,可见,组件海外业务有多么难?

组件企业要挣钱,还得靠海外销售。

国内组件的下游是央国企,央国企为了维持投资强度,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投资模型,尽快回本才能够进入下一个投资周期,组件基本是平价销售给央国企,维持组件企业的基本周转。

国内组件龙头企业销售组件基本处在微利或者是盈亏平衡状态,二三线组件企业大部分都处在亏损状态。

堤内损失堤外补,国内组件销售损失靠海外销售弥补。

国内组件企业在国内组件的销售能够维持组件企业的正常运转即可,真正的利润是需要海外组件销售来形成的。

可以理解为,国内的组件企业都是靠海外组件销售形成的利润来贴补国内组件的亏损,海外组件卖的越多,账面上的利润就越多。

国外销售组件有多难?

行业准入难

欧美有欧美自己的体系,要销售组件必须要通过欧美的各种体系论证,而这一些必须需要时间论证,用户反馈,还有各种机构的抽查,必须经过长时间流程才能够得出结论。

通威在进入组件环节,已经做了欧美的一些论证,但是,欧美的体系和国内不一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欧美政府和机构效率和国内根本是两回事情。

组件合作伙伴需要长时间培养

国外的代理商是需要长时间沟通,协调,磨合的,由于文化差异,商业贸易环境不同,建立信任需要长时间过程。

海外销售人才不好找

自己培养需要时间,海外销售人才要求特别高,而且全球布局,需要大量人才,光靠挖人肯定不行,海外销售人才长期处于海外,根本没法管理,挖的人如果人在曹营心在汉的话,造成的损失那就大了。

所以,这种核心岗位必须是企业老板绝对信任的人,永远不会离职叛变的那一类。

否则,就是给其他企业做嫁衣,投机取巧必将反噬。

建立海外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需要时间,更需要重金投入。

要在重点销售区域建立海外仓,便于给海外代理商供货,还要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售后服务队伍。

还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独立的供应链体系,确保成本可控,供应链安全。

品牌不是一天形成的,是需要用户口碑堆成的。

用户对品牌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须是一个城池,一个堡垒去攻破,去维持,维护,得到用户的认可才行。

一个新的品牌不光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不能急功近利,要久久为功才能够形成口碑,形成品牌。

总结

组件企业能不能挣钱?就看海外市场做得如何?

组件企业要生存下去,光做国内市场肯定活不下去,长久不了。

因为,国内的市场是有限的,只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国情决定了组件行业就是一个微利行业。

组件企业要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必须做好海外市场,必须提高公司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提高全球销售的市占率,形成全球组件品牌才行。

全部讨论

06-09 15:22

阿特斯还在美股,没有退市

06-08 22:33

有许多产业,注定就无法做到差异化。
产业内有部分生产者或许能够因为具有成本优势而表现杰出,然而这种情况极少出现,甚至出现后也可能无法持续存在。
对大部分生产销售同质化产品的企业来说,持续的产能过剩注定会导致价格滑落,企业总是躲不开获利艰辛的结局。
当然,产能过剩会因供给的缩小或需求的扩大而自我修正。
但不幸的是,这种修正过程通常缓慢而痛苦。行业好不容易面临的反弹,会成为一窝蜂式全面扩产的开始,一段时间之后又必须面对先前的过剩窘况,重新步入无利可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