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最大的风险在哪里?会不会被ST?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04喜欢:19

通威的最大风险在哪里?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搞不清楚,我就睡不着觉。

既然,我的身价性命都赌上了,还是要思考通威最大的风险在哪里?

买通威股票之前没有考虑通威的风险问题,因为一直认为通威处在光伏行业金字塔顶端,没有风险。

最近,新国九条实施后,不断的有公司被问询,被处罚,被ST,导致有些投资者一月归零。

我不得不思考通威这只股票的风险问题。

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

通威有以下几个风险

风险一

晶硅材料会不会被黑科技彻底淘汰?

硅料环节有没有被新的材料给替代了?不是以晶硅材料作为基材,而是取晶硅而代之。

我多次请教了一些光伏资深人士,他们告诉我,取代晶硅必须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地球上广泛分布,储量丰富,容易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可以循环利用,成本极低。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一次制造,至少30年以上的持续使用,性能不能大幅下降。

硅是目前已知的仅次于水的地球第二大储量的物质。

目前的硅料销售价格才3万多一吨,硅料占组件成本还不到15%。

想取代晶硅,未来10年,人类根本不可能找到比晶硅更合适的材料。

这个问题算是排除了,也是通威最大的风险。

风险二

通威的硅料股东有没有可能不采购通威的硅料?

通威的硅料是通威的核心环节,通威的硅料大部分产能都是和组件或硅片企业合资的,采取两倍权益包销硅料的销售模式运作,通威理论上就是一个车间主任的角色。

通威的风险是隆基,天合,晶科,京运通这些企业不采购硅料了,由于通威自身产业链消化不了这么多硅料,就会逼迫通威自己去销售硅料,这将造成通威陷入极端被动局面。

这里面有几种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隆基,天合,晶科,京运通这些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无法消化两倍权益包销的硅料,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但是,这些企业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减少硅料采购有可能,彻底不采购硅料是不可能的。

根据硅料合作协议,如果违约,就会按照原始成本收回股份(扣除分红,折旧等,按照实际成本回购对方股份),对合作双方都是公平的,通威只要生产合格的硅料就不会违约,硅料股东只要采购硅料就不违约,除非企业遇到重大变故或者破产清算,一般不会去违约,因为违约成本太高了。

即使是光伏高度内卷,卷死的也是一些光伏二三线企业,龙头企业大概率没事。

所以,硅料股东违约不购买硅料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风险三

通威电池片路线选择会不会失误?

通威的电池片路线如果选择错误,会造成企业重大损失。

通威是硅料和电池片的龙头企业,在电池片的路线选择上非常慎重。

通威在2024年年底之前,TOPCON布局了100G的产能,预留了60G左右的新的电池片缺口。

通威目前跟踪的HJT,XBC,钙钛矿等路线电池片技术来看,通威极有可能会上60G的HJT产能,并且分三期投产,逐步升级改造。

通威公布的HJT(通威内部称THC)屡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来看,通威为了解决光伏行业彻底摆脱白银的依赖问题,百分百会走这一条电池片路线。

通威的铜替代银,铜互联技术是行业的大势所趋,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威花费了大量的科研费用,就是为了比较哪一种类型的电池片会成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路线?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通威在各条电池片路线上重金突破,目的就是不犯路线错误。

电池片技术一旦方向错了,企业很可能被带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局面,大量资产沉没,企业会遭受灭顶之灾。

很多光伏先驱者就是犯了路线错误,最终兵败如山倒。

通威一方面布局100G的TOPCON产能,不耽误挣钱,一方面布局60G的HJT产能,先上20G作为迭代的基础生产线,后续逐步升级。

硅片环节和下游硅片友商相互成就

硅片环节是通威非重点布局领域,通威预留三分之二的硅片产能给硅片合作友商代工硅片。目的很明确,一方面维护和硅片友商的关系,减少硅片环节的投入,避免光伏四个环节全线作战,精力顾不过来导致顾此失彼。

既然是友商,通威代工硅片,硅料企业肯定用通威的硅料,硅片企业还会单独采购通威的硅料加工硅片对外销售。

组件环节对通威来说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必须捋顺关系,通威做组件的本意是为自家的电池片找销路,短期来看,为了应对光伏极端内卷,通威只需要保持组件在前五即可,因为组件需要消耗大量现金流,当下情况,亏本买卖肯定不能做,适当降低销量保持营业利润和现金流非常重要。

海外业务是通威2024年突破的重点,组件2026年进前三还是有希望的。

风险四

工业硅会不会拖累整个通威产业链?

利用工业硅的产能优势,质量优势,成本优势为硅料降本增效。

通威最开始是做三氯氢硅化工行业的,后面才向下延伸到硅料板块,属于硅料的祖师爷,工业硅也一样,属于化工行业,只是初级加工而已。

按照通威打造工业硅行业跨时代工业硅产能来看,不管是工业硅的规模160万吨,还是工业硅的成本来看(同等质量条件下至少比工业硅最优秀选手成本每吨低2000元以上)都是处在工业硅的金字塔顶端。

通威预计在未来三年,大量建设光伏电站,为硅料基地提供绿色廉价电力。

工业硅和光伏电站才是未来通威硅料降本增效的主力军。

一方面拿到绿证,一方面降本增效,两不耽误。

风险五

通威有没有流动性风险?财务会不会出问题?

按照通威公开资料披露,银团已经给通威融资1300亿,已经使用了800亿,还有500亿可以可以使用,通威账上300亿现金,通威大股东还可以质押500亿,如果可转债能够全部转股的话,负债率大概在50%以内。

目前硅料按照现金成本价销售,亏折旧,营销成本和管理费用,只能分摊在农业,光伏电站和光伏其他环节里,单吨亏损在3000元以内,属于可控范围,扣除少数股东权益,按照70万吨硅料计算,2024年按照三个季度计算,预计亏损也就在10亿以内,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环节覆盖。

2024年通威整体还是盈利的,没有退市风险。

计算如下3000*700000*0.7**0.7=1029000000

通威用10.29亿的代价换得全产业链停产,这个代价可以接受,为了巩固疗效,2025年通威大概率还会维持现金成本价出货,直到硅料企业彻底关停并转。

2026年,拥硅为王的时代来临,125万吨硅料产能,160万吨硅料产量,每吨挣3万,符合硅料行业的投资回报,一点也不暴利,那就是480亿净利润。

如果每吨净利润5万元,8万元,10万元,硅料价格也就是15万元不到,符合硅料产业特征,三年不挣钱,挣钱吃三年。

这才是通威在布的一盘大棋,用微小的代价,换来硅料战役,光伏内卷的全面胜利,也是能够得到通威硅料股东大力支持的原因。

这么看来,似乎通威又没有风险,更不会被ST。

可以睡觉了😪

精彩讨论

哈利价值投资06-06 07:07

唯独没有分析硅料竞争对手,协鑫王者归来,颗粒硅技术突破全面碾压棒状硅,对通威来说是灭顶之灾。大全现金流充沛,反而有机会一博。
总之,颗粒硅才是最大的风险。
中东新建的大型硅料工厂都是颗粒硅,趋势不言而喻。

挪威之北06-06 11:41

6-6大跌,估计楼主又睡不着了,我搞不懂哪个技术路线好,所以只买了点光伏etf。

欢乐猪85506-06 03:16

沈新是研究晶硅电池的,他认为什么时候半导体不用硅基材料了,光伏晶硅电池就改朝换代了,但目前还看不到希望

全部讨论

唯独没有分析硅料竞争对手,协鑫王者归来,颗粒硅技术突破全面碾压棒状硅,对通威来说是灭顶之灾。大全现金流充沛,反而有机会一博。
总之,颗粒硅才是最大的风险。
中东新建的大型硅料工厂都是颗粒硅,趋势不言而喻。

你最该思考的问题应该是颗粒硅对西门子法的成本挑战!相比西门子法,颗粒硅的成本优势是明显的,而光伏的核心竞争就是降本增效。原来颗粒硅由于纯度问题而只能做为掺杂料使用,现在由于工艺进步几乎可以百分百使用颗粒硅而品质却不下降,这就是挑战!在光伏行业,落后产能越大就被淘汰的越快!在技术进步中降本增效永运是主题。

颗粒硅是最大的敌人

06-06 08:51

放出来就猛写阿

06-06 22:39

朋友,通威财报这两项能解读一下吗?

06-06 03:52

请问颗粒硅代替不?

06-06 03:16

沈新是研究晶硅电池的,他认为什么时候半导体不用硅基材料了,光伏晶硅电池就改朝换代了,但目前还看不到希望

我就说一点,你搞价格战别人都死了,你刚准备涨价赚钱,就会有资本进来,你怎么应对。哈哈

24年前三季度亏损不超过10亿,第四季度开始赚钱?24年整年这个不亏钱,这个计算给的预期概率多大?

06-06 19:36

持續探底圖,沒什麼可說的。